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 【介绍】: 唐僧。蓟州玉田人,俗姓王。年二十五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后往翠微山问道三年。寻谒洞上禅师,为入室高弟,嗣其法,住洪州云居山。
禅林僧宝传·卷第六
禅师名道膺。幽州玉田人也。生于王氏。儿稚中。骨气深稳。言少理多。十岁出家于范阳延寿寺。又十五年。乃成大僧。其师使习毗尼。非其好。弃之游方。至翠微会。有僧自豫章来。夜语及洞上法席。于是一钵南来。造新丰。谒悟本价禅师。价问。汝名什么。对曰。道膺。价曰。何不向上更道。对曰。向上即不名道膺。价喜以谓。类其初见云岩时祗对。容以为入室。膺深入。留云峰之后。结庵而居。月一来谒价。价呵其未忘情。于道为杂。乃焚其庵。去海昏登欧阜欧阜。庐山西北崦。冠世绝境也。就树缚屋而居。号云居。衲子亦追求。而集散处。山间树下。久成苫架。说法其下曰。佛法有什么多事。行得即是。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解语。欲得如是事。还须如是人。若是如是人。愁个什么。若云如是事即难。自古先德。淳素任真。元来无巧设。有人问。如何是道。或时答㼾砖木头。作么。皆重元来他根本。脚下实有力。即是不思议人。握土成金。若无如是事。饶汝说得。簇花簇锦相似。直道我放光动地。世间更无过也。尽说了合杀头。人总不信受。元来自家。脚下虚无力。汝等譬如猎狗。但寻得有踪迹底。若遇羚羊挂角时。非但不见踪迹。气息也不识。僧便问。羚羊挂角时如何。答曰。六六三十六。曰。会么。僧曰。不会。曰。不见道无踪迹。又问。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如何是世尊密语。膺呼问者名曰。会么。曰。不会。曰。汝若不会。世尊有密语。汝若会。迦叶不覆藏。乃曰。僧家发言吐气。须有来由。莫当等闲。这里是什么所在。争受容易。凡问个事。也须识好恶。若不识尊卑良贱。不知触犯。信口乱道。也无利益。并(音旁)家行脚。到处觅相似语。所以寻常。向兄弟道。莫怪不相似。恐怕同学多去。第一莫将来。将来不相似言语。也须看他。前头八十老人。出场屋。不是小儿戏。不是因循底事。一言参差。即千里万里。难为收摄。盖为学处容易。不著力。敲骨打髓。须有来由。言语如钳如夹。如钩如锁。须教相续不断。始得。头头上具。物物上明。岂不是得妙底事。一种学。大须子细研穷。直须谛当。的的无差。到这里。有什么䠄跣处。有什么拟议处。向去底人。须常惨悚戢翼。始得。若是知有底人。自解护惜。终不取次。十度发言。九度休去。为什么如此。恐怕无利益。体得底人。心若猎月扇。口边直得醭出。不是强为。任运如此。欲得与么事。须是与么人。既是与么人。不愁恁么事。恁么事即难得。又曰。汝等直饶学得佛边事。早是错用心了也。不见古人。讲得天花落。石点头。尚不干自己事。自馀是什么闲。如今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有什么交涉。如将方木逗圆孔中。多少聱讹。若无与么事。饶汝说得。簇花簇锦。也无用处。未离情识在。若一切事。须向这里及尽。始得无过。方得出身。若有一毫发去不尽。即被尘累。岂况便多。差之毫𨤲。过犯山岳。不见古人道。学处不玄。尽是流俗。闺閤中物。舍不得。俱为渗漏。直须向这里。及取去。及去及来。并尽一切事。始得无过。如人头头上了。物物上通。祇唤作了事人。终不唤作尊贵。将知。尊贵一路自别。便是世间极重极贵物。不得将来。向尊贵边。须知不可思议。不当好心。所以古人道。犹如双镜。光光相对。光明相照。更无亏盈。岂不是一般。犹唤作影像边事。如日出时。光照世间。明朗是一半。那一半。唤作什么。如今人未认得。光影门头户底。粗浅底事。将作屋里事。又争得。又曰。得者不轻微。明者不贱用。识者不咨嗟。解者无厌恶。从天降下。即贫穷。从地涌出。即富贵。门里出身则易。身里出门则难。动则埋身千尺。不动则当处生苗。一言迥脱独拔当时语言不要多。多则无用处。僧问。如何是从天降下。即贫穷。曰不贵得。又问。如何是从地涌出。即富贵。曰无中或有。又曰。了无所有。得无所图。言无所是。行无所依。心无所托。及尽始得无过。在众如无众。无众如在众。在身如无身。