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十三杨柳女儿腰
 
十五女儿腰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绝句漫兴九首〉
〈绝句漫兴九首〉其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户外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骈字类编》:五女
周礼职方氏见二男下逮汉书刑法志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 系长安淳于公无男有五女当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也 后汉书戴良传初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练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蛇水经注梓潼县有五女蜀王遣五丁迎之至此见大 入山穴五丁引之山崩压五丁及五女因是山为五妇山驰水所出一曰五妇水亦曰潼水也
又沂水南径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沂水又南桑泉水北出五女山志又沔水北岸数里有大石激名曰五女激 明一统 五女墓在东昌府聊城县治西相传郡人无子惟女五人誓不适人孝养父母后卒同穴而葬金李佐诗赞曰孝哉五女踰年弗嫁甘旨奉亲温凊冬夏风树既悲白华亦谢墓可封哉永淳俗化
又五女墓在大名府开州临河废县西三十里汉太仓令淳于意无子有五女意卒五女葬之于此墓高五丈 王绩独坐诗见三男下 王建宋氏五女诗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自注贝州宋处士若芬有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茵 裴潾前相国赞皇公诗五女乍欹玉华独踊
分类:五女
《分类字锦》:五女给复(五女给复)
晋书武帝纪咸宁元年以将士应已娶者多家有五女者给复
分类:蠲赈
《國語辭典》:盗不过五女门(盜不過五女門)  拼音:dào bù guò wǔ nǚ mén
五女门,生养五个女儿的家庭,指经济负担重的贫穷人家。全句指盗贼不偷盗养有五女的贫困家庭。《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鄙谚言:『盗不过五女门』,以女贫家也。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
《國語辭典》:牵丝(牽絲)  拼音:qiān sī
1.丝,系印环用的丝绳。牵丝即执印绶,指做官。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2.缔结絪缘。参见「牵丝娶妇」条。
3.书法上指笔势往来之间所牵带的纤细痕迹。
《漢語大詞典》:牵丝戏(牽絲戲)
傀儡戏。盛行于 宋 代。傀儡多以木制,形体约一尺上下,四肢及头部和关系部分皆缀以线,表演者在上方提线操纵傀儡动作。也叫悬丝傀儡、提线木偶。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百戏伎艺。 宋 刘克庄 《观傀儡》诗:“酒阑有感牵丝戏,也伴儿童看到明。”亦作“ 牵丝傀儡 ”。 宋 蒋捷 《沁园春·次强云卿韵》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
《国语辞典》:红丝待选(红丝待选)  拼音:hóng sī dài xuǎn
唐宰相张嘉正欲纳郭元振为婿,令五女各持红丝线,隔幔使郭择取,终挑得第三女。见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后比喻为女招婿。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二出:「红楼此日,红丝待选,须教红叶传情。」
《国语辞典》:绣幕牵丝(绣幕牵丝)  拼音:xiù mù qiān sī
唐宰相张嘉正纳郭元振为婿,令五女各持红丝线,隔幔使郭择取,终挑得第三女的故事。见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绣幕牵丝,元振幸获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