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0—727 【介绍】: 唐京兆武功人,字廷硕。苏瑰子。幼敏悟强记。武则天时擢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袭封许国公,号“小许公”。玄宗开元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与宋璟同理政事。工文,朝中文件多出其手。与燕国公张说并称为“燕许大手笔”。罢为礼部尚书,卒谥文宪。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0—727 字廷硕。排行五。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弱冠登进士第,授乌程尉,累迁右台监察御史。中宗时,历任给事中、修文馆学士、中书舍人。睿宗时,升任工部侍郎,袭父爵许国公,世称苏许公。玄宗开元四年(716)起为宰相4年,后转礼部尚书,又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以工文称,朝廷制诰,多出其手,矞皇典丽,与燕国公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亦工诗,典雅秀赡,唯不及文名之盛。原集已佚,明人辑有《苏廷硕集》2卷。《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唐诗汇评
苏颋(670-727),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弱冠举进士,授乌程尉。神龙中,累迁至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景云中,父丧免,起复为工部侍郎,袭爵许国公,转中书侍郎。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同平章事。八年,罢为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颋工诗能文,才思敏捷,与燕国公张说均以文章显,时号“燕许大手笔”。有《苏颋集》三十卷,已佚。今《苏许公文集》十一卷乃清苏廷玉所辑。《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文·卷二百五十
颋字廷硕。宰相瑰子。举进士。拜中书舍人知制诰。景云中袭爵许国公。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八年罢为礼部尚书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十五年卒。年五十八。赠尚书右丞。谥曰文宪。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颋)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艺苑卮言》
开元彩笔,无过“燕许”,制册碑颂,春容大章。然比之六朝,明易差胜,而渊藻远却,敷文则衍,征事则狭。许之应制七言,宏丽有色,而他篇不及李峤;燕之岳阳以后,感慨多工,而实际不如始兴。
《唐诗品》
许公天命英标,夙年妙悟,遭时丰豫,大启菁华,凡宴赏览游,靡不应制。虽君臣道合,侪辈同声,足以成其令节,而祥麟威凤,世所罕睹,盛时气候,亦可想见之尔。或曰:绮丽太胜,音节太缓,许公安得而辞焉?予解之曰:诗有六义,颂声独扬,非浑厚不足以庄其体,非藻丽不足以华其节,视之郁积感思之言,其尚异矣。识者谓许公有宫调,其殆此乎?
《诗源辨体》
苏颋七言律,较云卿虽其流畅,而整栗雄伟弗如。至如“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亦初唐佳句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燕许”并称,燕警敏,许质厚。吾评两公,亦犹庞士元之目顾、陆,一有逸足之用,一任负重之能也。《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丞》曰:“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不唯得讽励体,兼两切其职,隐然有陈力就列之义。此真纶綍之才,安得不推为“大手笔”?
《唐诗观澜集》
苏公诗气味深醇,骨力高峻,想其落纸时总不使一直笔,故能字字飞动,而无伤于浑雅。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朓,故清俊有馀,偶遇佳题,亦能苍远。唯应制诸篇,词浮于质,自复成章,但为台阁之体。至如桃花温树,讽谏清言,乃亦破端为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54 【介绍】: 唐僧。乌程人,字慧明。俗姓傅。九岁出家。后至光州从岸律师受具足戒。博览经论,尤精《涅槃经》。曾从天台宗慧威学《法华》等经,又依恭禅师重修观法。隐居左溪岩,世称“左溪尊者”。有《法华经科文》。
全唐文·卷九百十五
玄朗字慧明。俗姓傅氏。东阳乌伤人。大士六世孙浦江。江夏太守拯公之后。九岁出家。如意元年敕度清泰寺。天宝十三年卒。年八十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慧明。姓傅氏。其先浦阳郡人。自江夏太守拯避地江左。遂占藉婺之乌伤。朗则梁大士翕之六世孙也。母葛氏梦。乘羊车行虚空中。寤有妊。逮产笑而不啼。甫九岁即出家。依师诵竺典。日能覆习七纸。如意元年。五月十九日。诏度配居清泰寺。弱冠依岸律师受具于光州。学贯毗尼。后于经论。无不研究。而尤善涅槃。稔闻天台宗旨之妙。乃诣东阳天宫寺。禀慧威师止观法门。遁迹左溪岩中。世因以为号。发愿期生兜率。尝于寺之殿壁。缋观音宾头卢像。偶焚香敛念。辄感五色神光。观者群拥。时有盲狗。每至则长嗥宛转于地。朗怜之为忏悔。仅旬浃狗双目竟明。 优游丘。壑。诲饬徒众。日不怠。疏衣粝食。四十馀年。无小变。且使弟子禀灵营构屋庐。缮治像设。复砖累二塔。而所居之规抚益。备。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以微疾终。春秋八十二。僧夏六十一。灵舆塔之岩中。其平生所著。法华经科文二卷。以付弟子道宾慧徒法源神邕守真。道遵道原清辨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玄朗。字慧明。姓傅氏。