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潜伏期(潛伏期)  拼音:qián fú qí
接触致病原(包括微生物、化学制剂、辐射等)至身体出现明显症状或徵候之间的一段时间。疾病潜伏期可能短至不到一天,或者长达数十年。
《漢語大詞典》:七事件
指人体的头、胸、腹和四肢。《水浒传》第四六回:“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臟,掛在松树上。 杨雄 又将这妇人七事件分开了,却将头面衣服都拴在包裹里了。”
分類:人体四肢
《漢語大詞典》:窍藏(竅藏)
人体九窍和五脏的并称。吕氏春秋·求人:“忧其黔首,颜色黎黑,窍藏不通,步不相过。”
《國語辭典》:牛痘  拼音:niú dòu
发于牛体内的痘疮。
《國語辭典》:爬竿  拼音:pá gān
一种传统竞技。源于汉代寻橦、宋朝立竿等节目。可分为三类:一、将竹竿顶在头上。也称为「戴竿」、「顶竿」。二、立长竿于地上,由一人或数人爬上竿顶表演。三、长竿竖立于肩部。至今仍列入体技训练项目。也称为「杠竿」、「夯竿」。
《漢語大詞典》:脑户(腦户)
人体穴位名。在枕骨上,通于脑中。《素问·刺禁论》:“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國語辭典》:贫血(貧血)  拼音:pín xiě
血液中红血球的数目不够,血红素不足或红血球不成熟,使血液无法携带足够氧气的病症。其症状有脸色苍白、容易疲劳、心悸气促、恶心、头痛、眩晕等。贫血原因众多,例如营养不良或食物中缺乏制造红血球的原料(如铁和蛋白质)所引起。也称为「贫血症」。
《漢語大詞典》:十二肢
指人体的十二个部位。《淮南子·天文训》:“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详“ 十二属 ”。
《漢語大詞典》:十二属(十二屬)
(1).古代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作为人的生年相属,也称“十二生肖”。 汉 王充 《论衡·物势》蔡邕 《月令问答》已有此说, 南朝 陈 沈炯 有《十二属》诗。 五代 徐夤 《鸡》诗:“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十二属》:“子鼠、丑牛,十二属之説, 朱子 谓不知所始,余以为此天地自然之理,非人能为也。”参见“ 十二相属 ”。
(2).人体的十二个部位。
《漢語大詞典》:虱病
同“蝨病”。指头虱、体虱、阴虱等寄生于人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皮肤病。患处很痒,体虱并可为传染斑疹伤寒、回归热等疾病的媒介。
《國語辭典》:生理学(生理學)  拼音:shēng lǐ xué
physiology
研究生物体的机能及其调控机制的学门。
《國語辭典》:生理盐水(生理鹽水)  拼音:shēng lǐ yán shuǐ
一百毫升水溶液中含有零点九克氯化钠之无菌溶液,即0.9%氯化钠无菌水溶液。临床上以点滴方式用于补充病人体液,亦常用于伤口之洗涤。
《漢語大詞典》:三百六十节(三百六十節)
古谓人体骨节有三百六十节。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六府。”吕氏春秋·本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淮南子·天文训》:“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 清 刘凤诰 《宿迁民》诗:“土民辨男女,骨节三百六。”
《國語辭典》:任脉(任脈)  拼音:rèn mài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六。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國語辭典》:人工免疫  拼音:rén gōng miǎn yì
将抗原、疫苗或类毒素,经由注射或口服,刺激组织,使体内自动产生抵抗某种传染病的能力。如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服用沙宾疫苗以预防小儿麻痹等。
《國語辭典》:上肢  拼音:shàng zhī
人的手臂。从肩膀、上臂以下至手指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