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六事成就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欲成就六度之行所修之六事也。一供养,欲成就檀波罗蜜者。二学戒,欲成就戒波罗蜜者。三修悲,欲成就忍波罗蜜者。四勤善,欲成就精进波罗蜜者。五离谊,欲成就禅定波罗蜜者。六乐法,欲成就智慧波罗蜜者。庄严经十二曰:「诸菩萨为成就六度故,于诸地中决定应作六事:一者必应供养,此为成就檀度。若不长时供养,则檀度不得圆满。供养义如供养品说。二者必应学戒,此为成就戒度。若不长时学戒,则戒度不得圆满。三者必应修悲,此为成就忍度。若不长时忍诸不饶益事,则忍度不得圆满。四者必应勤善,此为成就进度。若心放逸不修诸善,则进度不得圆满。五者必应离谊,此为成就禅度。若在聚落多诤扰心,则禅度不得圆满。六者必应乐法,此为成就智度。若不遍历诸佛,听法无厌。如海纳流,无时盈溢,则智度不得圆满。」
【三藏法数】
(出庄严论)
论云:菩萨为成就六度,故决定应行六事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一、供养〕,供养者,谓因成就檀度,故兴供养。若不长时供养三宝,则檀度不得圆满也。(梵语檀,华言施。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二、学戒〕,学戒者,谓因成就戒度故,学习持戒。若不长时学戒,则戒度不得圆满也。
〔三、修悲〕,修悲者,谓因成就忍度,故修习大悲心,饶益众生。若不长时忍受,及不饶益众生,则忍度不得圆满也。
〔四、勤善〕,勤善者,谓因成就进度,故勤修众善。若心放逸,不修诸善,则进度不得圆满也。
〔五、离諠〕,离諠者,谓因成就禅定,故离諠闹。若在聚落,斗诤杂乱,则禅定不得圆满也。
〔六、乐法〕,乐法者,谓因成就智度,故爱乐佛法。若不遍历十方,承事诸佛,听法无厌,如海纳流,无时盈溢,则智度不得圆满也。
中阴法事
【佛学大辞典】
(仪式)人间之中阴,身如童子之形,且必以七日为一期而生于本生处。若于七日之终,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日,至第二七日之终而生于本生处。如此七日为一期,最长者至第七期,第七期之终,必生于一处矣。因之此七七日间称曰中阴,在此时为追荐之法事,是曰中阴法事。略称曰中阴。于生缘未定之间,希以追福之力生于善处也。随原往生经曰:「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净土。」梵网经下曰:「父母兄弟和上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四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
分别事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八识中除阿赖耶识,为其他末那等七识之总称,以对种种之境,而起虚妄分别故也,对真识则云事识。楞伽经一曰:「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别事识。」起信论曰:「依诸凡夫取著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名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同义记中末曰:「又能分别去来内外种种事相故,彼说为分别事识也。」又第八识十八名之第十五名也。以第八阿赖耶识为生一切分别事识之根本故也。唯识了义灯四本曰:「十五名识,无相论云:分别事识也。」
四事
【佛学大辞典】
(名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也。或房舍,衣服,饮食,汤药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衣服卧具饮食医药。」无量寿经下曰:「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盂兰盆经疏上曰:「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四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难四事经之略名。
四事法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有四事之入法门:一入禅思门,菩萨将说法,先入禅定观察众生之根器也。二智慧门,菩萨将说法,以智慧照了义理,令闻者生法喜之心也。三入总持门,菩萨将说法,于诸善法持而不使忘,于诸恶法持而不使生,以此心生众生之善,遮众生之恶也。四入辩才门,菩萨将说法于诸佛法义辩说无碍,开发一切众生之心,令皆入正道也。见大宝积经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入禅思门、入智慧门、入总持门、入辩才门。入禅思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先入于禅定以观察众生的根机;入智慧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先以智慧照了义理,以令听者生起法喜的心;入总持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对诸善法持之不使忘失,对诸恶法持之不使产生,以此心生众生之善及遮止众生之恶;入辩才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对一切佛法的义理,辩说无碍,以便开发一切众生的心,共入正道。
四事供养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事)
【佛学大辞典】
