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拭泪(拭淚)  拼音:shì lèi
1.擦拭眼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七郎哭罢,拭泪道:『而今事已到此,痛伤无益。』」《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也作「抿泣」、「抆泪」。
2.报丧或讣书中的用语。对于亲属近亲用抆泪,远亲用拭泪。
《漢語大詞典》:抆血
擦拭血泪。表示极其哀痛。常用于旧时讣文中。列名的亲属有抆血、拭泪之别,以示亲疏。抆血较拭泪为重。《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李善 注引广雅:“抆,拭也。”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刳心抆血,拜手祈天。”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元年:“士民尝胆抆血,共守孤城。”
《國語辭典》:抚存(撫存)  拼音:fǔ cún
安抚慰问。《后汉书。卷三五。张纯传》:「修复祖宗,抚存万姓,天下旷然,咸蒙更生。」南朝宋。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抚存悼亡,感今怀者。」
《國語辭典》:送终(送終)  拼音:sòng zhōng
1.在父母或亲长临终前服侍于旁。也指办理父母或亲长丧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你娘今日死了,实是囊底无物,送终之具,一无所备。」《儒林外史》第一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就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2.了结性命,断送毁灭。如:「你这么大意露白钱财,不怕别人把你送终。」
《國語辭典》:血肉  拼音:xiě ròu
1.血液和肌肉。指人的躯体。《韩非子。八说》:「沐者有弃发,除者伤血肉。」宋。洪迈《夷坚丁志。卷八。雷击王四》:「趋视之,二百钱乃在其胁下皮内,与血肉相连。」
2.比喻关系密切。如:「父母与子女血肉相连。」
《國語辭典》:成服  拼音:chéng fú
1.死者入殓后,亲属各依服制穿著丧服,称为「成服」。《礼记。奔丧》:「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儒林外史》第五回:「第三日成服,赵氏定要披麻戴孝,两位舅爷断然不肯。」
2.盛服。晋。应亨 赠四王冠诗:「令月惟吉日,成服加元首。」
《漢語大詞典》:肉亲(肉親)
特指父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幼学诗·敬肉亲》:“积穀防饥日,养儿防老时。孝亲生孝子,报答十分奇。”按,亦为较近的亲属的通称。如:我们两家本是肉亲。
分類:父母亲属
《漢語大詞典》:族属(族屬)
同族的亲属。礼记·大传:“同姓从宗,合族属。” 郑玄 注:“合,合之宗子之家,序昭穆也。” 唐 刘禹锡 《天论上》:“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且既到吾家,认做妹子,必是亲戚族属逐处明白,方像真的,这却不便。”
分類:同族亲属
《國語辭典》:宗亲(宗親)  拼音:zōng qīn
1.同宗族的亲属。《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遂收捕宗亲,没入财产焉。」《三国演义》第六回:「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乃汉室宗亲。」也称为「族亲」。
2.同母的兄弟。《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
《國語辭典》:天属(天屬)  拼音:tiān shǔ
1.自然关系所结合的亲属。指直系血亲而言。汉。蔡琰悲愤诗〉二首之一:「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一。槐西杂志一》:「兄弟天属,已不可言报施,况君臣父子夫妇,义属三纲哉?」
2.天性相连。南朝齐。王俭太宰褚彦回碑文〉:「虽事缘义感,而情均天属。」
3.天子的亲属。即皇族。《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中山虽为皇太后所养,非陛下天属,不可以亲义期也。」唐。杜甫行次昭陵〉诗:「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
《國語辭典》:遗弃(遺棄)  拼音:yí qì
1.丢弃、弃而不顾。《书经。皋陶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使九德之人,皆得用事,事各尽其能,无所遗弃。」《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因此军资什物,不曾遗弃。」
2.法律上指负有扶养的义务而不履行者,称为「遗弃」。
《國語辭典》:燕私  拼音:yàn sī
1.以宴享尽其私谊。《诗经。小雅。楚茨》:「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2.休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
《國語辭典》:忌日  拼音:jì rì
1.人去世的日子。《礼记。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我想今日是父亲忌日,必得符箓超拔,故此到观中,见你舅舅。」也称为「忌辰」。
2.不吉利的日子。《齐民要术。卷一。种谷》:「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
《漢語大詞典》:私亲(私親)
自己的亲属;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礼记·内则:“妇若有私亲兄弟,将与之,必復请其故,赐而后与之。” 孔颖达 疏:“明妇有私亲赐之美物,当献於舅姑也。”《汉书·公孙弘传》:“因此观之,天德无私亲。顺之和起,逆之害生。”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皆言民哭公哀甚,如哭其私亲。”
《國語辭典》:亲昵(親昵)  拼音:qīn nì
1.亲密、亲热。也作「亲昵」。
2.十分亲近的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我一二亲昵甥舅,不遑启处。」也作「亲昵」。
《國語辭典》:亲昵(親暱)  拼音:qīn nì
1.亲密、亲热。《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国语。楚语下》:「合其嘉好,结其亲昵。」也作「亲昵」。
2.十分亲近的人。《左传。襄公十四年》:「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圉,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也作「亲昵」。
《漢語大詞典》:亲嫌(親嫌)
谓因亲属而徇私的嫌疑。宋史·谢泌传:“转金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顷之, 魏羽 为使,即 泌 之外舅,以亲嫌,改度支副使。”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亲嫌妨鶚荐,相对发微泚。”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告命失故事》:“尔顷冒宪典,迁之 寻阳 ,復以亲嫌,於法当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