处世如无世。岂不是无娆其德。超于万类。脱一切羁锁。千人万人得。尚道不当自己。如今若得。共起初一般。古人曰。体得那边事。却来这边行李。那边有什么事。这边又作么生行李。所以道。有也莫将来。无也莫将去。现在底。是谁家事。又曰。欲体此事。直似一息不来底人。方与那个人相应。若体得这个人意。方有少许说话分。方有少许行李分。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岂况如今。论年论月。不在。如人长在。愁什么家事不办。欲知久远事。祗在如今。如今若得。久远亦得。如人千乡万里归家。行到即是。是即一切总是。不是即一切总不是。直得顶上光𦦨生。亦不是。能为一切。一切不为道。终日贪前头事。失却背后事。若见背后事。失却前头事。如人不前。后有什么事。僧问。有人衣锦绣入来。见和尚后。为甚寸丝不挂。曰。直得琉璃殿上。行扑倒。也须粉碎。乃曰。若有一毫许。去及不尽。即被尘累。岂况更多。不见寻常道。升天底事。须对众掉却。十成底事。须对众去却。掷地作金声。不须回头顾著。自馀有什么用处。不见二祖当时。诗书博览。三藏圣教。如观掌中。因什么。更求达磨安心。将知此门中事。不是等闲。所以道。智人不向言中取。得人岂向说中求。不是异于常徒。息一切万累道。暂时不在涂路。便有来由。非但恶眷属。善眷属。也觅不得。甚处去。通身去。归家去。省觐去。始脱得诸有门去。去得牢笼。脱险难。异常徒。又曰。如掌中观物决定。决定方可随缘。若一如此。千万亦然。千万之中。难为一二。一二不可得。不见道。显照底人即易得。显己底人即难得。不道全无。即是希有。若未得如此。不受强为。强为即生恼。生恼即退道。退道则罪来加身。即见不得。说什么大话。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欲知足。莫贪世荣。忍饥忍渴。志存无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也莫相抛出。生入死。莫违佛法。斩钉截铁。莫负如来。事宜无多。各自了取。有事近前。无事莫立。膺住持三十年。道遍天下。众至千五百人。南昌钟王师尊之。愿以为世世师。唐天复元年秋示微疾。十二月二十八日。为大众开最后方便。叙出世始卒之意。众皆怆然。越明年正月三日。问侍者。今日是几。对云。初三。师云。三十年后。但云祇这是。乃端然告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蓟门玉田王氏子。年二十五。依范阳延寿寺落发受具。始习毗尼藏。叹曰。大丈夫宜求解脱。岂复为义所桎梏耶。由是诣翠微山问道。而即以燕居者三阅寒暑。俄而睹有人衣冠。若使者状。谓膺曰。盍游南方。以参知识乎。忽不见。且有僧从豫章至。为称洞上法席之盛。膺竟造洞山。山一日问膺云。阇梨名什么。膺云道膺。山云向上更道。膺云。向上则不名道膺。后山问膺云。吾闻思大和尚生倭国作王是否。膺云。若是思大。佛亦不作。说什么作国王。 一日山问膺。什么处来。膺云踏山来。山云阿那个山堪住。膺云阿那个山不堪住。山云恁么即子于山得个入路。膺云无路。山云。若无路。争得与老僧相见。膺云。若有路。即与和尚不相见也。山云。此子向后千人万人。把不住在。于是洞山深肯之。 出世居三峰。后徙云居提唱。颇类洞山。时钟传以南平王。据有江西。尤信向。表奏赐紫衣师号。每延请入府。则预令扫除甘子堂。以馆之。千众围绕。供施丰缛。虽荆南成汭。亦慕德遣馈。动盈钜万。天复元年辛酉秋示疾。明年正月三日迁化。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道膺。姓王氏。蓟门玉田人也。生而特异神彩朗然。处于重丱崆峒禀气。宿心拔俗。争离火宅之门。拭目寻师。遂摄锻金之子。师授经法诵彻复求。年偶蹉跎二十五方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乃令习声闻律仪。膺叹曰。大丈夫可为桎梏所拘邪。由是拥线衲振锡环。萃翠微山问道。三载宴居。忽睹二使者。冠服颇异。勉膺曰。胡弗南方参知识邪。未几有僧自豫章至。盛称洞上禅师言要。膺感动神机遂专造焉。如是洞上垂接复能领会。曾问曰。我闻思大禅师向倭国为王。虚耶实耶。对曰。若是思师佛亦不作。况国王乎。自尔洞上印许。初住三峰。后就云居提唱。