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逆
见“ 五逆罪 ”。
《漢語大詞典》:五逆罪
(1).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鬪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亦省作“ 五逆 ”。《观无量寿经》:“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
(2).泛指各种逆伦之罪。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秀者通三纲而识五常,蒙者造五逆而犯十恶。”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五逆儿男和孝子,报应甚分明。”
《漢語大詞典》:五逆罪
(1).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鬪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亦省作“ 五逆 ”。《观无量寿经》:“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
(2).泛指各种逆伦之罪。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秀者通三纲而识五常,蒙者造五逆而犯十恶。”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五逆儿男和孝子,报应甚分明。”
《漢語大詞典》:十恶五逆(十惡五逆)
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乃至见他十恶五逆,亦将我心置他胸魁祸首。”参见“ 十恶 ”、“ 五逆 ”。
十恶五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恶有三品,故有三途之异,五逆则必堕于无间地狱。(参见:五逆)
五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五无间业。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谓之无间业。此有三乘通相之五逆,大乘别途之五逆,同类之五逆,提婆之五逆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逆罪)
【佛学次第统编】
言五逆者
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二、破和合僧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
三、出佛身血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凡恶心毁坏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
四、杀阿罗汉 阿罗汉为众生所应供养恭敬,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
五、破羯磨僧 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出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
〔四、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五、破羯磨僧〕,梵语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律云:破羯磨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翻和尚,华言力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五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五无间业。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谓之无间业。此有三乘通相之五逆,大乘别途之五逆,同类之五逆,提婆之五逆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逆罪)
【佛学次第统编】
言五逆者
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二、破和合僧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
三、出佛身血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凡恶心毁坏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
四、杀阿罗汉 阿罗汉为众生所应供养恭敬,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
五、破羯磨僧 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出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
〔四、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五、破羯磨僧〕,梵语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律云:破羯磨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翻和尚,华言力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五逆罪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逆之罪恶。(参见:五逆)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三藏法数】
逆者违悖天理也。谓人于父母,当竭力孝养,以报其恩,而反害之。僧之和合,得成道业,利益于人,反离间而破散之。诸佛如来出现世间,度脱一切众生,所当恭敬供养,反伤支体,以出其血。罗汉出离三界,为世福田,利益有情,所当礼敬,反加杀害。僧之羯磨,为人受戒,不一心奉事禀受戒法,反以恶言破毁其行。如是等人,永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极重之病,尤难治也。(罗汉,梵语具云阿罗汉,华言无学。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羯磨,华言作法。)
三乘通相五逆
【佛学大辞典】
(名数)通于三乘所立之五逆。又曰小乘之五逆。常言之五逆是也: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由佛身出血,五、破和合僧(由罪之轻重次第)。破和合僧者,多数僧众,和合而行法事;修佛道,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使之废法事。五逆之中,此罪最重。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不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于如来所。」俱舍论十七曰:「言无间业者,谓五无间业。其五者何?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华严孔目章三曰:「五逆:谓害父、害母、害阿罗汉、破僧、出佛身血。初二背恩养,次三坏福田,故名为逆。」最胜王经溜州疏曰:「五逆: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罗汉,四者倒破见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以背恩田违福田故,故名之为逆。执此逆者,身坏命终,必定堕无间地狱。一大劫中受无间苦,名无间业。」
大乘别途五逆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萨遮尼犍子所说经四曰:「有五种罪名为根本。何等为五?一者破坏塔寺焚烧经像,或取佛物法僧物,若教人作见作助喜,是名第一根本重罪。若谤声闻辟支佛法及大乘法,毁呰留难隐敝覆藏,是名第二根本重罪。若有沙门信心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染衣,或有持戒或不持戒,系闭牢狱枷锁打缚,策役驱使责诸发调,或脱袈裟逼令还俗,或断其命,是为第三根本重罪。于五逆中若作一业是为第四根本重罪。谤无一切善恶业报,长夜常行十不善业,不畏后世,自作教人坚住不舍,是为第五根本重罪。」小乘之五逆,与此中第四一逆相当。
同类五逆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犯母与无学之比丘尼,是杀母罪之同类。二、杀入定中之菩萨,是杀父罪之同类。三、杀有学之圣者,是杀罗汉罪之同类。罗汉者,无学之圣者也。四、夺僧众成和合之缘,不使和合之事成就,是破僧罪之同类。五、破佛之窣堵波,是出佛身血之同类。俱含论十八曰:「同类者何?颂曰:污母无学尼,杀住定菩萨,及有学圣者,夺僧和合缘,破坏窣堵波,是无间同类。」
提婆五逆
【佛学大辞典】
(故事)法华文句八下曰:「诱拐五百比丘,而破和合僧(是一)。掷大石而自佛身出血(是二)。教阿阇世王放醉象使之践佛(是三)。以拳杀华色比丘尼(是四)。置毒于手之十爪,欲由礼佛足而伤佛(是五)。」是非五种各别之五逆,乃重同类而成五数,盖自佛身出血与教阿阇世王及置毒于爪中,为同一之逆罪。配之于别种之五逆,则但为三逆罪也。同次文曰:「若作三逆,教王毒爪并害佛摄。」
五逆轻重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乘义章七曰:「杀父最轻,杀母次重,杀阿罗汉次重,出佛身血次重,破和合僧最重。故成实云破僧最重,何故如是?离三宝故。(中略)可入圣者,不得入圣。坐禅学问,读诵礼拜,如是等事,一切不得,所以最重。」
五逆罪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逆之罪恶。(参见:五逆)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三藏法数】
逆者违悖天理也。谓人于父母,当竭力孝养,以报其恩,而反害之。僧之和合,得成道业,利益于人,反离间而破散之。诸佛如来出现世间,度脱一切众生,所当恭敬供养,反伤支体,以出其血。罗汉出离三界,为世福田,利益有情,所当礼敬,反加杀害。僧之羯磨,为人受戒,不一心奉事禀受戒法,反以恶言破毁其行。如是等人,永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极重之病,尤难治也。(罗汉,梵语具云阿罗汉,华言无学。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羯磨,华言作法。)
五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五无间业。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谓之无间业。此有三乘通相之五逆,大乘别途之五逆,同类之五逆,提婆之五逆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逆罪)
【佛学次第统编】
言五逆者
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二、破和合僧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
三、出佛身血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凡恶心毁坏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
四、杀阿罗汉 阿罗汉为众生所应供养恭敬,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
五、破羯磨僧 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出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
〔四、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五、破羯磨僧〕,梵语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律云:破羯磨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翻和尚,华言力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五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之略名。
四重五逆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重罪与五逆罪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重罪与五逆罪。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阿阇世王问五逆罪之受果,说由功德一旦堕地狱,后为辟支佛。
提婆五逆与三逆
【佛学大辞典】
(故事)(参见:五逆)
五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五无间业。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谓之无间业。此有三乘通相之五逆,大乘别途之五逆,同类之五逆,提婆之五逆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逆罪)
【佛学次第统编】
言五逆者
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二、破和合僧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
三、出佛身血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凡恶心毁坏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
四、杀阿罗汉 阿罗汉为众生所应供养恭敬,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
五、破羯磨僧 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出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
〔四、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五、破羯磨僧〕,梵语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律云:破羯磨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翻和尚,华言力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