其先浦阳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后。曹魏世避地于江左。则梁大士翕之六代孙。遂为乌伤人也。母葛氏初妊梦乘羊车飞空蹑虚。而觉身重。自兹已后荤血恶闻。殆乎产蓐亦如初寐。觉后心轻体安。婴儿不啼唍尔而笑。九岁出家。师授其经日过七纸。如意元年闰五月十九日敕度配清泰寺。弱冠远寻光州岸律师受满足戒。旋学律范。又博览经论搜求异同。尤切涅槃。常恨古人虽有章疏。判断未为平允。往在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禅师商确秘要。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闻天台一宗可以清众滞。可以趣一理。因诣东阳天宫寺慧威法师。威禀承括州智威。时传威是徐陵后身灌顶师之高足也。朗亲附之不患贫苦。达法华净名大论止观禅门等。凡一宗之教迹研覈至精。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博达儒书兼闲道宗。无不该览。虽通诸见独以止观以为入道之程。作安心之域。虽众圣继想而以观音悲智为事行良津。游心十乘谛冥三观。四悉利物六即体遍。虽致心物表身厌人寰情捐旧庐志栖林壑。唯十八种十二头陀。隐左溪岩。因以为号。独坐一室。三十馀秋。麻纻为衣粝蔬充食。有愿生兜率宫必资福事。乃构殿壁。缋观音宾头卢像。乃焚香敛念。便感五色神光。道俗俱瞻叹未曾有。此后或猿玃来而捧钵。或飞鸟息以听经。时有盲狗来至山门。长嗥宛转于地。朗悯之焚香精诚为狗忏悔。不踰旬日双目豁明。至开元十六年。刺史王上客屈朗出山暂居城下。朗辞疾仍归本居。厥后诲人匪倦讲不待众。一郁多罗四十馀年。一尼师坛终身不易。食无重味居必偏厦。非因寻经典不然一烛。非因觐圣容不行一步。其细行修心盖徇律法之制。遂得远域沙门邻境耆耋拥室填门。若冬阳夏阴弗召而自至也。其寺宇凋弊。乃指授僧灵禀建其殿宇。形像累二砖塔。缋事不用牛胶。悉调香汁。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也。一日顾谓门人曰。吾众事云毕年旦暮焉。以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薄疾而终。春秋八十有二。僧夏六十一。置塔于岩所。生常撰法华经科文二卷。付法弟子衢州龙丘寺道宾。净安寺慧从。越州法华寺法源神邕。常州福业寺守真。苏州报恩寺道遵。明州大宝寺道原。婺州开元寺清辩。龆年慕道志意求师。不踰三年思过半矣。行其道者号左溪焉。第其传法号五祖矣。禹山沙门神迥著乎真赞矣。 系曰。观其唐世已上求戒者。得自选名德为师。近代官度以引次排之。立司存主之。不由己也。朗之求戒不其是乎。如是师资相练恩义所生。脱临事请为则喻同野马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762 【介绍】: 唐高州良德人。冯盎曾孙。宦官高延福养为子,改姓高。为宦官,玄宗时知内侍省事,四方奏事均经其手,颇能谨慎从事,进封渤海郡公,宠任极专。肃宗为太子时,以兄礼事之。累官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安史乱起,随玄宗入蜀。肃宗上元元年被放巫州,两年后赦归,病死途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4—762 潘州(今广东高州)人。本姓冯。圣历元年(698)入宫,武则天令给事左右。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因改姓高。玄宗时以诛萧至忠、岑羲等有功,知内侍省事,宠任极专,权倾中外,累官骠骑大将军、封齐国公,加开府仪同三司。肃宗上元元年(760),配流黔中道。宝应元年(762)赦归,卒于道中。《旧唐书》卷一八四、《新唐书》卷二〇七有传。《全唐诗》录存高力士诗1首,出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又收断句1联。
全粤诗·卷一一
高力士(六八四 — 七六二),潘州(今属信宜)人。冯盎之曾孙。父君衡以获罪,家被籍没,力士幼随母移居泷州。武则天圣历元年(六九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为阉儿,敕留给事左右,坐累逐出之。内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遂冒其姓。岁馀,复入禁中。善传诏令,授宫闱丞。唐中宗景龙中,玄宗在藩,力士倾心附结,及平韦氏,升储位,奏力士属内坊,擢内给事。玄宗即位,力士以诛萧、岑等功,加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四方进奏,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肃宗在东宫,亦兄事之。帝曰:“力士当上,我寝乃安。”天宝初,拜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载,加骠骑大将军。玄宗幸蜀,力士从之,进齐国公。还京后,加开府仪同三司,赐实封五百户。后为李辅国所构,长流巫州。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赦还,见二帝遗诏,北望号恸,呕血而卒。以护卫先帝功,敕还其官,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旧唐书》卷一八四、《新唐书》卷二○七有传。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玄宗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与弟蔡希寂皆长于吟咏,有名于时。殷璠称其诗“词彩明媚,殊得风规”,收入《丹阳集》。有诗一卷,不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五,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兄希逸、弟希寂皆能诗。玄宗开元十三年(725)进士及第,历官监察御史,转侍御史兼殿中。事迹散见《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三、《新唐书·艺文志四》、《包融诗》注。殷璠汇次其诗入《丹阳集》,评曰:“希周词彩明媚,殊得风规。”