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57,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光明作佛事
有事
托事观
托事显法生解门
行事钞
行事钞资持记
行事会正记
如来无边誓愿事
忌事
成事智
成办诸事真言
我所事
我事
佛事
佛类词典(续上)
生死事大光明作佛事
有事
托事观
托事显法生解门
行事钞
行事钞资持记
行事会正记
如来无边誓愿事
忌事
成事智
成办诸事真言
我所事
我事
佛事
生死事大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六祖坛经曰:「永嘉玄觉禅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杂语)六祖坛经曰:「永嘉玄觉禅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光明作佛事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于此土以声说法,于他方土有以光明诠法者。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天台疏曰:「光明作佛事者,放光明触身,具诠诸法,随触得解。」
(杂语)于此土以声说法,于他方土有以光明诠法者。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天台疏曰:「光明作佛事者,放光明触身,具诠诸法,随触得解。」
有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为法之异名。俱舍论一曰:「诸有为法,谓色等五蕴,亦世路言依,有离有事等。」颂疏曰:「有事者,事是因义,有为有因故,名为有事。」
(术语)有为法之异名。俱舍论一曰:「诸有为法,谓色等五蕴,亦世路言依,有离有事等。」颂疏曰:「有事者,事是因义,有为有因故,名为有事。」
托事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说三种观法之一。如观王舍城为心王观万二千为人十二处之千如,一一事相入心而悟解为真理的,谓之托事观。华严宗所谓十玄中之托事显法生解门也。(参见:观法)
(术语)台家所说三种观法之一。如观王舍城为心王观万二千为人十二处之千如,一一事相入心而悟解为真理的,谓之托事观。华严宗所谓十玄中之托事显法生解门也。(参见:观法)
托事显法生解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十玄门之一。同于天台宗之托事观。托于浅近事相而显深妙法理之法门也。密教事相门之标帜,全属于此门。(参见:玄门)
(术语)华严宗所立十玄门之一。同于天台宗之托事观。托于浅近事相而显深妙法理之法门也。密教事相门之标帜,全属于此门。(参见:玄门)
行事钞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之略称。十二卷,南山道宣著。此钞之外,又加戒疏业疏称为律之三大部。
(书名)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之略称。十二卷,南山道宣著。此钞之外,又加戒疏业疏称为律之三大部。
行事钞资持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六卷,宋元照著。解行事钞者。本钞之著述如下:行事钞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一卷,宋则安述。行事钞诸家记标目一卷,宋怀显集,日本戒月改录。行事钞资持立题拾义一卷,宋道标出。
(书名)十六卷,宋元照著。解行事钞者。本钞之著述如下:行事钞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一卷,宋则安述。行事钞诸家记标目一卷,宋怀显集,日本戒月改录。行事钞资持立题拾义一卷,宋道标出。
行事会正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二卷,宋台堪著。解行事钞,与资持记所见异,遂别成一家者。
(书名)十二卷,宋台堪著。解行事钞,与资持记所见异,遂别成一家者。
如来无边誓愿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宗所立五大愿之第四。奉事无边如来之誓愿也。
(术语)密宗所立五大愿之第四。奉事无边如来之誓愿也。
忌事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戒律也。(参见:戒)
(杂语)谓戒律也。(参见:戒)
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曰尸罗S/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璎珞本业经下曰:「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玄应音义十四曰:「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波罗,此译云禁,戒亦禁义也。」涅槃经三十一曰:「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级,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为戒之四科。戒法者,如来所制之法。戒体者,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戒行者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也。戒相者其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尽具此四科。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欲达四科,先须略示。圣人制教名法,纳法成业名体。依体起护名行,为行有仪名相。」补助仪上曰:「戒科总有四重: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略)戒法者,舍那佛三聚净戒功德是也。戒体者,师资相传,作法受得,心中领纳法体也。此受持法体一一行彰以云戒行,其行有开遮持犯,名云戒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有。又名清凉,因人能止恶行善,则必心安理得,俯仰无愧,故心无热恼而得清凉。
【佛学次第统编】
凡言三学者,皆首戒次定后慧。本编为文,独叙慧于先而戒于后,岂非倒例?虽然,首戒而末慧者,从行立义。先慧而后戒者,便解为文耳,于义何关哉!
