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事急  拼音:shì jí
事情紧急、危急。《三国演义》第二回:「董重知事急,自刎于后堂。」《醒世恒言。卷二二。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元礼顾不得别人,事急计生,耸身跳出后窗。」
《国语辞典》:事急马行田(事急马行田)  拼音:shì jí mǎ xíng tián
(歇后语)乱走。马,指象棋中的棋子。下象棋时,马走日字步,象走田字步。事急马行田比喻遇危急时便乱了手脚。如:「他因赶搭公车而闯红灯,真是事急马行田──乱走。」
《国语辞典》: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拼音:míng zhī bù shì bàn,shì jí qiě xiāng suí
(谚语)比喻暂时利用一下。意谓明知道对方不是伴侣,但因事情急迫,也只得暂且跟随他。《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到得草堂之上,分付杀羊备酒,与刘大娘子成亲。两口儿且是说得著。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國語辭典》:事急无君子(事急無君子)  拼音:shì jí wú jūn zǐ
比喻遇事危急时,便不顾礼法、规矩。《隋唐演义》第七回:「叔宝跟进城门,事急无君子,当街跪下禀道:『小的是山东济南府解户,伺候老爷领回批。』」《精忠岳传》第三三回:「好一匹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无君子,只得借他来骑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