(《吟窗杂录》卷二六《历代吟谱》)《光绪丹阳县志》著录《蔡希周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开元中与吕延济、张铣、吕向、李周翰合注《文选》,时称五臣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滑州灵昌人,名成辅,以字行。崔日用子。袭封齐国公。历左司郎中、侍御史。谪官金陵。工诗。与李白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1 排行五,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崔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玄宗开元中任起居郎,开元二十七年(739)任礼部员外郎,迁本司郎中。天宝中任侍御史,谪官金陵,与李白诗酒唱和。入为右司郎中。十载(751)卒。生平散见新、旧《唐书·崔日用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崔祐甫《齐昭公崔府君集序》、《唐诗纪事》卷一九。宗之好学,“才气声华,迈时独步”(《崔府君集序》),与李白、杜甫相知,杜诗《饮中八仙歌》曾咏及。《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00—765 【介绍】: 唐渤海蓨人,字达夫,一字仲武。少贫寒,游长安,失意归,客居梁、宋间。后游河西,入哥舒翰幕为书记。历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曾三度出塞,以边塞诗著称,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卒谥忠,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5,有生于699、701、702、706等说 字达夫,一说字仲武,则是与编《中兴间气集》之高仲武郡望相同而致误。排行三十五。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人因称“高常侍”。20岁时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玄宗天宝八载(749)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乱起,曾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广德二年(764)召还长安,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新、旧《唐书》有传。年谱多种,今人周勋初《高适年谱》较为翔实。有明人辑《高常侍集》传世,存诗200余首,多作于显达之前,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高适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余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燕歌行》尤称杰作。唐殷璠谓“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河岳英灵集》卷上)。杜甫誉其诗“方驾曹刘不啻过”(《奉寄高常侍》)。清翁方纲云“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石洲诗话》卷一)。高适与岑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之代表人物,但二人诗风各异,清刘熙载概括为“岑超高实”(《艺概》卷二)。今人刘开扬有《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有《高适集校注》。《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2首,断句4。
唐诗汇评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早年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曾求仕长安,又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寓居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家贫,浪迹渔樵,与李白、杜甫等交游。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十二载,入哥舒翰河西幕,官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礼起,助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奔行在,擢谏议大夫,迁淮南节度使。左除太子少詹事,分司东都,历彭、蜀二州刺史。广德元年,迁剑南西川节度使。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有《高运集》二十卷,已佚。后人编有《高常停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七
适字达夫。沧洲渤海人。举有道科中第。累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元宗西狩。适閒道及帝于河池。迁御史。擢谏议大夫。累除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召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旧唐书·高适传
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
沧浪诗话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吴礼部诗话
引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唐诗品》
常侍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闾巷之间,殆侠徒也。故其为诗,直举胸臆,模画景象,气骨琅然,而词锋华润,感赏之情,殆出常表。视诸苏卿之悲愤,陆平原之惆怅,辞节虽离,而音调不促,无以过之矣。夫诗本人情,囿风气,河洛之间,其气浑然远矣,其殆庶乎!
