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56,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五手
五比丘
五王经
五正行
五正色
五正食
五生
五旦望
五母子经
五失本三不易
五功德门
五百世
五百世无手
五百世怨家
佛类词典(续上)
五心五手
五比丘
五王经
五正行
五正色
五正食
五生
五旦望
五母子经
五失本三不易
五功德门
五百世
五百世无手
五百世怨家
五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觉知外境时,顺次起五个之心。即卒尔心,寻求心,决定心,染净心,等流心也。详见瑜伽师地论一,法苑义林章一。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率尔心〕,率尔犹卒然也。谓人一念之心,初对于境,卒然任运而起,未分别善恶,是名率尔心。
〔二、寻求心〕,谓人一念之心,既对于境明了,即推寻求觅而生分别,是名寻求心。
〔三、决定心〕,谓人一念之心,于所缘境法,既能分别,则审知善恶,决定不谬,是名决定心。
〔四、染净心〕,谓人一念之心,于法既审知是善是恶,则染净自然而分,是名染净心。
〔五、等流心〕,等谓平等,流即流类。谓人一念之心,于善恶法染净既分,则各随类相续,于善法则继净想;于恶法则继染想。念念相续,前后无异,是名等流心。
(术语)觉知外境时,顺次起五个之心。即卒尔心,寻求心,决定心,染净心,等流心也。详见瑜伽师地论一,法苑义林章一。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率尔心〕,率尔犹卒然也。谓人一念之心,初对于境,卒然任运而起,未分别善恶,是名率尔心。
〔二、寻求心〕,谓人一念之心,既对于境明了,即推寻求觅而生分别,是名寻求心。
〔三、决定心〕,谓人一念之心,于所缘境法,既能分别,则审知善恶,决定不谬,是名决定心。
〔四、染净心〕,谓人一念之心,于法既审知是善是恶,则染净自然而分,是名染净心。
〔五、等流心〕,等谓平等,流即流类。谓人一念之心,于善恶法染净既分,则各随类相续,于善法则继净想;于恶法则继染想。念念相续,前后无异,是名等流心。
五手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思惟手,稍屈小指无名指之头,向于掌,馀三指散如三奇状,头稍侧,屈手向裹,以头指(人指)指颊也。二、善手,施无畏也。皆用左手。用右手亦得。善者妙好义。三、笑手,回思惟手而当于心前,使三指向于上也。四、华手,以头拇二指捻花,而申三指。其三指或仰掌而舒之。皆得。五、虚空手,侧右手,散指而置于空中也。见大日经疏十六。
(名数)一、思惟手,稍屈小指无名指之头,向于掌,馀三指散如三奇状,头稍侧,屈手向裹,以头指(人指)指颊也。二、善手,施无畏也。皆用左手。用右手亦得。善者妙好义。三、笑手,回思惟手而当于心前,使三指向于上也。四、华手,以头拇二指捻花,而申三指。其三指或仰掌而舒之。皆得。五、虚空手,侧右手,散指而置于空中也。见大日经疏十六。
五比丘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为文句四之三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三、拔提(又摩诃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签六之二列为:一、頞鞞,二、跋提,三、俱利,四、释摩男,五、十力迦叶。是摩男于俱利为别人,一摩男为跋提之异名(文句),一摩男为陈如之异名。除陈如之名而以释摩男之名加于第四,皆误也。摩男为摩诃那摩之略,大名之义,拘利太子之尊称也。是为释氏,故亦云释摩男。非别人。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即憍陈如、额鞞、跋提、十力迦叶、摩诃俱男。
(杂名)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为文句四之三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三、拔提(又摩诃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签六之二列为:一、頞鞞,二、跋提,三、俱利,四、释摩男,五、十力迦叶。是摩男于俱利为别人,一摩男为跋提之异名(文句),一摩男为陈如之异名。除陈如之名而以释摩男之名加于第四,皆误也。摩男为摩诃那摩之略,大名之义,拘利太子之尊称也。是为释氏,故亦云释摩男。非别人。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即憍陈如、额鞞、跋提、十力迦叶、摩诃俱男。
五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五王经,一卷,失译。佛对五王说世间之八苦。五王同出家。
(经名)佛说五王经,一卷,失译。佛对五王说世间之八苦。五王同出家。
五正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所立。往生极乐之正行有五种。对于杂行,故曰正行:一、读诵正行,专赞诵净土之三部经。二、观察正行,专观想净土之相。三、礼拜正行,专礼拜弥陀。四、称名正行,专称弥陀之名。五、赞叹供养正行,专赞叹供养弥陀。观经散善义曰:「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等。(中略)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所立,谓凡兼修他法者,名为杂行,若专修下列五法者,名为正行,即一、专读诵净土三经,名读诵正行;二,专观想极乐国庄严,名观察正行;三、专礼拜阿弥陀佛,名礼拜正行;四、专称念弥陀名号,名称名正行;五、专赞叹供养阿弥陀佛,名赞叹供养正行。
(术语)净土门所立。往生极乐之正行有五种。对于杂行,故曰正行:一、读诵正行,专赞诵净土之三部经。二、观察正行,专观想净土之相。三、礼拜正行,专礼拜弥陀。四、称名正行,专称弥陀之名。五、赞叹供养正行,专赞叹供养弥陀。观经散善义曰:「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等。(中略)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所立,谓凡兼修他法者,名为杂行,若专修下列五法者,名为正行,即一、专读诵净土三经,名读诵正行;二,专观想极乐国庄严,名观察正行;三、专礼拜阿弥陀佛,名礼拜正行;四、专称念弥陀名号,名称名正行;五、专赞叹供养阿弥陀佛,名赞叹供养正行。
五正色
【佛学大辞典】
(杂名)谓青等五方之正色也。(参见:五色)
(杂名)谓青等五方之正色也。(参见:五色)
五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青黄赤白黑为五色。亦曰五正色。亦曰五大色。又绯,红,紫,绿,琉黄为五间色。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曰:「言上色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也;绯红紫绿琉黄,五方间色也。」各色配方位,则如图。
