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军(五軍)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分类字锦》:五军相应(五军相应)
宋史兵志建炎元年颁枢密院教阅法制招旗分旗举招旗则五军以旗相应合而成阵举分旗则五军以旗相应分而成队
分类:
《漢語大詞典》:左掖
(1).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宋书·天文志一:“ 魏文帝 黄初 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见太微左掖门内。”
(2). 唐 时指门下省。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 仇兆鳌 注:“唐六典:在 宣政门 内,殿东有 东上閤门 ,殿西有 西上閤门 。 东上閤门 ,门下省在焉。 西上閤门 ,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下,故出左掖。”参见“ 左省 ”。
(3).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 五军 ”。
《漢語大詞典》:左省
(1). 唐 中央官署名,门下省的别称。门下省在殿庑之左,故称。 唐 杜甫 有《春宿左省》诗。 唐 罗隐 《酬寄右司李员外》诗:“左省望高推健笔,右曹官重得名人。”
(2).礼部。 宋 范祖禹 《谢礼部侍郎表》:“备员左省,久尘夕拜之詔。”
《漢語大詞典》:五军(五軍)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國語辭典》:保义(保義)  拼音:bǎo yì
1.仗义保护。《书经。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义王家。」《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膺受多福,保义子孙。」
2.官中人物或仆隶。宋。曾慥《高斋漫录》:「近年贵人仆隶,以仆射、司徒为卑小,则称保义,又或称大夫也。」宋。洪迈《夷坚甲志。卷一二。雷震石保义》:「又入数家,询巡辖递铺石保义所在。」
3.对技艺人的称呼。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且小说名『银字儿』,……有谭淡子、翁二郎、雍燕、王保义。」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小说:徐保义、汪保义。」
《漢語大詞典》:右掖
(1). 唐 时指中书省。因其在宫中右边,故称。掖,皇宫的旁垣或边门。 唐 李乂 马怀素 《中宗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鯫生侍从忝 王 枚 ,右掖司言实不才。” 唐 韩愈 《和崔舍人咏月》:“右掖连臺座,重门限禁扃。”
(2).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明史·兵志一:“ 成祖 增京卫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参见“ 五军 ”。
《漢語大詞典》:五军(五軍)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漢語大詞典》:保惠
(1).保护并施以恩惠。《书·无逸》:“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
(2). 唐 李德裕 任 剑南 节度使时,建精兵五军,其一支称“保惠”。新唐书·忠义传中·李德裕:“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习战,贷勿事,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其精兵曰 南燕 保义、保惠、 两河 慕义、左右连弩。”
《漢語大詞典》:团营(團營)
明 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 景泰 中, 于谦 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 嘉靖 时罢团营,恢复旧制。明史·孝宗纪:“冬十月丙寅,命工作不得役团营军士。”参见“ 三大营 ”。
《漢語大詞典》:三大营(三大營)
明 永乐 时,京军分三大营,即:五军营,肄习营阵;三千营,肄习巡哨;神机营,肄习火器。续文献通考·兵二:“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其制皆备於 永乐 时。”
《漢語大詞典》:五卫(五衛)
(1).鼓舞士气的五种方法。逸周书·大武:“战有六厉、五卫、六庠、五虞……五卫:一、明仁怀恕,二、明智辅谋,三、明武摄勇,四、明材摄士,五、明艺摄官。”
(2).指 元 右卫、左卫、中卫、前卫、后卫五军,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元史·百官志二:“ 至元 十八年,以 蒙古 侍卫总管府依五卫之例,为指挥使司。” 元 陈旅 《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之二:“五卫旌旗秋甸里,千官剑珮晓云端。”
《漢語大詞典》:三大营(三大營)
明 永乐 时,京军分三大营,即:五军营,肄习营阵;三千营,肄习巡哨;神机营,肄习火器。续文献通考·兵二:“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其制皆备於 永乐 时。”
《漢語大詞典》:左哨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明史·兵志一:“ 成祖 增京衞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参见“ 五军 ”。
分類:五军军营
《漢語大詞典》:五军(五軍)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漢語大詞典》:右哨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明史·兵志一:“ 成祖 增京卫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参见“ 五军 ”。
分類:五军军营
《漢語大詞典》:五军(五軍)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