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九世仇
春秋 时, 齐哀公 遭 纪侯 诬害,为 周 天子所烹,至 襄公 历九世始复远祖之仇,灭 纪国 。见《公羊传·庄公四年》汉书·匈奴传上:“昔 齐襄公 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后因以“九世仇”喻君国累世深仇。 宋 陆游 《纵笔》:“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 宁调元 《感怀》诗:“復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甌。”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慟而不能已。”
分類:诬害帝王
《漢語大詞典》:仇恶(仇惡)
憎恨。新唐书·陆贽传:“ 贄 言 延龄 ( 裴延龄 )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 延龄 姦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
分類:憎恨
《國語辭典》:记仇(記仇)  拼音:jì chóu
将仇恨记在心里。《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生身之母,怎敢记仇?」
分類:仇恨心里
《漢語大詞典》:素仇
宿仇;旧仇。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或出素仇,或出一时忿激,自知罪莫可逃。”
《國語辭典》:夙仇  拼音:sù chóu
1.旧仇。如:「夙仇难解。」
2.一向为敌的仇人。
《国语辞典》:仇国论(仇国论)  拼音:chóu guó lùn
蜀汉之末,军旅数出,谯周等以为百姓彫敝,无利于国,著〈仇国论〉讥之,后周卒劝后主降于魏师。见《三国志。卷四二。蜀书。谯周传》。
《漢語大詞典》:党仇(黨仇)
同类;同伙。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以待将吏,撞搪呼号以相和应,蜂屯蚁杂,不可爬梳,好则人,怒则兽。”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平则致和,激则召争,辞气之轻重,积久则移易世风,党仇讼争而不知所止。”
分類:同类同伙
《漢語大詞典》:仇首
即 仇由 。战国策·西周策:“昔 智伯 欲伐 厹由 ” 汉 高诱 注:“ 厹由 , 狄 国,或作 仇首 。”
《國語辭典》:前仇  拼音:qián chóu
过去的仇恨。《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宋有前仇,执楚使。」
分類:过去怨仇
《漢語大詞典》:强仇
百合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百合﹝释名﹞引 陶弘景 曰:“百合,俗人呼为强仇,仇即瞿也,声之讹耳。”
《漢語大詞典》:随仇(隨仇)
跟着朋友一起将朋友的仇敌视为仇敌。韩非子·五蠹:“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廉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 陈奇猷 集释:“《显学篇》‘取不随仇’,则随仇者,谓追随其友而仇其仇也。”
《国语辞典》:爵仇  拼音:jué chóu
汉高祖初定天下时,用张良之计,先封有宿怨的雍齿为侯,以安定诸将疑惧之心。典出《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后泛指将爵位封给有仇怨的人。《文选。谢瞻。张子房诗》:「爵仇建萧宰,定都护储皇。」
《漢語大詞典》:养仇(養仇)
供养仇敌。史记·苏秦列传:“衡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 秦 ,此所谓养仇而奉讎者也。”
分類:供养仇敌
《漢語大詞典》:仇由
亦作“ 仇犹 ”。亦作“ 仇繇 ”。 春秋 时国名。故地在今 山西 孟县 东北。韩非子·说林下:“ 智伯 将伐 仇由 ,而道难不通。”《淮南子·精神训》:“夫 仇由 贪大钟之赂而亡其国。” 高诱 注:“ 仇由 ,近 晋 之狄国也。”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知伯 之伐 仇犹 ,遗之广车。” 裴骃 集解:“ 许慎 曰:‘ 仇犹 ,夷狄之国。’战国策曰:‘ 智伯 欲伐 仇犹 ,遗之大鐘,载之广车。’”《通志略·氏族略二》:“ 韩子 云: 仇吾国 为 智伯 所灭,因氏焉。或作 仇繇 。”
分類:故地山西
《漢語大詞典》:仇吾
即 仇由 。《通志略·氏族略二》:“ 韩子 云: 仇吾国 为 智伯 所灭,因氏焉。或作 仇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