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83,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于六斋日,敕诸境内令行不杀
住于大舍化不失时
理遍于事门
事遍于理门
乐于寂静
晓了于相
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干辛(别称 于莘、羊辛 )
叔虞(别称 唐叔虞 虞 字 子于 )
尹佚( 姞 唐叔于唐国 )
管叔(别称 管叔鲜 姬鲜 鲜于管 )
佛类词典(续上)
于坏美不作异意于六斋日,敕诸境内令行不杀
住于大舍化不失时
理遍于事门
事遍于理门
乐于寂静
晓了于相
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其它辞典
于则干辛(别称 于莘、羊辛 )
叔虞(别称 唐叔虞 虞 字 子于 )
尹佚( 姞 唐叔于唐国 )
管叔(别称 管叔鲜 姬鲜 鲜于管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黄帝之臣。始作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于莘、羊辛。夏末人。桀之佞臣,惑乱天子,挟威以凌弱诸侯、万民,以致亡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王族。晋国国君。名虞,字子于。武王子,成王幼弟。周公东征得胜,成王以夏虚封之。赐怀姓九宗,职官五正,于戎狄间立国,建都于翼,国号唐。其子姬燮继位,因南有晋水,改国号为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姬姓,名鲜。文王第三子,武王弟。武王灭商,封叔鲜于管。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周公旦摄政。管叔与蔡叔、武庚联合东夷作乱。周公东征,管叔与武庚同被诛。
于坏美不作异意
【三藏法数】
谓若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多怀忿恚,不以美言宣说诸法,我今不应从彼听法。是名于坏美不作异意。
谓若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多怀忿恚,不以美言宣说诸法,我今不应从彼听法。是名于坏美不作异意。
于六斋日,敕诸境内令行不杀
【三藏法数】
六斋日,即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以此六日,四天王差遣使者,巡察世间。若遇修善人民,注禄增寿;不善人民,即降灾殃。若能敕诸境内,令行不杀,则合国常臻福善,永享安荣,是即忏悔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六斋日,即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以此六日,四天王差遣使者,巡察世间。若遇修善人民,注禄增寿;不善人民,即降灾殃。若能敕诸境内,令行不杀,则合国常臻福善,永享安荣,是即忏悔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住于大舍化不失时
【三藏法数】
谓如来修无著行,具大舍心,随顺时缘,化利一切众生,而不见有能化、所化之想,是为住于大舍化不失时。
谓如来修无著行,具大舍心,随顺时缘,化利一切众生,而不见有能化、所化之想,是为住于大舍化不失时。
理遍于事门
【三藏法数】
理遍于事门者,谓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事法也。然理无分限,事有分限;事既即理,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馀,亦无形相而可得。是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理遍于事门者,谓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事法也。然理无分限,事有分限;事既即理,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馀,亦无形相而可得。是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事遍于理门
【三藏法数】
事遍于理门者,谓理既遍于事,而事亦遍于理。以有分限之事,而具无分限之理。故一微尘,即遍法界也。
事遍于理门者,谓理既遍于事,而事亦遍于理。以有分限之事,而具无分限之理。故一微尘,即遍法界也。
乐于寂静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即当离诸喧闹,澄神息虑,以求佛道。如经所说,身心寂静,观察诸法甚深境界,是名乐于寂静。
谓修菩萨行,即当离诸喧闹,澄神息虑,以求佛道。如经所说,身心寂静,观察诸法甚深境界,是名乐于寂静。
晓了于相
【三藏法数】
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必当晓了意识想念之相,令其不急不宽,调适得中;则妄想不生,禅定易入,是为晓了于相。
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必当晓了意识想念之相,令其不急不宽,调适得中;则妄想不生,禅定易入,是为晓了于相。
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诸众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终不起众生得度之想,是为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谓菩萨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诸众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终不起众生得度之想,是为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诸梵行,虽勇猛精进;然以空慧照之,而不见有身心精进之相,是为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诸梵行,虽勇猛精进;然以空慧照之,而不见有身心精进之相,是为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通达明了;故于他人言论,悉能辩其邪正是非,不为所惑,是为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通达明了;故于他人言论,悉能辩其邪正是非,不为所惑,是为于他言论,其心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