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仇人相见,分外明白(仇人相見,分外明白)
见“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國語辭典》: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拼音: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hóng
(谚语)敌对双方见面时,仇视、愤怒的情绪格外高涨。《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八回:「自古道:『恩人相见,分外眼清,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漢語大詞典》: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水浒传》第六八回:“ 宋江 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有一天,冤家路窄,这一位守备……在马路上大声叫‘东洋车’。被他看见了,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亦作“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漢語大詞典》:仇人相见,分外眼睁(仇人相見,分外眼睁)
同“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水浒传》第六八回:“ 宋江 看了,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 卢员外 建功,怒者恨 史文恭 射杀 晁天王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漢語大詞典》:仇慝
怨家对头。 唐 陆贽 《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意不亲则惧而阻之,虽骨肉结为仇慝有矣。”
分類:对头
《漢語大詞典》:仇繇
见“ 仇由 ”。
《漢語大詞典》:仇由
亦作“ 仇犹 ”。亦作“ 仇繇 ”。 春秋 时国名。故地在今 山西 孟县 东北。韩非子·说林下:“ 智伯 将伐 仇由 ,而道难不通。”《淮南子·精神训》:“夫 仇由 贪大钟之赂而亡其国。” 高诱 注:“ 仇由 ,近 晋 之狄国也。”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知伯 之伐 仇犹 ,遗之广车。” 裴骃 集解:“ 许慎 曰:‘ 仇犹 ,夷狄之国。’战国策曰:‘ 智伯 欲伐 仇犹 ,遗之大鐘,载之广车。’”《通志略·氏族略二》:“ 韩子 云: 仇吾国 为 智伯 所灭,因氏焉。或作 仇繇 。”
分類:故地山西
《韵府拾遗 陌韵》:仇液
史记赵世家武灵王二十年王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归使楼缓之秦仇液之韩
《漢語大詞典》:仇矛
古兵器名。三隅矛。释名·释兵:“仇矛,头有三叉,言可以讨仇敌之矛也。” 王先谦 疏证补:“ 毕沅 曰:‘《小戎》诗云:“叴矛鋈錞。” 毛 传:“叴,三隅矛也。”’案:‘叴’乃假借字,当以‘仇’为正。”
《漢語大詞典》:仇货(仇貨)
敌对国家的商品和货物。 瞿秋白 《乱弹·“铁流”在巴黎》:“ 巴黎 的报纸、书籍……似乎不在‘仇货之列’。” 巴金 《家》八:“据说这两年来学生太爱闹事了,今天检查仇货,明天示威游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各地学校纷纷组织抗日会,努力于宣传及抵制仇货的工作。”
《漢語大詞典》:仇对(仇對)
指敌对的双方。 沙汀 《淘金记》第十二章:“在象他们这样一类人物当中,任何仇对,对于彼此间的嫌隙,都不很认真的。”
分類:敌对双方
《漢語大詞典》:仇词(仇詞)
告发仇人的状纸。《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小娥 手执仇词,首告人命强盗重情。”
《國語辭典》:千仇万恨(千仇萬恨)  拼音:qiān chóu wàn hèn
众多的仇恨。形容仇恨深重。如:「这是个法治的社会,你们之间纵然有千仇万恨,也不可以私下解决,以免触犯法律。」
《國語辭典》:亲痛仇快(親痛仇快)  拼音:qīn tòng chóu kuài
一个人因行为失当,而使亲人痛心,仇人称快。参见「亲者痛,仇者快」条。如:「你辛苦了这么久,才有今天的局面,千万不要做出亲痛仇快的傻事。」
《國語辭典》:切骨之仇  拼音:qiè gǔ zhī chóu
比喻深刻难忘的仇恨。如:「切骨之仇,不能不报。」《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某有父兄切骨之仇,誓欲图报,幸公勿泄!」
分類:忘怀仇恨
《國語辭典》:深仇大恨  拼音:shēn chóu dà hèn
极深、极大的仇恨。如:「你们又没什么深仇大恨,干嘛一见面就横眉竖眼?」
分類: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