时唐之季钟氏。据有洪井倾委信诚。每一延请入州。则预洁甘子堂以礼之。乃表于昭宗。赐紫袈裟一副并师号焉。都不留意。所化之徒寒暑相交。不下一千馀众。牛头香树围绕者皆是栴檀。金翅鸟王轩翔者不齐尺鴳。四方馈供千里风从。如荆南帅成汭。遣赍檀施。动盈钜万。以天复元年辛酉秋示疾。至明年正月三日而化焉。豫章南平王钟氏供其丧葬。时诸道禅子各。依乡土所尚者。随灵龛到处列花树帐幔粉面之馔。谓之卓祭。一期凶礼之盛勿过于时也猗欤。膺出世度人满足三十年。遗爱可知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什庵主,住鼎州德山静照庵。为南岳下十三世,石霜琳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三六○
有严(一○二一——一一○一),字昙武,号楂庵,俗姓胡,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十四受具戒于阅寿禅师,复谒神照法师学台教,博通三藏,潜志净土。任台州崇善寺。晚岁隐居,庐于楂木之傍,二十年中,专事净业。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一。著《法华经玄签备检》四卷、《法华经文句记笺难》四卷、《摩诃止观辅行助览》四卷,今存。见《释门正统》卷六,《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二七。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有严。台之临海胡氏子。母将孕。号痛顿什。其兄沙门宗本曰。是必有异。若生男当出家。母闻合掌以许。既而痛止。果生男。六岁从师。十四受具戒阅寿禅师。心赋若有所悟。即往东山。谒神炤。于一心三观之道。法华三昧之行。莫不神解。而躬行之。尝读止观。至不思议境。曰。万法惟一心。心外无一法。心法不可得。是名妙三千。初主无相。慧因法真。自赤城迁东掖。举师以代。尝谓。去佛久远。人迷自性。凡宣演之际。必近指一心。使之易领。闻者皆能有入。绍圣中。郡请主东掖。师曰。智者年未五十。已散徒众。吾老矣。可堪此耶。卒不赴。隐居故山东峰。庐于楂木之傍。因自号楂庵。一钵无长物。躬拾薪汲水。食唯三白。二十年中。专事净业。以安养为故乡。作怀净土诗八章。辞情凄切。人多乐诵。母病目。师对观音。想日精摩尼手。母即梦神擎日当前。觉而目明。师于三昧中。多获瑞应。不可枚举。建中靖国元年。定中见天神。告曰。师净业成矣。又梦池中生大莲华。天乐四列。乃作饯归净土之诗。越七日。趺坐而化。以陶器。塔于庵北。有光在塔。如月形。三夕乃没。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有严,字楂庵,姓胡氏,临海人。六岁侬灵鹫从师,年十四进具。往东山学于神照,契一心三观之旨,修法华三昧。寻主赤城寺。绍圣中,隐故山东峰,卢于楂木之旁,因以为号。有严严戒律,一钵之外,不蓄分寸。所修三昧,每见瑞应,专事净业。其所谕述多激劝往生。建中靖国元年孟夏,一日入定,若天神降空中曰:“师戒珠圆,净业成矣。”又梦池中大莲华,天乐围绕,乃作《自饯诗》示众。后七日跏趺而化。
结什角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9 【介绍】: 金吐蕃木波部人。大定四年,被立为木波四族长。依附金朝。九年,夏人招之使降,不从,率所部力战死。
图鲁什 朝代:后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4 【介绍】: 清(后金)满洲镶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太祖天命间,以佐领累军功擢参领。太宗天聪间屡从攻战。八年,攻明宣化时受伤死。顺治间追谥忠宣。
萨穆什喀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清满洲正白旗人,佟佳氏。天聪、崇德间从攻明滦州、旅顺、皮岛、锦州等地。官至议政大臣。
