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冤仇  拼音:yuān chóu
仇恨。《薛仁贵征辽事略》:「您三将略住!你不知我有冤屈,被此贼杀吾兄,今日当报奇冤。」《西游记》第六回:「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也作「冤雠」。
《漢語大詞典》:避怨
(1).躲避仇敌。三国志·魏志·张辽传:“ 张辽 字 文远 , 雁门 马邑 人也。本 聂壹 之后,以避怨变姓。”
(2).避免结怨,不得罪人。 明 张居正 《谢恩疏》:“先生尽赤忠以辅佐朕,不辞劳,不避怨,不居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专官》:“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清 无名氏 《王氏复仇记》:“奈当日国事已非,羣情瞀乱,乡先生箝口结舌,惟知避怨自全。”
《漢語大詞典》:贼奴(賊奴)
对贼寇、仇敌的詈词。晋书·周顗传:“ 顗 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繫肘。’” 宋 文天祥 《回永州杨守履顺书》:“求其忠义贯日月,处 汉 贼危疑之间,临大节而不可夺;至於杀贼奴,取纍纍金印,此事付度外,岂不凛凛大丈夫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学生北伐队宣告文》:“呜呼!三户亡 秦 ,廿年兴 越 ,我 江 东八千子弟,詎不足以灭彼贼奴乎?”
《漢語大詞典》:怨敌(怨敵)
仇人,仇敌。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祸忘怨敌,树党多狂狷。”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死》:“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分類:仇人仇敌
《漢語大詞典》:亲雠(親讎)
亲人与仇敌。《新唐书·李安期传》:“若陛下忘其亲讎,旷然受之,惟才是用,塞谗毁路,其谁敢不竭忠以闻上乎?”
分類:亲人仇敌
《國語辭典》:仇视(仇視)  拼音:chóu shì
以仇敌相待。明。李东阳〈书宋诸贤墨迹后〉:「吕非纯才,仇视诸贤,无足深论。」
《漢語大詞典》:雠仇(讎仇)
亦作“讐仇”。 仇敌。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灭虏之策》:“ 申包胥 其人杰也,能感动讐仇之 秦 ,为之出五万之师,统之以三大将,閲国歷都,復既亡之 楚 ,不失尺寸,况此时 秦 楚 岁岁构兵哉!”
分類:仇敌
《國語辭典》:树敌(樹敵)  拼音:shù dí
树立敌人。如:「作风强硬的人容易树敌。」
分類:树立仇敌
《漢語大詞典》:雠贼(讎賊)
对仇人、仇敌的蔑称。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 文钦 、 唐咨 ,为国大害,叛主讎贼,还为戎首。”
分類:仇人仇敌
《漢語大詞典》:仇贼(仇賊)
对仇敌、仇人的蔑称。 清 孙枝蔚 《愧为举业师》诗:“奈何忘孝慈,稽首向仇贼。”
分類:仇敌仇人
《漢語大詞典》:伏寇
暗藏的仇敌。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北齐书·魏收传:“门有倚祸,事不可不密;墙有伏寇,言不可而失。”
分類:暗藏仇敌
《漢語大詞典》:批难(批難)
抗击仇敌。《汉书·王莽传中》:“ 肴 黽 之险,东当 郑 卫 。女作五威左关将军, 函谷 批难,掌威於左。” 王先谦 补注引广雅:“批,击也。”
分類:抗击仇敌
《漢語大詞典》:雠视(讎視)
敌视;以仇敌相看待。 清 唐甄 潜书·明悌:“恶己,则讎视之。”
《國語辭典》:天敌(天敵)  拼音:tiān dí
自然界中某种动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动物,前者即为后者的天敌。如青蛙是昆虫的天敌、猫是老鼠的天敌。
《漢語大詞典》:随仇(隨仇)
跟着朋友一起将朋友的仇敌视为仇敌。韩非子·五蠹:“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廉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 陈奇猷 集释:“《显学篇》‘取不随仇’,则随仇者,谓追随其友而仇其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