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5,分1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二种僧物
二种领解
二种精进
阅经十二种
二种论
二种声闻
二种立题
二种灌顶
二种三宝
二种般若
二种妄见
四相之二种
二种九横死
二种身
佛类词典(续上)
二种僧二种僧物
二种领解
二种精进
阅经十二种
二种论
二种声闻
二种立题
二种灌顶
二种三宝
二种般若
二种妄见
四相之二种
二种九横死
二种身
二种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声闻僧,修小乘三学,剃头染衣,出家沙门之形相也。二菩萨僧,修大乘三学,有发俗衣,在家之形相也。见智度论三十四。【又】一应供僧,在檀越可供养者。二三归僧,三宝中之僧宝而可归依者。唯限于声闻人中之四向四果。见大乘义章十。
(名数)一声闻僧,修小乘三学,剃头染衣,出家沙门之形相也。二菩萨僧,修大乘三学,有发俗衣,在家之形相也。见智度论三十四。【又】一应供僧,在檀越可供养者。二三归僧,三宝中之僧宝而可归依者。唯限于声闻人中之四向四果。见大乘义章十。
二种僧物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现前僧物,属于一结界中现在众僧之众物也。即现前僧个个供养之衣食等。二四方僧物,又曰十方僧物,亦曰僧祇物,属于四方僧之物件。寺之房舍饭米等也。此别由施者之意志而别者。【又】由于物件之性质而区别者为重物轻物,堂舍田园等为前者,钵锡杖三衣等十八资具为后者。重物轻物之别,明死者遗产相续之法。
(名数)一现前僧物,属于一结界中现在众僧之众物也。即现前僧个个供养之衣食等。二四方僧物,又曰十方僧物,亦曰僧祇物,属于四方僧之物件。寺之房舍饭米等也。此别由施者之意志而别者。【又】由于物件之性质而区别者为重物轻物,堂舍田园等为前者,钵锡杖三衣等十八资具为后者。重物轻物之别,明死者遗产相续之法。
二种领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曰齐领。二曰探领。齐领者,齐于自己之分而领解所受之化益也。探领者不限于自己之分,探佛之意,广通一切而领解也。见法华文句会本十七。
(名数)一曰齐领。二曰探领。齐领者,齐于自己之分而领解所受之化益也。探领者不限于自己之分,探佛之意,广通一切而领解也。见法华文句会本十七。
二种精进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身精进,如法致财而用于布施等。二心精进,断悭贪等之恶心而不使得入也。见智度论八十。
【佛学常见辞汇】
身精进和心精进。身精进是身体力行善法;心精进是勤断悭贪等之恶心。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身精进〕,谓身勤修善法,昼夜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是名身精进。(劝助者,奖劝赞助也。开化者,说法开导,化度于人也。)
〔二、心精进〕,谓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续,无有间歇,是名心精进。
(名数)一身精进,如法致财而用于布施等。二心精进,断悭贪等之恶心而不使得入也。见智度论八十。
【佛学常见辞汇】
身精进和心精进。身精进是身体力行善法;心精进是勤断悭贪等之恶心。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身精进〕,谓身勤修善法,昼夜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是名身精进。(劝助者,奖劝赞助也。开化者,说法开导,化度于人也。)
〔二、心精进〕,谓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续,无有间歇,是名心精进。
阅经十二种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明净挺著。阅读十二种之经典而记其所感者。即华严经颂,梵网戒光,楞伽心印,维摩饶舌,圆觉连珠,楞严问答,药师灯焰,弥陀舌相,金刚三昧,心经句义,法华悬谭,及涅槃末后是也。
(书名)二卷,明净挺著。阅读十二种之经典而记其所感者。即华严经颂,梵网戒光,楞伽心印,维摩饶舌,圆觉连珠,楞严问答,药师灯焰,弥陀舌相,金刚三昧,心经句义,法华悬谭,及涅槃末后是也。
二种论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宗经论,以大小乘经教为所依而造之论也,如唯识论等。二释经论,解释大小乘之经义者,如智度论等。
(名数)一宗经论,以大小乘经教为所依而造之论也,如唯识论等。二释经论,解释大小乘之经义者,如智度论等。
