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袁立儒,号溪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时提点两浙刑狱(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四)。累除大宗正丞(《蒙斋集》卷八)。
全宋文·卷七九二七
袁立儒,号溪翁,又号建宁堂主,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曾任大宗正丞。淳祐二年除浙东提举,三年除侍右郎官,为两浙转运判官,升副使。后为福建提举,十二年移浙东提刑。宝祐中任福建路转运副使。见《会稽续志》卷二,《咸淳临安志》卷五○,《蒙斋集》卷八,道光《福建通志》卷九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华父,号裕斋。马之纯孙。理宗宝庆二年进士。从真德秀学。历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入觐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盗致寇三害。为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减租税,养鳏寡孤疾,兴学礼贤,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以资政殿大学士兼淮西总领,进同知枢密院事。度宗咸淳三年参知政事,五年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全宋诗
马光祖,字华父,一字实夫,号裕斋,金华(今属浙江)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调新喻主簿。历知馀干县、高邮军、处州、临安府、建康府。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拜参知政事。五年,进知枢密院事。《宋史》卷四一六有传。今录诗八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谢奕修,字养浩,天台(今属浙江)人。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知湖州(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五)。淳祐间知永州、温州(清乾隆《温州府志》卷一七)。宝祐四年(一二五六)知婺州(《金华游录》)。五年,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奉祠(《宝庆会稽续志》卷二)。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谢奕修,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采伯子,理宗谢皇后亲属。历通判临安府,知湖、婺、温、衢等州,两浙提举茶盐。宝祐四年以中奉大夫、太府卿除秘阁修撰、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开庆元年除集英殿修撰奉祠。见《宝庆会稽续志》卷二,《癸辛杂识》后集,《晞发遗集》卷下,《咸淳临安志》卷五○,《宋史》卷四六《度宗纪》,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衢州人,字德夫,号方山。理宗绍定二年进士。为著作佐郎、假司马光五规之名,条上时弊,词旨切直。宝祐四年,迁礼部侍郎、同签书枢密院事。与丁大全俱用事,为言者论罢。后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提举洞霄宫,褫职罢祠。度宗咸淳三年,追夺执政恩数,送信州居住,卒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宁国人,字宗召。宁宗嘉定七年进士。理宗景定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言者论罢,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寻再被劾,夺职罢祠。四年,叙复原官,提举太平兴国宫,卒。
全宋文·卷七○四三
饶虎臣,字宗召,宁国(今安徽宁国)人。嘉定七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主簿、知徽州、著作郎、左司郎中、司农卿、浙东提刑、太府卿。宝祐六年,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暂通摄吏部尚书。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开庆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景定元年,拜参知政事,为殿中侍御史何梦然论罢。四年,复元官,提举太平兴国宫。卒。《宋史》卷四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2—1266 【介绍】: 宋越州馀姚人,字元实。理宗绍定五年进士。为吴江主簿,日诣学宫与诸生讲论义理。知金坛县,严保伍,厘经界,结义役,赈流民,兴学校。累迁浙西提刑兼知常州,平反冤狱,击贪举廉。移江东提刑。度宗时,兼知临安府,以言罢。起知婺州卒。
全宋诗
孙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实,馀姚(今属浙江)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调吴县主簿。历滁州教授,知金坛县,通判庆元府,知衢州、常州、婺州。景定二年(一二六一),由浙西提刑迁安抚使(《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以太常少卿兼知临安府,寻罢。二年卒,年五十五。事见《咸淳临安志》卷四九、《黄氏日抄》卷九六、《安抚显谟少卿孙公行状》。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八○二七
孙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实,馀姚(今浙江馀姚)人。绍定五年进士,调吴县主簿,辟淮东总领所中酒库,知金坛县。通判庆元府,主管浙东盐事。为左司兼右司,再兼金部,差知吉州。开庆初,为浙西提举常平,擢浙东提刑兼知婺州,移浙西、江东提刑。度宗即位,进太常少卿兼右司,兼知临安府,罢。起知婺州。咸淳二年卒,年五十五。见黄震《孙公行状》(《黄氏日钞》卷九六),《宋史》卷四二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1280 【介绍】: 宋庆元府慈溪人,字东发。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度宗时,为史馆检阅,与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进言指陈时弊,出通判广德军,寻移绍兴府,知抚州,有善政。改提点刑狱,移浙东提举常平,摧抑豪强,赈抚饥民,为贵富所怨。学宗周敦颐、二程、朱熹。卒后私谥文洁先生。有《古今纪要》、《黄氏日抄》。
