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重雠(重讎)
重大的仇敌。后汉书·贾逵传:“ 建平 中,侍中 刘歆 欲立《左氏》,不先暴论大义,而轻移太常,恃其义长,詆挫诸儒,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从是攻击《左氏》,遂为重讎。”
分類:重大仇敌
《漢語大詞典》:养仇(養仇)
供养仇敌。史记·苏秦列传:“衡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 秦 ,此所谓养仇而奉讎者也。”
分類:供养仇敌
《漢語大詞典》:冤家对头(冤家對頭)
仇人,仇敌。 清 李渔 《慎鸾交·狠图》:“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裡是冤家对头,从来不肯见面的。” 欧阳予倩 《潘金莲》第二幕:“哼,谁能够跟他长混下去?碰得着的,还不全是冤家对头?” 骆宾基 《胶东的“暴民”》:“还争什么强,要结下下一辈的冤家对头吗!”
《國語辭典》:死对头(死對頭)  拼音:sǐ duì tou
不可能化解的仇敌。如:「他们是多年的死对头。」
《国语辞典》:疾恶若仇(疾恶若仇)  拼音:jí è ruò chóu
痛恨坏人恶事如同仇敌一般。「仇」文献异文作「雠」。《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如雠。」也作「嫉恶如仇」。
《国语辞典》:疾之如仇  拼音:jí zhī rú chóu
痛恨他人如同仇敌。《晋书。卷五○。秦秀传》:「秀性忌谗佞,疾之如仇。」也作「疾之若仇」。
《国语辞典》:疾之若仇  拼音:jí zhī ruò chóu
痛恨他人如同仇敌。《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也作「疾之如仇」。
《国语辞典》:避色如避雠(避色如避雠)  拼音:bì sè rú bì chóu
躲避女色如逃避仇敌一般。《事林广记。前集。卷九。人事类。警世格言。飬生警语》:「避色如避雠,避风如避箭。莫吃空心茶,莫餐申后饭。」《西游记》第二○回:「哥啊,你不曾闻得『避色如避雠,避风如避箭』哩!我们躲一躲,也不亏人。」
《国语辞典》:翻把恩人当仇人(翻把恩人当仇人)  拼音:fān bǎ ēn rén dàng chóu rén
本来是恩人,到后来却把他当成仇敌。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全不似管鲍分金,倒做了孙庞刖足,把恩人变做仇家,将客僧翻为寺主。」
《国语辞典》:以血偿血(以血偿血)  拼音:yǐ xuè cháng xuè
以仇敌的血来偿还血债。比喻采取激烈的手段报复。如:「数十年来的国仇家恨,固然令人切齿拊膺,但是以血偿血,冤冤相报,毕竟不合中庸之道。」也作「以血洗血」。
《国语辞典》:薄海同仇  拼音:bó hǎi tóng chóu
薄海,到达海边,指海内各地。薄海同仇指全海内之人皆以为仇敌。比喻激愤到极点。如:「看到敌人令人发指的暴行后,激起了大家薄海同仇的愤慨心理。」《台湾外纪》卷四:「况闯贼为仇明朝,未曾得罪于国家也。徒以薄海同仇,共伸大义。」
《漢語大詞典》:攻雠(攻讎)
攻击仇敌。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或卜攻讎,敢献其祧。”
分類:攻击仇敌
《國語辭典》:疾恶如仇(疾惡如仇)  拼音:jí è rú chóu
憎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敌一般。「仇」文献异文作「雠」。《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奉公不挠,疾恶如雠。」《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邕传》:「邕少习文章,疾恶如雠,不容于众。」也作「嫉恶如仇」。
《漢語大詞典》:嫉贪如雠(嫉貪如讎)
对贪污如同对仇敌一样痛恨。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 吴南溪 方伯 生平洁介,嫉贪如讎。”
《國語辭典》:嫉恶如仇(嫉惡如仇)  拼音:jí è rú chóu
憎恨邪恶的人或事如同仇敌一般。「仇」文献异文作「雠」。《旧唐书。卷一七九。孔纬传》:「纬器志方雅,嫉恶如雠。」也作「疾恶如仇」、「疾恶若仇」、「嫉恶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