诗镜总论
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厉名手。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诗镜总论
高达夫调响而急。
诗薮
达夫歌行、五言律,极有气骨。至七言律,虽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赡,渐入中唐矣。
唐诗归
钟云:唐人如沈宋、王孟、李杜、钱刘之类,虽两人并称,皆有不能强同处。惟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淡远之气,既皆相敌。古诗似张九龄、宋之问一派;五言律只如说话,其极炼、极厚、极润、极活往往从欹侧历落中出,人不得以整求之,又不得学其不整。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史称达夫五十始为诗,而能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出,好事者辄传布之。且言其性磊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于博奕,才情自远。今读其七言古诸篇,感慨悲壮,气骨风度绝然建一代旗鼓托,盛唐佳品,岂能多得?
《诗源辨体》
唐人五七言古,高、岑规宗。然析而论之,高五言未得为正宗,七言乃为正宗耳。岑五言为正宗,七言始能自聘矣。五言古,高、岑俱豪荡,而高语多粗率,未尽调达;岑语虽调达,而意多显直。高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多忌“鹤膝”。……七言歌行,高调合准绳,岑体多轶荡。
《诗源辨体》
五言律,高语多苍莽,岑语多藻丽,然高入录者气格似胜,岑则句意多同。
《诗源辨体》
高、岑五言不拘律法者,犹子美七言以歌行入律,沧浪所谓“古律”是也。虽是变风,然豪旷磊落,乃才大而失之于放,盖过而非不及也。
《诗辩坻》
达夫五言律多似短古,亦是风调别处。
按指唐诗归
中钟惺所论:赵伯溶云:此论
《唐诗归折衷》
甚妙,譬如临池家楷中带隶,自是高古。元美乃谓高、岑五言律俱不能佳,陈正字时入古体,亦是矫枉之过,八股遂不可学秦汉耶?此公素善论体裁,不能不失此一言。唐云:君五律本整,钟但采其不整者耳。吴敬夫云:尚气骨者竟祖高、岑,然使作意矜张,而神思未闲,体气不厚,实伤雅道,所云“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气象”也。故读王、孟者,当于幽闲之中寮其骨韵;读高、岑者,当于豪迈之外赏其风神。
《载酒园诗话又编》
钟氏曰:“……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澹远之气,既皆相敌”。余意亦终有别。高五言古劲浑朴厚耳;岑稍点染,遂饶秾色。高七言古最有气力,李、杜之下,即当首推;岑自肤立,然如崔季圭代魏王,虽雅望非常,真英雄尚属捉刀人也。唯短律相匹,长律亦岑不如高。
《师友诗传续录》
问:高、岑似微不同,或高优于岑乎?答:唐人齐名,如沈宋、王孟、钱刘、元白、皮陆,皆约略相似,唯李杜、高岑迥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钟伯敬谓高、岑诗如出一手,大谬矣。
原诗
盛唐大家,称高、岑、工、孟。高、岑相似,而高为稍优,孟则大不如王矣。高七古为胜,时见沉雄,时见冲澹,不一色,其沉雄直不减杜甫。岑七古间有杰句,苦无全篇,且起结意调往往相同,不见手笔。高、岑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作俑。如高七律一首中叠用“巫峡啼猿”、“衡阳归雁”、“青枫江”、“白帝城”,岑一首中叠用“云随冯”、“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四语一意;高、岑五律如此尤多。后人行行笈中携《广舆记》一部,遂可吟咏遍九州,实高、岑培之也。总之以月白风清、鸟啼花落等字装上地头,一名日则一首诗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野鸿诗的
高、岑、王三家均能刻意炼句,又不伤大雅,可谓文质枨彬。
养一斋诗话
初学入手,求其笔势稳称,则王摩诘、高达夫二家乃正善学初唐荷。少陵如《洗兵马》、《古柏行》亦然,但更加雄浑耳。
一瓢诗话
前辈论诗,往往有作践古人处,如以高达夫、岑媒州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是作践高、岑语也。后人苟能师法高、岑,其应酬活套必不致如近日之恶矣。
《唐诗别裁》
李、杜外,高、岑、王、李,七言古中最矫健者。
石洲诗话
高常侍与岑嘉州不同,钟退谷之论,阮亭已早辨之。然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直至杜陵,遂合诸公为一手耳。
昭昧詹言