全宋文·卷八○二九
黄震(一二一三——一二八○),字东发,号于越,庆元府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年四十四登宝祐四年进士第,调吴县尉。景定元年摄华亭县,复摄长洲县,皆有政声。辟主管浙东提举常平帐司文字,改辟提领镇江转般仓分司。擢史馆检阅,与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出通判广德军,改绍兴府。咸淳七年知抚州,推行荒政,民赖以安。升提举江西常平仓司,恤孤赡贫,全活者众。改提点江西刑狱,决滞狱,清民讼,致豪贵怨,以谗言劾去,奉云台祠。贾似道罢相,以宗正寺簿召。移浙东提举常平,升直宝章阁。宋将亡,归宝幢山中。宋亡,饿而卒,年六十八。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震为人清介自守,尊朱子学,轻讲说,重践履,所著有《古今纪要》十九卷(存)、《古今纪要逸编》一卷(存)、《戊辰修史传》一卷(存)、《黄氏日钞》九十七卷(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号则堂。家大酉子。以荫补官。历任监司及州府官。赐进士出身。累迁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军至临安近郊,拒绝于丞相吴坚告降檄文上署名。从吴坚使元,留馆中。宋亡,守志不仕。闻文天祥之妹因兄故没为女奴,倾囊赎之使归。精于《春秋》,以之授徒,每与诸生论宋朝兴亡,叹息流泪。元成宗即位,放还,赐号“处士”。有《春秋详说》、《则堂集》。
全宋诗
家铉翁(一二一三~?),号则堂,眉山(今属四川)人。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兼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提举司事(《宋史》卷四六《度宗纪》)。召为枢密都丞旨。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副使。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知临安府、两浙西路安抚使(《四明文献集》卷五)。迁枢密都丞旨。二年,赐进士出身,签书枢密院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元兵围临安,丞相吴坚、贾馀庆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联署。旋与贾、吴等充祈请使赴元被留,后改馆河间,以《春秋》教授弟子。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一二九四)放还,时年八十二(《全宋词》册四小传),又数年卒。著作今存《春秋集传详说》三十卷,诗文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则堂集》六卷。《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家铉翁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编附卷末。
全宋文·卷八○六六
家铉翁(一二一三——?),号则堂,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大酉孙。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有政声。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入为大理少卿、直华文阁。以秘阁修撰充绍兴府长史,迁枢密都承旨,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副使,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迁户部侍郎,权侍右侍郎。赐进士出身。德祐二年二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临安近郊,丞相吴坚、贾馀庆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署名。奉使入北,羁留不返,义不出仕,以教书为业。元成宗即位,放还,赐号处士,又数年卒。铉翁学问该博,尤邃于《春秋》,著有《春秋集传详说》三十卷(存)、《则堂集》二十卷及《说易》、《孝经解义》等。见《宋史》卷四二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
全宋诗
高斯得,本名斯信(《鹤山大全集》卷五八《高不妄字说》),字不妄,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进士,授利州路观察推官。端平末佐李心传修四朝史。因冬雷封事忤史嵩之,出通判绍兴府,踰年添差通判台州。淳祐初召为太常博士,迁秘书郎。以言事出知严州。迁浙东、湖南提点刑狱。召为礼部郎中,逾年,出为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度宗即位,以秘书监召,擢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侍讲。出知建宁府。度宗卒,陈宜中入相,以权兵部尚书召,累迁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因处置贾似道事为留梦炎所构,罢。有《耻堂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耻堂存稿》八卷。《宋史》卷四○九有传。 高斯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简称殿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九四五
高斯得(一二○一——?),本名斯信,字不妄,号耻堂,稼子,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少从李坤臣学,举绍定二年进士。父死事于沔,奉遗骸以归,无意仕进。李心传方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勘。屡言事,群憸悚惧,合力排摈斯得,出知严州。度宗即位,辟为秘书监。度宗崩,以权兵部尚书召。擢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论贾似道误国得罪,留梦炎乘间罢之。宋亡,隐居苕霅间而卒。著有《诗肤说》、《仪礼合抄》、《增损刊正杜佑通典》、《徽宗长编》、《孝宗系年要录》、《耻堂存稿》等。见《宋史》卷四○九本传。