(名数)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也。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波斯匿王说法,王即请佛及比丘僧三月供养,遂于宫门之外,作大讲堂,悬缯幡盖,及办一切供给所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故云四事供养。(梵语舍卫,华言丰德。祇树给孤独园者,谓祇陀太子舍树,给孤长者买园,建立精舍。请佛而住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衣被〕,衣即袈裟,而有三品。上品二十五条及九条,中品七条,下品五条。被即覆身之物,此皆可以蔽形骸,禦寒暑,严肃威仪,以成道业,是以供养佛僧也。(梵语袈裟,华言不正色。)
〔二、饮食〕,饮即种种浆水,如果浆、蜜浆、醍醐、甘蔗、蒲萄等浆;食即米面酥酡肴馔等味,此皆可以资色身,进道业,而證菩提,是以供养佛僧也。
〔三、卧具〕,卧具即床褥枕席之类,此可以调摄身心,将养劳苦,以进道行,是以供养佛僧也。
〔四、医药〕,医药即冷热甘苦辛酸草木诸剂,及金石丹砂之类,此皆可以治温寒湿燥之病,藉以固身延命,成就道业,是以供养佛僧也。
四事
【佛学大辞典】
(名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也。或房舍,衣服,饮食,汤药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衣服卧具饮食医药。」无量寿经下曰:「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盂兰盆经疏上曰:「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四事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不可思议)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一、众生不可思议〕,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二、世界不可思议〕,谓一切世界,皆由众生业力而成,成而复坏,坏而复成,始终相续,无有断绝,故云世界不可思议。
〔三、龙境界不可思议〕,谓龙降雨,非从口出,亦不从眼耳鼻出,但龙有大神力,意之所念,若善若恶,皆能作雨,故云龙境界不可思议。
〔四、佛境界不可思议〕,谓如来之身,清净无染,不可漠测,不可言长,不可言短;与夫梵音深远,智慧辩才,现通说法,一切人天二乘等众皆莫能测,故云佛境界不可思议。(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四摄事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摄法也。
正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之略名。
本门事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日本日莲宗之意,法华本迹二门之法体,不出十界十如三世间。然迹门明九界之修因门,故以心为法本,使十界十如三千之事法,悉归于一心,一心三观一念三千之妙观,使行人开觉法界唯心。故约于空门理观归于唯一心性。使泯绝他之事相也。本门明佛界之感果门。故以身为法本,使十界十如三千之事法悉归于一身,使行人开觉法界唯一身。故约于有门事观,直指事之十界依正,而作自己之全身,以为本觉之圆体。此中天台宗以迹门之理观为主,日莲宗以本门之事观为旨。故定经体,台祖直以法性之冥理为体,日莲以一经所诠之义为体(所诠之义者,神力品「以要言之。如来一切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是曰四句之结要:第一句结妙之名,第二句结妙之用,第三句结妙之体,第四句结妙之宗,以示一经之所诠在名用体宗之四,加之以能诠之经文即名体宗用教之五重玄义也。故日宗以此所诠之四法定为经体。不别立理性之法界以为经体),故台家欲开悟此法性之冥理,依迹门之理性,立一心三观一念三千之理观。日莲欲證即身成佛之实事,依本门之事成,制唱题之妙行。夫经题之五字,已含摄一经所诠宗体字用之全体,经题即本迹二门之妙法,然则信解经题即信解十界之依正本有常住之相也。十界之依正者,即信解吾一身也。是岂非即身成佛耶。故末代凡夫,欲即身成佛,则宜一心唱念题目,一心信受之力,会于任运之妙法,是以唱题之事相为门,入于本门之妙法,故谓为本门之事观。
本事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部经之一。梵曰伊帝目多伽Itivr!taha,又曰Ityuktaka(译为如是语,如是说),谓佛说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也。显扬论曰:「本事有谓如来说圣弟子前世等事。」【又】(经名)七卷,唐玄奘译。有三品:一法品第一,说一法之法数,乃至三法品第三说三法数。
本事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本事经之所说也。
主事
【佛学大辞典】
(职位)禅林之监寺,维那,典坐,直岁四职为主事之四员。见释氏要览下。
出世大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出生于世之大因缘也,恶业之凡未,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者,由佛加被力,遂得成佛之大因缘也,不外乎佛为成就之而生于世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出现于世的大事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