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丁世昌,字少明,号竹坡老人。黄岩(今属浙江)人。隐居,不出门户。与徐似道(渊子)有交。事见明万历《黄岩县志》卷六。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1424 【介绍】: 明回回人。曾祖阿老丁与弟乌马儿皆元时巨商,家居武昌。元末避乱至浙江,因方国珍歧视色目人,转徙逃匿,为童子师,或寄寓寺庙,或卖浆自给。明初还武昌。好学洽闻,精诗律,赋诗情辞悱恻,晚年学佛,结庐居父墓。有《海巢集》、《鹤年诗集》。
元诗选
鹤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为巨商,以其赀归元世祖,世为显官。父职马禄丁,官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鹤年年十八,值兵乱,仓卒奉母走镇江。母殁,盐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台省交辟不就。时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转徙逃匿,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居僧舍,卖药以自给。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瘗废宅中。道既通,鹤年还武昌,痛哭行求,梦其母以告,踪迹得之。齧血沁骨,棺敛以葬。晚年屏绝酒肉,庐父墓以终其身,明永乐间卒。乌斯道为作《丁孝子传》,戴叔能作《高士传》,以申屠蟠儗之。序其诗谓「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于五七言近体」。澹居老人题《海巢集》亦云:「忠义慷慨,有《骚》《雅》之遗意。」鹤年家世仕元,诸兄之登进士第者三人,遭时兵乱,不忘故国。尝有句云:「行踪不逐枭东徙,心事惟随雁北飞。」亦可悲也。录其诗为元季诸人后劲,而两兄之作附焉。
人物简介
丁鹤年(1335~1424)字永庚,号友鹤山人。生于元惠宗元统三年,卒于明太宗永乐二十二年,终年九十岁。武昌籍色目人,其父职马禄丁任武凸达鲁花赤。鹤年以父名丁为姓丁。元朝末,父官武昌,遂为武昌人。元亡,避四明。方国珍据浙东,最忌色目人,他转徙逃匿。明初,还武昌,生母已前死,不知殡处,恸哭行求,得骨以葬。晚学浮屠,结庐居父墓。鹤年好学洽闻,精诗律,自以家世仕元,赋诗情词悱恻。有《丁鹤年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长兴人,字二陶,晚号嗜闲老人。贡生,考授州同。有画名,能诗。有《杏花轩诗钞》。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七
丁氏,字一揆,号自闲道人,钱塘人,祠部药园妹,有《茗柯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南通州人,字丽中,一字介堂,号石可,晚号个道人。附贡生。工画,尤长画梅。有《双薇园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清泉人,字日峰,号乾斋,又号南岳老人。康熙年间诸生。善琴,工草书,学怀素书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5—1765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敬身,号龙泓山人,又号钝丁、砚林、孤云、石叟、胜怠老人。乾隆初年举鸿博不就,卖酒街市。嗜好金石文字,工诗善画,所画梅笔意苍秀。尤精篆刻,擅长切刀法,为“浙派”开山祖,“西泠八家”之一。有《武林金石记》、《砚林诗集》、《砚林印存》等。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三
丁敬,字敬身,钱塘人。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有《砚林诗集》。
丁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松江府人,字履中,晚号适庐老人。曾撰《古本难经阐注》二卷,刊于乾隆三年。自序曰:“尝游于武昌,客居参政朱公寓所,得读古本《难经》。以校今本,误者三十余条,故为之阐注。”
《漢語大詞典》:财丁(財丁)
钱财和人丁。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只要把宝塔建筑起来,他家的财丁会更加兴旺。”
《漢語大詞典》:丁折
清 代把人丁税折算银钱匀入田赋中一并收取的制度。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书河南府施志后:“ 安溪 李光坡 《皋文编》《答邑侯书》云:‘通计丁额折银,匀田亩之内,万一行之既久,大农方牧忘併丁於粮之制,谓未有丁折,而復丁折之条,则万世之害,实由於此。’”
《国语辞典》:丁令威化鹤(丁令威化鹤)  拼音:dīng lìng wēi huà hè
相传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人事的变迁。
《国语辞典》:说文解字诂林(说文解字诂林)  拼音:shuō wén jiě zì gǔ lín
书名。近人丁福保编,六十六册,分前、后、补、附四编和通检。汇集历代治说文者二百馀家之说,分别系于说文各字之下,而成此书。有正续编,为目前说文最完备的注本。
《国语辞典》:八子七婿  拼音:bā zǐ qī xù
语出《新唐书。卷一三七。郭子仪传》:「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诸孙数十,不能尽识。」形容福寿得全,人丁旺盛且各个高官厚禄。
《国语辞典》:丁固生松  拼音:dīng gù shēng sōng
三国吴人丁固为尚书时,梦其腹上生松,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果如其梦。典出《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孙皓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后用以比喻宦途显达。也作「丁固梦」。
《国语辞典》:婆娘子  拼音:pó niáng zi
旧时农业社会,贫户家口人丁太少,生子五、六岁时,即娶十几岁媳妇过门,以助家务田事。而不知人事的小丈夫,因所娶的妻子大自己好几岁,犹如妻子的孩子,故称为「婆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