郑雄飞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九八三
郑雄飞,字景温,号慥堂,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人。登端平二年进士,为临安府学教授。宝祐四年以秘书丞除著作郎,差知徽州。景定元年以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太子侍读,差知绍兴府。二年兼太子右谕德,除宗正少卿。累官秘书少监、户部侍郎。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九,《南宋制抚年表》卷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6 【介绍】: 宋衡州人,字叔章,号肯斋。以荫入仕。历知永州、温州,皆有政绩。度宗咸淳中,历知临安、潭州。恭帝德祐元年,元军围城,亲冒矢石督战。城垂破,阖门死之。谥忠节。为人刚介,好贤礼士,居官清廉。
全宋诗
李芾(?~一二七六),字叔章,衡州(今湖南衡阳)人。初补南安司户,转祁阳县尉,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摄湘潭县事。理宗景定初知德清县(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三)。三年(一二六二),以知吉州除浙东提刑。四年,知温州府(《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除浙西提刑兼知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四九),以事罢。十年,起为湖南提刑。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为湖南镇抚大使。二年,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抗元数月,城破殉难。《宋史》卷四五○有传。
全宋文·卷八二四一
李芾(?——一二七六),字叔章,号肯斋,衡州(治今湖南衡阳)人。以门荫补南安司户,徙祁阳尉、湖南安抚司幕官。历知德清县、永,温州。咸淳元年知临安府,忤贾似道,被诬以赃罪罢去。十年,起为湖南提刑,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德祐元年十月,元军围潭,芾率军民死守。二年正月,城将陷,阖家死之。赠端明殿大学士,谥忠节。见《宋史》卷四五○《忠义传》五,又卷四七《瀛国公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安吉人,字见则。朱震子。初教授靖江府,累官监察御史、崇政殿说书,首劾时宰去之。为丁大全所忌,左迁。寻复为监察御史,进右文殿侍讲。贾似道当国,众畏缩莫敢言,应元极陈时政,迁起居舍人,即日斥去。
全宋文·卷八一二三
朱应元,字见则,湖州安吉(今浙江安吉北)人,震之子。嘉熙二年登进士第。淳祐间为静江府教授,入广西帅幕。历淮东安抚司机宜文字。宝祐间擢监察御史、崇政殿说书,劾宰执谢方叔等,罢之。为丁大全所忌,被论左迁。景定初官蜀中提刑兼安抚使。四年,移浙东提举、提刑,权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五年,再除监察御史,升右文殿侍讲。直论时政,迕贾似道,以起居舍人斥去。咸淳初出知宁国府。见《景定建康志》卷四,《雪坡集》卷四,《文山集》卷四,《宋史全文》卷三五、三六,《万姓统谱》卷九,《桂胜》卷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
江润身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一五六
江润身(一二一七——一二六九),字明德,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景定五年以流寓贡于浙。登咸淳元年进士第,授庐州梁县尉,兼合肥簿事。制置李庭芝留摄楚州宝应簿,奏充瓜州镇官,命下而卒。门人私谥事天先生。见曹泾《庐州梁县尉事天先生江公润身墓志铭》(《新安文献志》卷九五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逢圣,号水村。理宗淳祐十一年,以《》学召赴阙,充秘书省检校文字,迁校勘。官至朝请大夫直秘阁。有《水村易镜》。
全宋文·卷八○二二
林光世,字逢圣,号水村,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淳祐十一年理宗览其所著《易范》,诏召赴阙,充秘书省检阅文字。宝祐二年特添差浙西提举司干办公事。后以将作丞知潮州。开庆元年召为都官郎中,迁将作监。景定元年除浙东提举,时暂兼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二年,赐同进士出身,除司农少卿,兼史职。著有《水村易镜》一卷(存)、《景定嘉言》二十篇。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会稽续志》卷二,《宋史》卷四三《理宗纪》,《经义考》卷三五,雍正《福建通志》卷六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9—1269 【介绍】: 宋邛州蒲江人,字明己,号靖斋。魏了翁子。理宗宝祐中知徽州,为政知先务,民安其化。景定三年,以两浙转运副使除太府少卿,兼知临安府。
全宋诗
魏克愚,字明己,号静斋,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了翁子。理宗淳祐十二年(一二五二)知徽州。宝祐二年(一二五四)知温州(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两浙运判。三年,迁两浙转运副使兼知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四九、五○)。四年,为浙西安抚使(《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八一五九
魏克愚(一二一九——一二六九),字明己,号靖斋,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了翁子。淳祐末,以军器监丞知徽州。宝祐二年,改知温州。景定二年,以两浙运判兼知临安府,迁两浙运副,除太府少卿、卿,兼敕令所删修官。晚以忤贾似道废罢,贬严州。咸淳五年卒,年五十一。见《咸淳临安志》卷四九,《宋史》卷四一八《陈宜中传》,《宋元学案》卷八○,弘治《徽州府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