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猪兜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使用的一种土炮。 锺发宗 《赤卫军围困兴国城》:“两个大队在前,一个大队在后,纵队所有的猪兜炮、九节炮,全部摆在堤埂附近。”
《漢語大詞典》:周公馆(周公館)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周恩来 同志作为共产党的代表曾驻在 重庆 、 南京 等地,其住所当时被称为“周公馆”。《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一九三八年, 周恩来 同志在 重庆 ,住在一座小楼里,当时被称为‘周公馆’。”
《漢語大詞典》:轴心国家(軸心國家)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成侵略同盟的 德 、 意 、 日 三国。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一》:“我不知轴心国家及受其奴役的 欧洲 各国的报纸上,是否也刊出了这一段新闻。”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几乎每天都要解放几座城市。其时法西斯轴心国家已经战败投降。”
《國語辭典》:再版  拼音:zài bǎn
第二次出版或重新修订出版。如:「这本畅销小说将要再版。」
《漢語大詞典》:再转复
再:第二次。复:又。第二次又调转。例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分類:二次调转
《漢語大詞典》:土地革命战争
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1927年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于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后,党还在其他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建立多支红军部队和多个苏区。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三次“围剿”,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同年发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共发出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的号召。蒋介石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并继续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中央红军未能粉碎第五次“围剿”,于1934年10月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其他苏区红军主力也先后进行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1935年中共中央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漢語大詞典》: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到内河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士可入内地传教;外国可派公使进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官。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漢語大詞典》:一声不吭
长篇小说。德国伯尔作于1953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苦难的鲍格纳,战后在电话局里任小职员。他收入微薄,一家人挤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夫妻俩只能在周末去廉价的小旅馆相会。妻子一声不吭地忍受着生活的艰难。
《国语辞典》:梅开二度(梅开二度)  拼音:méi kāi èr dù
同一件事做第二次,通常用于比喻再婚。如:「她丧偶之后守寡多年,一直到今年八月才终于梅开二度,再缔良缘。」
分类:二次再婚
《国语辞典》:反轴心国(反轴心国)  拼音:fǎn zhóu xīn guó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英、美、苏及其同盟诸国,以对抗轴心国而称。
《国语辞典》:卡港会议(卡港会议)  拼音:kǎ gǎng huì y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邱吉尔于西元一九四三年一月在北非的港市卡萨布兰加举行会议,议定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
《国语辞典》:史迪威事件  拼音:shǐ dí wēi shì jiàn
民国三十一年(西元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推荐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来华后,以美军代表自居,并受亲共顾问的影响,批评国民政府,干涉中国内政,使中美关系陷入低潮。民国三十三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将他调回,改派魏德迈(Albert C. Wedemeyer)继任。史称「史迪威事件」。
《国语辞典》:神风特攻队(神风特攻队)  拼音:shén fēng tè gōng du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使用的人机、人舰共亡的自杀式战术。常以飞机,甚至军舰做自杀性突击行动,予美军极大的威胁。后引申指所有自杀式的攻击行动。
《国语辞典》: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  拼音:lián hé guó xiàn zhāng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中、美、英、苏、法等国于西元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在美国旧金山市签定,同年十月二十四日生效,共计十九章,一百一十条。内容揭橥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与组织机构设置,并规定联合国成员国的权利与义务,包括会员国的入会、会籍、大会及安理会的职权及议程,亦包含国际法庭规约等规章,为联合国运作的根据。
《国语辞典》:纽伦堡大审(纽伦堡大审)  拼音:niǔ lún bǎo dà shěn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俄四国于西元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开始,在德国纽伦堡,对纳粹首要战犯与组织进行审判与执行工作。相关工作历时近一年,二十四名被告中,有十二人被判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