二种声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愚法声闻,二不愚法声闻。大乘义章所说。(参见:愚法)
【佛学常见辞汇】
愚法声闻和不愚法声闻。(参见:愚法)
(名数)一愚法声闻,二不愚法声闻。大乘义章所说。(参见:愚法)
【佛学常见辞汇】
愚法声闻和不愚法声闻。(参见:愚法)
愚法
【佛学常见辞汇】
二种小乘之一。声闻缘觉二小乘,有的人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名为愚法小乘,一旦瞭解大乘之理,回心向大,便名为不愚法小乘。
二种小乘之一。声闻缘觉二小乘,有的人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名为愚法小乘,一旦瞭解大乘之理,回心向大,便名为不愚法小乘。
二种立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凡诸经之题目,有佛自立,有经家所立。佛自立者如金刚经。经曰:「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经家所立者,佛灭后结集之时立之。如妙法莲华经。见法华文句一。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二种立题者,谓凡诸经题目,有佛自立者,有结集经家之所立者。
〔一、佛自立〕,佛自立者,谓诸经题目,有佛自立。如金刚经云: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是也。
〔二、经家立〕,经家立者,谓佛入灭后,诸经题目,有阿难等结集之人所立。如妙法莲华等经是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名数)凡诸经之题目,有佛自立,有经家所立。佛自立者如金刚经。经曰:「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经家所立者,佛灭后结集之时立之。如妙法莲华经。见法华文句一。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二种立题者,谓凡诸经题目,有佛自立者,有结集经家之所立者。
〔一、佛自立〕,佛自立者,谓诸经题目,有佛自立。如金刚经云: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是也。
〔二、经家立〕,经家立者,谓佛入灭后,诸经题目,有阿难等结集之人所立。如妙法莲华等经是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二种灌顶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传教灌顶,对于如法积行之人,传受秘法,使绍阿阇梨职位之灌顶也。又称传法灌顶,受职灌顶。二,结缘灌顶,唯为使结佛缘,引入一般之人于灌顶坛,使投花而授其本尊之印与真言,无秘法之授受也。演密钞四曰:「灌顶之言,有二种别:一传教灌顶,二结缘灌顶。结缘者,准下疏明。若人因遇道场,便云法缘难值,乞兼为济者,为作灌顶。得灌顶已,于一切真言门本尊法中,求受真法印法,随分修行,故名结缘。二传教灌顶,从初发心,求阿阇梨,为欲绍阿阇梨位故。师许可已,为造立漫荼罗,具足仪轨,而与灌顶。得灌顶已,堪绍师位,故名得传教灌顶,名阿阇梨也。」
(名数)一,传教灌顶,对于如法积行之人,传受秘法,使绍阿阇梨职位之灌顶也。又称传法灌顶,受职灌顶。二,结缘灌顶,唯为使结佛缘,引入一般之人于灌顶坛,使投花而授其本尊之印与真言,无秘法之授受也。演密钞四曰:「灌顶之言,有二种别:一传教灌顶,二结缘灌顶。结缘者,准下疏明。若人因遇道场,便云法缘难值,乞兼为济者,为作灌顶。得灌顶已,于一切真言门本尊法中,求受真法印法,随分修行,故名结缘。二传教灌顶,从初发心,求阿阇梨,为欲绍阿阇梨位故。师许可已,为造立漫荼罗,具足仪轨,而与灌顶。得灌顶已,堪绍师位,故名得传教灌顶,名阿阇梨也。」
二种三宝
【佛学常见辞汇】
自性三宝和别相三宝。佛法僧三宝在自己的心性上现出来,叫做自性三宝;佛法僧三宝有各别的形相,如佛有法报应三身的分别,叫做别相三宝。自性三宝是体,别相三宝是用。
自性三宝和别相三宝。佛法僧三宝在自己的心性上现出来,叫做自性三宝;佛法僧三宝有各别的形相,如佛有法报应三身的分别,叫做别相三宝。自性三宝是体,别相三宝是用。
二种般若
【佛学常见辞汇】
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三乘行人所共得的我空智;不共般若是大乘行人所独得的法空智。
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三乘行人所共得的我空智;不共般若是大乘行人所独得的法空智。
二种妄见
【佛学次第统编】