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馀韵,仍是俗手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左太冲、才力纵横,意态雄杰,妙于造语,每以俊古取致。有如河洲十月,一看思归;舍下蛩鸣,居然萧索;载酒平台,赠君干里:发端既远,研意弥新,在小谢之间居然一席。七古与岑一骨,苍放音多,排奡骋妍,自然沉郁。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祧之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光州东安人。玄宗时,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又曾入桂州幕。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曾为书历抵公卿,多自负不平语。仕途坎坷,常自称“野人”、“逸人”。曾至长安访李白,未遇,遂作长诗以寄。代宗初,又以长诗寄蜀中之杜甫。又与高适善。大历间,怀素以草书名动京师,华为作《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五。乐安(今山东高青)人。玄宗开元中,历仕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十九年(731)曾参佐桂州刺史张九龄幕。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敢于指责公卿,故仕途不得意,常自称“野人”、“逸人”。天宝五载(746)至长安访李白,未遇,因作《寄李白》诗。代宗宝应元年(762)知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并参谋军事,为赋《寄杜拾遗》。大历年间,僧怀素以草书名动京师,为作《怀素上人草书歌》。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二二。与高适友善,适有《赠任华》诗。《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任华,生年年不详,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人,郡望乐安(今山东高青南)。曾官秘书省校书郎,后隐居岩壑累年。为人狷介,傲岸不羁。严武镇西川,曾上书干谒,大历中至长安,又致书京也尹赏至,责其恃才傲物,均无所回忌。大历十二年,在李昌𡿟桂林幕,后不知所终。华与杜甫、高适交游,又慕李白为诗,曾访之于长安,未遇。《全唐诗》存诗三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六
华。玄宗时官秘书省校书郎。出为桂州刺史参佐。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开元中,仟华杂言有《寄李白》、《寄杜甫》及《怀素草书歌》三篇,极其变怪(下流至卢仝、刘叉杂言),然语实鄙拙,未足成家。盖其人质性狂荡,而识趣庸劣,心慕李、杜而不能,故其流至此耳。
《石园诗话》
《松石轩诗评》云:“任华之作,如疾雷轥空,长风蹴浪,飞电沓影,重云满盈,倏开倏合,一朗一晦,凛耳叠目,吁可怪也!”愚谓华唯传寄李、杜及《怀素上人草书歌》三诗。……将李、杜学力性情,一一写得逼肖,如读两公本传,令人心目俱豁。《摭言》:“华与庾中丞书曰:华本野人,尝思渔钓。寻常杖策,归乎旧山。非有机心,致斯扣击。”是必狂狷之流,惜乎其爵里莫详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湮。唐永嘉人。初隐居少室山下,闭门苦学。后应举,官至刑部员外郎。明《易经》,善草隶,工画山水,亦工诗,风格高古。与王维、李颀为诗酒丹青之友。玄宗天宝中辞官归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五。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初隐登封少室山麓,闭门修肄,不求声名。曾入蜀,又曾居宣城、濠州。后应举,官至刑部员外郎。玄宗天宝中弃官归少室旧居,不复出。生平散见《历代名画记》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二〇、《唐才子传》卷二。諲与王维、李颀为诗酒丹青之友,唱酬甚多,王维集中有与张諲赠答诗7首。諲明易象,善草、隶书,擅长山水画,工诗,“诗格高古”(《唐才子传》卷二),李颀称为“诗堪记室妒风流”(《咏张諲山水》)。惜其诗作今已不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776 【介绍】: 唐赵郡人。字贞一。第进士。幼孤,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通晓,士多慕向。肃宗时累官给事中,进工部侍郎。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以治行封赞皇县子。