哈什屯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8—1663 【介绍】: 清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天聪时为侍卫。崇德间,参与攻瓦尔喀及松山等役。顺治初擢内大臣,旋列议政大臣,不附多尔衮,于豪格之狱力持异议,豪格幼子赖以保全。十二年,加太子太保。卒谥恪僖。
古尔布什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1 【介绍】: 清满洲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本蒙古人,天命六年归后金,娶奴尔哈赤女。屡从攻战。崇德间为兵部右参政。屡有过失,均得从轻处分。顺治间封一等子。卒谥敏襄。
瑚什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纳喇氏。天聪间任参领。从攻通古索尔和部,能带伤力战。顺治间官至理藩院副理事官。
济什哈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2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初任佐领,官至刑部尚书。崇德间从攻锦州、松山,败明兵。顺治元年入关,征浙江、福建、山东。卒谥勇壮。
路什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4—1678 【介绍】: 清满洲镶黄旗人,纳喇氏。崇德间与深入明内地之役,先登兖州城,受赐“巴图鲁”号。顺治初,以参领从入关,转战陕西、四川。后来又从多尼南下贵州。吴三桂叛乱起,自请从征,在洞庭湖九马咀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4 【介绍】: 清满洲正白旗人,完颜氏,字海龙。通满汉文。顺治九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翻译《大学》、《中庸》、《孝经》等。请禁八旗妇女走街市。康熙初,罢职家居。鳌拜专政,欲令一见,终不往。康熙亲政后,常备顾问。
马盘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吴三桂部将马三宝子,形貌丰伟,乳下垂尺余。自悟等韵字母之非,更为新韵。三藩之乱平定时,盘什亦被杀,所著书佚。惟林益长(名本裕)本其说,著《声位左编》。刘献廷之子燮又因林著作《音谱》。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六
张学雅,字古什,太原人。诸生佚长女。有《绣馀遗草》。
林下词选
学雅,许配金坛于给事中沚,年二十二,未嫁而卒。其父为状元云。女生之日,其母金梦道人铁冠鹤氅,入坐中堂,呼语曰:“上帝散花玉女,误碎御瓶,今谪汝家,宜善视之。”寤而坐草,果生女。女幼不食荤血,聪慧过人,嗜读书。十馀岁能属文作月赋,尤工诗。予多难,流离播迁,家贫窭甚,至纸窗破损不能补。学雅每端坐一室,了无介意,摊书籍满床,凡吟咏,往往彻夜。当卧病,犹持黄庭经准提咒,强起洗砚,濡毫赋诗,尚日有一二十首。一日,其母又梦前道人来曰:“玉女谪限满矣。”果于是日正午,端坐而逝,逝之日,手未尝释卷也。其女弟学仪集其遗稿十卷,命曰《绣馀草》,继总女禅师为之序。
名媛诗话
古什,姊妹七人,皆工诗,古什生不茹荤,爱持经咒,字金坛于氏,未嫁而卒。
闺秀词钞
字古什,太原人,贡生佚女,金坛于给事中沚聘室,流寓苏州,早卒。有《绣馀遗草》。
克什图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1 【介绍】: 清蒙古正白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康熙间从征吴世璠,又参与平定准噶尔,屡有功。雍正间累官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奉命与俄罗斯定边界。卒谥勤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