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有韵》:亡者使有
周礼地官司市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注亡者使有无此物则开利其道使之有
《國語辭典》:亡命之徒  拼音:wáng mìng zhī tú
1.逃亡在外的人。《周书。卷三七。郭彦传》:「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馀粮。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2.比喻不顾性命作奸犯科的人。《旧唐书。卷一八一。乐彦祯传》:「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馀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旧五代史。卷一一四。周书。世宗本纪一》:「诏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送于阙下,仍目之为强人。」也称为「亡命徒」。
《國語辭典》:亡命  拼音:wáng mìng
1.改变姓名而逃亡。泛指流亡、逃亡。《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张耳尝亡命游外黄。」《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张敞亡命,坐致朱轩。」
2.逃亡的人。《文选。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于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
3.作奸犯科,不顾性命的人。《新唐书。卷一一六。王及善传》:「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当初员逆倡乱,结了五个亡命,号为五狗。」
《高级汉语词典》:危亡关头  拼音:wēi wáng guān tóu
突如其来的、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国语辞典》:危急存亡之秋  拼音:wéi jí cún wáng zhī qiū
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分类:紧要关头
《漢語大詞典》:危急存亡
谓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 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国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还要来这样一套!”
《國語辭典》:推亡固存  拼音:tuī wáng gù cún
推翻乱亡之国,巩固已存之邦。《书经。仲虺之诰》:「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左传。襄公三十年》:「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
《國語辭典》:死亡率  拼音:sǐ wáng lǜ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的死亡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漢語大詞典》:死亡线(死亡綫)
死亡的边缘。 叶紫 《丰收》:“后来,垄上的饥民都走到死亡线上了。”《人民日报》1970.3.4:“﹝他们﹞从死亡线上挽救了不少阶级兄弟的生命。”
分類:边缘
《漢語大詞典》:澌亡
灭绝消亡。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世有者,必欲曲保之,其得失重,故自守之虑,常十之八九。其势也,卒於澌亡而已。”
分類:灭绝消亡
《國語辭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拼音: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七。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指国家的盛衰是全国人民的责任。
《漢語大詞典》:央亡
无赖,狡狯。
分類:无赖狡狯
《漢語大詞典》:旬中空亡
古代用干支纪日,十干配十二支,一旬中余二支,称“旬中空亡”。迷信认为是凶辰。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 宋武帝 禄与命并当空亡” 元 胡三省 注:“甲子旬戌亥,甲戌旬申酉,甲申旬午未,甲午旬辰巳,甲辰旬寅卯,甲寅旬子丑,谓之旬中空亡。”
《漢語大詞典》:遗魂亡魄(遺魂亡魄)
谓抛弃思虑,停止精神活动。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遗魂亡魄,休精息神。”
《國語辭典》:兴亡继绝(興亡繼絕)  拼音:xīng wáng jì jué
扶助灭亡的国族,使其传承复兴。参见「兴灭继绝」条。《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兴亡继绝,义在于我。」《周书。卷四八。萧察传》:「朝廷兴亡继绝,理宜资赡。」
《国语辞典》:流连荒亡(流连荒亡)  拼音:liú lián huāng wáng
古代国君巡行天下时,多纵情沉溺于打猎、饮酒等游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后用以形容沉迷游乐而忘归,以致荒废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