代宗欲相之,惮载而止,遂郁愤而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文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9—776 字贞一,排行十五,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李吉甫之父。玄宗天宝七载(748)进士及第,调缑氏县主簿。十三载,受辟为安西节度使府判官,与岑参同在幕中。安史乱起,肃宗驻灵武,栖筠选精兵七千赴难,擢殿中侍御史。肃宗至德二载(757),累迁吏部员外郎、山南防御观察使。后历仕给事中、工部侍郎,遭元载忌,出为常州刺史,封赞皇县子。代宗大历三年(768)任苏州刺史,加御史大夫,七年入京任御史大夫兼京畿节度使。十一年病卒,赠司徒,谥文献。生平详见《新唐书》本传、权德舆《李栖筠文集序》。有文集,早佚,《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栖筠字贞一。赵人。第进士。累擢工部侍郎。进银青光禄大夫。封赞皇县子。授浙西都团练观察使。召拜御史大夫。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文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9—799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禹圭。少以吏才进。肃宗时为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兼诸道度支使、盐铁铸钱使。以盐铁名使,自琦始。立盐法,禁私盐,由官府专卖。乾元中,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既而谷价腾贵,私铸蜂起,乃长流夷州。代宗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有异政,入为太子宾客,改京兆尹,俄加判度支等使,擢户部侍郎。前后主财政十余年。后坐与鱼朝恩狎,贬为括州刺史,徙饶、湖二州,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3?—782 字禹圭,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以吏干进,玄宗天宝末累至北海录事参军。肃宗至德元载(756)授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乾元元年(758)加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创榷盐法,寻进户部侍郎判度支,领诸道转运盐铁等使。二年拜相,十一月贬忠州长史,三年流夷州。代宗宝应元年(762)后起为关内元帅副使兼粮料使、京兆尹、户部侍郎等,封扶风郡公。大历五年(770)贬括州刺史,累移太子宾客。德宗建中三年(782)八月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独孤及称其诗“词清兴深,常情所不及”(《与第五相公书》)。《全唐诗》存诗2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十五。代宗大历初于衡阳任湖南观察使判官。四年(769)春,杜甫漂泊衡阳,与之游,互有诗篇赠答。郭受感佩杜甫之诗才、德望,作《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感情真挚,清雅流丽,王夫之曰:“首尾无端,如环皆玉。”(《唐诗评选》卷四)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四。《全唐诗》存诗1首。
潘述 朝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湖州(今属浙江)人。排行十五。曾任湖州长城丞,与皎然唱酬甚密。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在湖州,预撰颜真卿所主编之大型类书《韵海镜源》,并参预颜真卿、皎然等数十人之联唱,后结集为《吴兴集》10卷。大历中曾应宏词试未第。事迹散见颜真卿《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并序》、卢纶《送潘述应宏词下第归江南》等。述工诗好佛。《全唐诗》存联句11首,《全唐诗外编》补联句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818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公范。举进士甲科。德宗贞元时,累迁兵部郎中、给事中,曾上奏反对提升贪暴敛财之齐总为衢州刺史。宪宗元和初,任尚书右丞。四年,拜京兆尹。神策吏李昱借民钱不还,孟容收捕之,克日命还,不及期当死。帝令释昱,孟容上疏极言不可。自此豪右敛迹,威望大震。后为兵部、吏部侍郎,终官东都留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3—818 字公范,排行五,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家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代宗大历十一年(776)登进士第,后又明经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迁给事中,以驳回德宗诏书,为权德舆所赏识。宪宗元和四年(809)为京兆尹。七年以本官知贡举,能抑浮华、择才艺,颇著令誉。官至尚书左丞,卒谥宪。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元和姓纂》卷六。《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九
