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慈慧
仁慈聪慧。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 方主任 注视着他慈慧的眼光,马上就要和这样令人尊敬的老人离开,他也不由地心酸起来。” 吴伯箫 《攀金顶》:“﹝ 乐山 ﹞大佛高七十米,依岩端坐,俯视三江,慈慧庄严。”
分類:仁慈聪慧
《漢語大詞典》:敦惠
敦厚仁慈。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先王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 清 恽敬 《上汪瑟侍郎书》:“即如 韩枢密 之瓌杰, 富丞相 之重硕, 文丞相 之敦惠。若与之抽毫命牘,酬酢古今,析毫黍之理,举邱山之事,恐未能尽其精微,周其博大。”
分類:敦厚仁慈
《漢語大詞典》:鸿仁(鴻仁)
广博深厚的仁慈之情。 明 张居正 《辞免恩命疏》:“臣闻命惊惶,拊躬局促,仰惟皇上,鸿仁下逮,骏惠旁敷。”
《漢語大詞典》:慈恤
仁慈顾惜。亦指仁慈怜悯之心。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仁出慈恤,施发过与。” 唐 贾至 《玄宗幸普安郡制》:“慈恤惠爱,以养百姓。”《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伏望相公生慈恤,高臺明镜照 东京 。”
《漢語大詞典》:柔慈
温和仁慈。 清 杜岕 《警鼠》诗:“吾性颇柔慈,不忍甚疾恶。”
分類:温和仁慈
《漢語大詞典》:淳仁
敦厚仁慈。亦指敦厚仁慈的人。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故大 汉 之为政也,崇简易,尚宽柔,进淳仁,举贤才,上下无怨,民用和睦。”
分類:敦厚仁慈
《漢語大詞典》:慈宥
仁慈宽宥。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蒙慈宥把前情一笔勾,霽红颜渐展眉头。”
分類:仁慈宽宥
《漢語大詞典》:谦仁(謙仁)
谦和仁慈。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太宗 承之以聦武, 真宗 守之以谦仁。” 清 邵廷寀 东南纪事·鲁王以海:“王虽谦仁,少威断。”
分類:谦和仁慈
《漢語大詞典》:慈让(慈讓)
仁慈谦让。 明 方孝孺 《宋处士碑阴铭》:“公忠厚慈让,负天下之盛名而不恃其才,为天下之显官而不骄其贵,遇人无长幼贵贱,一以至诚不欺为本。”
分類:仁慈谦让
《漢語大詞典》:慈温
仁慈温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伍尚 ﹞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輒来。”
分類:仁慈温和
《漢語大詞典》:仁决(仁決)
仁慈而果断。 清 姚鼐 《宇国府重修北楼记》:“余谓君贤明仁决,善吏事而能文章,可谓智者也。”
分類:仁慈果断
《漢語大詞典》:咻呴
呵气使温暖。形容温和;仁慈。 宋 苏洵 《祭亡妻文》:“咻呴抚摩,既冠既昬。”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今陛下以至仁柔天下……荡然与天下为咻呴温煖之政。”
《漢語大詞典》:贞仁(貞仁)
(1).贞一仁慈。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 唐 常衮 《贞懿皇后哀册文》:“聪明睿知,婉丽贞仁。” 清 钱谦益 《秦母钱太宜人墓志铭》:“吾母之贞仁勤俭犹是也。”
(2).忠贞而仁爱。 唐 严从 《拟三国名臣赞序》:“然其属衰乱之间,固贞仁之节;接风尘之会,吐博奕之谋,用能各奉其主,克立厥勋者,亦不可诬也。”
《國語辭典》:慈蔼(慈藹)  拼音:cí ǎi
慈善和蔼。如:「社工人员慈蔼的态度,给予受助者不少的鼓励与安慰。」
分類:仁慈和蔼
《漢語大詞典》:天赐之福
被认为是一种天赐的恩惠或怜悯的仁慈。例如:好像全部忘记了他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天赐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