戒者,梵名尸罗,即禁戒也,谓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故学道人,以戒为首。有三皈、五戒、六法、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
(术语)梵名曰尸罗S/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璎珞本业经下曰:「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玄应音义十四曰:「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波罗,此译云禁,戒亦禁义也。」涅槃经三十一曰:「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级,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为戒之四科。戒法者,如来所制之法。戒体者,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戒行者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也。戒相者其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尽具此四科。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欲达四科,先须略示。圣人制教名法,纳法成业名体。依体起护名行,为行有仪名相。」补助仪上曰:「戒科总有四重: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略)戒法者,舍那佛三聚净戒功德是也。戒体者,师资相传,作法受得,心中领纳法体也。此受持法体一一行彰以云戒行,其行有开遮持犯,名云戒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有。又名清凉,因人能止恶行善,则必心安理得,俯仰无愧,故心无热恼而得清凉。
【佛学次第统编】
凡言三学者,皆首戒次定后慧。本编为文,独叙慧于先而戒于后,岂非倒例?虽然,首戒而末慧者,从行立义。先慧而后戒者,便解为文耳,于义何关哉!
戒者,梵名尸罗,即禁戒也,谓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故学道人,以戒为首。有三皈、五戒、六法、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
成事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智又五智之随一,成所作智之略称也。
(术语)四智又五智之随一,成所作智之略称也。
成办诸事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不动真言也。大日经疏四曰:「用成办诸事真言,加持五宝五谷五药安置其中。」【又】以降三世真言为成办诸事真言。大日经疏五曰:「于下方西北隅际作降三世忿怒持明王尊。(中略)此亦是成办诸事真言也。」
(真言)不动真言也。大日经疏四曰:「用成办诸事真言,加持五宝五谷五药安置其中。」【又】以降三世真言为成办诸事真言。大日经疏五曰:「于下方西北隅际作降三世忿怒持明王尊。(中略)此亦是成办诸事真言也。」
我所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我所,我所有同。俱舍论二十二曰:「我所事者,谓衣服等。」
(术语)与我所,我所有同。俱舍论二十二曰:「我所事者,谓衣服等。」
我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自身也。俱舍论二十二曰:「我事谓自身。」
(术语)谓自身也。俱舍论二十二曰:「我事谓自身。」
佛事
【佛学大辞典】
(杂语)指凡诸佛之教化,谓之佛事。观无量寿经曰:「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曰:「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同注「什曰:佛事谓化众生。」同菩萨品曰:「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同注「肇曰:佛事者以有益为事耳。」又,害佛道谓之魔事,反之者则谓之佛事。放光般若经不和合品说魔事毕曰:「若有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讽诵般若波罗蜜者,便具足五波罗蜜及萨云若巳,当知是为佛事。」【又】(仪式)佛忌、祈祷、追福等之法会谓之佛事,以是为托事而开示佛法之所作故也。
【佛学常见辞汇】
念经拜忏。
【俗语佛源】
诸佛教化众生的作为名佛事。《维摩诘经·菩萨品》:「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鸠摩罗什注曰:「佛事谓化众生」。后来凡佛教徒的诵经、祈祷、追福等都成为佛事。《辽史·圣宗纪》:「帝以杀敌多,诏上京开龙寺建佛事一月,饭僧万人。」《元史·文宗纪》:「至顺元年,中书省言,近岁,帑廪空虚,其费有五,一曰作佛事。」现在寺庙中最盛大的佛事为水陆法会,此外还有「梁皇忏」、「瑜伽焰口」、「斋天」、「普佛」等。此词在小说中也有引用,如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六:「只是在家里请法师做佛事,超度亡魂早拔苦界。」(常正)
(杂语)指凡诸佛之教化,谓之佛事。观无量寿经曰:「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曰:「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同注「什曰:佛事谓化众生。」同菩萨品曰:「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同注「肇曰:佛事者以有益为事耳。」又,害佛道谓之魔事,反之者则谓之佛事。放光般若经不和合品说魔事毕曰:「若有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讽诵般若波罗蜜者,便具足五波罗蜜及萨云若巳,当知是为佛事。」【又】(仪式)佛忌、祈祷、追福等之法会谓之佛事,以是为托事而开示佛法之所作故也。
【佛学常见辞汇】
念经拜忏。
【俗语佛源】
诸佛教化众生的作为名佛事。《维摩诘经·菩萨品》:「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鸠摩罗什注曰:「佛事谓化众生」。后来凡佛教徒的诵经、祈祷、追福等都成为佛事。《辽史·圣宗纪》:「帝以杀敌多,诏上京开龙寺建佛事一月,饭僧万人。」《元史·文宗纪》:「至顺元年,中书省言,近岁,帑廪空虚,其费有五,一曰作佛事。」现在寺庙中最盛大的佛事为水陆法会,此外还有「梁皇忏」、「瑜伽焰口」、「斋天」、「普佛」等。此词在小说中也有引用,如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六:「只是在家里请法师做佛事,超度亡魂早拔苦界。」(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