因同别二业,所以感同别二种妄见:一同分妄见,二别业妄见。
一、同分妄见 众人同业所感,如一国人同见瘴恶不详之事。
二、别业妄见 一人别业所感,如病目人,夜见灯光,别有圆影。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别业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见,见有一切虚妄境界,或苦或乐;若人不失本真,即不见有虚妄境界。譬如一人病目,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不病目者,即不见灯别有圆影,是名别业妄见。
〔二、同分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同见一切虚妄境界,同受苦乐,同业所感。譬如一国之人,同见瘴恶不祥之事,是名同分妄见。
因同别二业,所以感同别二种妄见:一同分妄见,二别业妄见。
一、同分妄见 众人同业所感,如一国人同见瘴恶不详之事。
二、别业妄见 一人别业所感,如病目人,夜见灯光,别有圆影。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别业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见,见有一切虚妄境界,或苦或乐;若人不失本真,即不见有虚妄境界。譬如一人病目,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不病目者,即不见灯别有圆影,是名别业妄见。
〔二、同分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同见一切虚妄境界,同受苦乐,同业所感。譬如一国之人,同见瘴恶不祥之事,是名同分妄见。
四相之二种
【佛学次第统编】
生住异灭之四相,有二种之分别:一者期四相,二者刹那生灭。
一者、一期四相 一期四相者,一期间之四相,亦名粗显四相,有有情无情二别:
一、有情一期四相 谓生、老、病、死。
二、无情一期四相 谓成、住、坏、空。
二者、刹那生灭 即刹那四相,亦名细微四相。即于一刹那中,具生住异灭之四相也。
生住异灭之四相,有二种之分别:一者期四相,二者刹那生灭。
一者、一期四相 一期四相者,一期间之四相,亦名粗显四相,有有情无情二别:
一、有情一期四相 谓生、老、病、死。
二、无情一期四相 谓成、住、坏、空。
二者、刹那生灭 即刹那四相,亦名细微四相。即于一刹那中,具生住异灭之四相也。
二种九横死
【佛学次第统编】
人死虽不能免,而死有正不正。不正之死,是为横死。横死有二种:一、不定横死。二、决定横死。如九横经言:「不定九种横死。」如药师经言:「决定九种横死。」
一、不定九种横死 不定者,谓非由定业,但由自召,非命横死耳。
一、不应饭而饭 食不可意,满腹不调,更食。
二、不量食 贪食不知节量。
三、不习食 至他处不知食性,便强食。
四、不出食 食未消复食。
五、止熟 强制大小便。
六、不持戒 犯五戒成疾,及遭官法等。
七、近恶知识 心怀不善,近之时遭危害。
八、入里不时 入城市及人家非其时等。
九、可避不避 奔牛、逸马、车、醉人、恶犬等。
二、决定九种横死 决定者,谓由先世罪业,应受果报,乃是定业也。
一、得病无医。 二、国法诛戮。 三、非人夺精气。
四、火焚。 五、水溺。 六、恶兽啖。
七、堕山崖。 八、毒药咒诅。 九、饥渴所困。
人死虽不能免,而死有正不正。不正之死,是为横死。横死有二种:一、不定横死。二、决定横死。如九横经言:「不定九种横死。」如药师经言:「决定九种横死。」
一、不定九种横死 不定者,谓非由定业,但由自召,非命横死耳。
一、不应饭而饭 食不可意,满腹不调,更食。
二、不量食 贪食不知节量。
三、不习食 至他处不知食性,便强食。
四、不出食 食未消复食。
五、止熟 强制大小便。
六、不持戒 犯五戒成疾,及遭官法等。
七、近恶知识 心怀不善,近之时遭危害。
八、入里不时 入城市及人家非其时等。
九、可避不避 奔牛、逸马、车、醉人、恶犬等。
二、决定九种横死 决定者,谓由先世罪业,应受果报,乃是定业也。
一、得病无医。 二、国法诛戮。 三、非人夺精气。
四、火焚。 五、水溺。 六、恶兽啖。
七、堕山崖。 八、毒药咒诅。 九、饥渴所困。
二种身
【佛学次第统编】
报境不外乎二,所谓依报正报是也。依正二者,亦即身土。兹言身之分别,凡圣不同。先述凡夫二乘之身,次论佛身。凡夫二乘之身,即二种身。二种身者,谓分段身、变易身。
一、分段身 界内凡夫,身有分段,名分段身。
二、变易身 界外三乘,因移果易,名变易身。
报境不外乎二,所谓依报正报是也。依正二者,亦即身土。兹言身之分别,凡圣不同。先述凡夫二乘之身,次论佛身。凡夫二乘之身,即二种身。二种身者,谓分段身、变易身。
一、分段身 界内凡夫,身有分段,名分段身。
二、变易身 界外三乘,因移果易,名变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