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它是根据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说明节气变化,作为农事活动的依据。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十二候纵説万类不齐,那礼家记事者,何以就敢毅然断为‘爵入大水为蛤’哉?此格物之所以难也。”按,七十二候之说,最初见于
《逸周书》、
《吕氏春秋》十二纪, 汉 儒列于
《礼记·月令》,又见于
《淮南子·时则训》,
《魏书》始入
《律历志》。但各书所举月令物候互有出入,即 唐 王冰 注
《素问》所引
《吕氏春秋》七十二候,亦与今本
《吕氏春秋》及历中所载不同。参阅 清 李调元
《月令气候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