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举进士甲科。又第明经。授校书郎。累拜太常少卿。宪宗朝迁尚书左丞。拜东都留守。元和十三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曰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7—818 【介绍】: 唐僧。常州人,俗姓宣。初入京选官,路经洪州开元寺,谒马祖道一,闻禅旨而感悟,遂出家。德宗贞元初,入天台山,住白沙道场。贞元末,移住越州五泄山,世称五泄和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7—818 俗姓宣,常州(今属江苏)人。初入京选官,路经洪州开元寺,谒马祖道一,闻禅旨而出家。德宗贞元初,入天台山,住白沙道场。约于贞元末年住越州五泄山,世称五泄和尚。《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祖堂集》卷一五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毗陵宣氏子。成立之岁。本期射策登第。以荣亲里。闻预章马大师聚徒说法。因往观焉。目击道存。遂求薙染。受具后。乃谒石头迁和尚而悟旨焉。贞元初。入天台山中。居隋智者之白沙道场。阅二载。虎依以产子于近林。意颇驯扰。初智者之来建道场。凡一十二所。记之曰。此地妙严。非杂器所居。若能居此。与吾无异。故默盘桓不忍去。后又徙东道场。地愈益深僻。俄夜雷震。大树摧压崖谷。人以为必累及默所止庵。旦视之。无损也。尝游东白山。中毒。邻翁为召医。谢遣之。独闭门燕坐。出污而愈。既化浦阳。乃赴阳灵戍将李望五泄之请。元和初旱甚。默偶循涧而步。见青蛇大矫润旁。瞪视过客。略不动。默咄之曰。百姓且渴死。汝宁无慈悲心耶。夜果大雨洽境内。会平昌孟简。以中承廉问淅东。下教悉废管内寺院之学徒散逸者。暨阳令曹胄状举默德行。足以庇民社。许重造院以示尊显。 僧问何物大于天地。答曰。无人识得伊。僧曰。还可彫琢也无。答曰。汝试下手看。僧问此个门中。始终事如何。答曰。汝道只今底。成来得多少时也。僧曰。学人不会。答曰。我此间无汝问底。僧曰。岂无和尚接人处。答曰。待汝求接。我即接。僧曰。便请和尚接。答曰。汝欠少个甚么。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澡盥焚香嘱累。端坐而逝。寿七十二。腊四十一。高僧智闲。录其平生事迹行世。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灵默。俗姓宣。毗陵人也。本成立之岁悦学忘疲。约以射策。登第以荣亲里。承豫章马大师聚众敷演造禅关。马师振容而示相。默密契玄机。便求披剃。若熟痈之待刺耳。受具之后苦练行门确乎不拔。贞元初入天台山中。有隋智者兰若一十二所。悬记之曰。此地严妙非杂器所栖。若能居此与吾无异。默因住白砂道场经于二载。猛虎来驯近林产子意有所依。又住东道场。地僻人稀。山神一夜震雷暴雨悬崖委坠。投明大树倒欹庵侧树枝交络。茅苫略无少损。遐迩闻旃皆来观叹。后游东白山。俄然中毒。而不求医。闭关宴坐。未几毒化流汗而滴乃复常矣。行次浦阳盛化。有阳灵戍将李望。请默居五泄焉。元和初亢阳田畯惶惶。默沿涧见青蛇夭矫瞪目如视行人不动。咄之曰。百姓溪竭苗死。汝胡不施雨救民邪。至夜果大雨合境云足。民荷其赐属平昌孟简中丞廉问浙东废管内兰若。学徒散逸。时暨阳令李胄状举灵山许重造院。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澡沐焚香端坐绳床。嘱累时众溘然而绝。寿龄七十二。法腊四十一。高僧志闲道行峭拔文辞婉丽。亦江左之英达。为默行录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灵默。俗姓宣氏。毗陵人也。初参豫章马大师。因住白砂道场。经于二载。猛虎来驯。近林产子意有所依。又住东道场。地僻人稀。山神一夜震雷暴雨悬崖委坠。投明大树倒欹庵侧树枝交络。茅苫略无少损。遐迩闻旃皆来观叹。后游东白山。俄然中毒。而不求医闭关宴坐。未几毒化流汗而滴乃复常矣。元和初久旱民皆狼顾。默沿涧见青蛇夭矫瞪目如视行人不动。咄之曰。百姓溪渴苗死。汝胡不施雨救民耶。至夜果大雨。合境云足。民荷其赐。厥后澡沐焚香。端坐绳床而卒。寿七十二。法腊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