(杂语)青黄赤白黑为五色。亦曰五正色。亦曰五大色。又绯,红,紫,绿,琉黄为五间色。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曰:「言上色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也;绯红紫绿琉黄,五方间色也。」各色配方位,则如图。
五正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见半者蒲膳尼条。
(名数)见半者蒲膳尼条。
五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之受生有五种:一、息苦生,亦名除灾生,如为大鱼等于饥世救苦,于海中救苦等。二、随类生,随一切众生之类而生,以度彼等。三、胜生,亦名大势生,形色族姓富贵等也。四、增上生,由初地至十地作诸王也。五最后生,最后身之菩萨身也。见瑜伽论四。
(名数)菩萨之受生有五种:一、息苦生,亦名除灾生,如为大鱼等于饥世救苦,于海中救苦等。二、随类生,随一切众生之类而生,以度彼等。三、胜生,亦名大势生,形色族姓富贵等也。四、增上生,由初地至十地作诸王也。五最后生,最后身之菩萨身也。见瑜伽论四。
五旦望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五参日与朔日十五日也。皆有上堂。见象器笺三。
(杂语)谓五参日与朔日十五日也。皆有上堂。见象器笺三。
五母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
(经名)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
五失本三不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称五失三不易。言翻译梵经,有五种失原本之义并三种之不容易者。晋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曰:「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三者,胡经委悉,至于咏叹,丁宁反覆,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四者,胡有义记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然般若经,三达之心,覆面所演,圣必因时,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阿难出经,去佛未远,尊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察迭书,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截,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此,岂将不知法者勇乎,斯三不易也。涉玆五失。经三不易,译胡为秦,讵可不慎乎。」盖翻译之业,其事甚难。今道安作五失三不易之说,以警策译家,良有由也。僧睿大品经序曰:「执笔之际,三惟亡师五失三不易之诲,则忧惧交怀,惕焉若厉。」是能懔守师训者。
(名数)又称五失三不易。言翻译梵经,有五种失原本之义并三种之不容易者。晋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曰:「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三者,胡经委悉,至于咏叹,丁宁反覆,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四者,胡有义记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然般若经,三达之心,覆面所演,圣必因时,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阿难出经,去佛未远,尊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察迭书,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截,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此,岂将不知法者勇乎,斯三不易也。涉玆五失。经三不易,译胡为秦,讵可不慎乎。」盖翻译之业,其事甚难。今道安作五失三不易之说,以警策译家,良有由也。僧睿大品经序曰:「执笔之际,三惟亡师五失三不易之诲,则忧惧交怀,惕焉若厉。」是能懔守师训者。
五功德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论所云:得往生于弥陀净土,而成就之五种功德也。为配于五念门而立者。真宗谓五种中初二门为现生正定聚之益。净土论曰:「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所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第五门。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
(术语)净土论所云:得往生于弥陀净土,而成就之五种功德也。为配于五念门而立者。真宗谓五种中初二门为现生正定聚之益。净土论曰:「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所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第五门。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
五百世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与五百生同。
(杂语)与五百生同。
五百世无手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梵网经下曰:「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
(杂语)梵网经下曰:「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
五百世怨家
【佛学大辞典】
(杂语)经律异相四十六曰:「出钞毗昙婆娑经云:尝闻有一女人为饿鬼所持,即以咒术而问鬼言:何以恼他女人?鬼答言:此女人是我怨家,五百世中常杀我,我亦五百世中断其命。若彼能舍旧怨心,我亦舍。」
(杂语)经律异相四十六曰:「出钞毗昙婆娑经云:尝闻有一女人为饿鬼所持,即以咒术而问鬼言:何以恼他女人?鬼答言:此女人是我怨家,五百世中常杀我,我亦五百世中断其命。若彼能舍旧怨心,我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