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疾恶若仇(疾恶若仇)  拼音:jí è ruò chóu
痛恨坏人恶事如同仇敌一般。「仇」文献异文作「雠」。《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如雠。」也作「嫉恶如仇」。
《国语辞典》:疾之如仇  拼音:jí zhī rú chóu
痛恨他人如同仇敌。《晋书。卷五○。秦秀传》:「秀性忌谗佞,疾之如仇。」也作「疾之若仇」。
《国语辞典》:疾之若仇  拼音:jí zhī ruò chóu
痛恨他人如同仇敌。《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也作「疾之如仇」。
《国语辞典》:亲者痛,仇者快(亲者痛,仇者快)  拼音:qīn zhě tòng,chóu zhě kuài
一个人因行为失当,而使亲人痛心,仇人高兴。语本汉。朱浮〈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国语辞典》: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拼音:yī dǒu mǐ yǎng ge ēn rén,yī dàn mǐ yǎng ge chóu rén
(谚语)表示好人难做。帮人一点小忙,对方容易报答,会知道感恩;帮人大忙,对方因贪心不足或无法回报,反倒心生彆扭,成了仇人。《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国语辞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拼音:jūn zǐ bào chóu,shí nián bù wǎn
(谚语)报仇雪恨必须掌握有利的时机。如:「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国语辞典》:基度山恩仇记(基度山恩仇记)  拼音:jī dù shān ēn chóu jì
书名。法国小说家大仲马于西元一八四四年出版的杰作。以十九世纪的法国为背景,描写船员爱德蒙被陷害、受恩惠、寻宝藏、复私仇的故事。基度山为宝藏所在之岛名,亦为爱德蒙复仇时期的化名。故事曲折,富冒险性。
《国语辞典》:父仇不共戴天  拼音:fù chóu bù gòng dài tiān
不愿与父仇之人共存于世间。比喻仇恨极大,不易化解。语本《礼记。曲礼上》:「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至于为亲报仇,所谓父仇不共戴天,岂容片刻隐忍?」
《国语辞典》:翻把恩人当仇人(翻把恩人当仇人)  拼音:fān bǎ ēn rén dàng chóu rén
本来是恩人,到后来却把他当成仇敌。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全不似管鲍分金,倒做了孙庞刖足,把恩人变做仇家,将客僧翻为寺主。」
《国语辞典》:一箭之仇  拼音:yī jiàn zhī chóu
被射中一箭的仇恨。今泛指因某事所结下的怨仇。「仇」文献异文作「雠」。《三国演义》第七四回:「却说关公回营,拔了箭头。……谓众将曰:『我誓报此一箭之雠!』」
《国语辞典》:仇口儿(仇口儿)  拼音:chóu kǒu ér
互有仇隙的人。如:「我和他是仇口儿,几十年不曾来往了。」
分类:仇隙
《国语辞典》:仇疙瘩  拼音:chóu gē da
比喻因仇恨而形成难以消解的问题。如:「经过这个事故,他们俩间的仇疙瘩更加深了。」
《国语辞典》:口仇  拼音:kǒu chóu
因言语不合而引起的恶感。如:「多考虑到别人的立场,就不致因口仇而结怨。」
分类:言语恶感
《国语辞典》:薄海同仇  拼音:bó hǎi tóng chóu
薄海,到达海边,指海内各地。薄海同仇指全海内之人皆以为仇敌。比喻激愤到极点。如:「看到敌人令人发指的暴行后,激起了大家薄海同仇的愤慨心理。」《台湾外纪》卷四:「况闯贼为仇明朝,未曾得罪于国家也。徒以薄海同仇,共伸大义。」
《国语辞典》:不解之仇  拼音:bù jiě zhī chóu
解不开的仇恨。形容仇恨很深。《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班人气极,白费工夫不算,又倒贴了本钱,万分懊恼,更合那些维新人结了不解之仇。」
分类:不开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