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了却公家事
 
了却官痴
 
了官中事
 
了官事
 
儿痴不了
 
公家事自笑痴儿
 
官事未易了
 
痴儿了公事
 
痴儿了官事
 
痴儿公事了
 
痴儿计

相关人物
杨济


《晋书》卷四十七〈傅玄列传·(子)傅咸(子)傅敷〉~326~
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左丞总司天台,维正八坐,此未易居。以君尽性而处未易居之任,益不易也。想虑破头,故具有白。」咸答曰:「卫公云,酒色之杀人,此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为悔。逆畏以直致祸,此由心不直正,欲以苟且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祸者,当自矫枉过直,或不忠允,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安有悾悾为忠益,而当见疾乎!」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
《國語辭典》:了事  拼音:liǎo shì
1.明白事理。《南史。卷二九。蔡廓传》:「卿殊不了事!」
2.办妥事情。《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你明日用心去水月寺内,哄那玉通和尚云雨之事,如了事,就将所用之物前来照證。」
3.办事能力强。《水浒传》第一六回:「今年帐前,眼见得又没个了事的人送去,在此踌躇未决。」
4.平息、了结。如:「花钱了事」。《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十三个半月工钱,只付三个月,你同我了事,我却不同你干休。」
《漢語大詞典》:不了事
不懂事;糊涂。南史·蔡撙传:“﹝ 武帝 ﹞曰:‘卿殊不了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初,斩 全 ( 施全 )於市,观者甚众,中有一人,朗言曰:‘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闻者皆笑。”
《漢語大詞典》:了事痴(了事癡)
犹言办事迷。指醉心政事。语出《晋书·傅咸传》:“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復为快耳!” 宋 杨万里 《冬暖》诗:“暂闲何似长闲好,无事非关了事痴。” 宋 陆游 《冬日》诗:“幸是原无了事痴,偷闲聊復学儿嬉。” 宋 陆游 《题直舍壁》诗:“文书那得废哦诗,羞作羣儿了事痴;付与后人评此老,一丘一壑过 元规 。”
《漢語大詞典》:铁了事(鐵了事)
耳挖子的别称。 宋 陶谷 清异录·铁了事:“ 杜岐公 悰 以剜耳匙子为铁了事。”
《漢語大詞典》:一笑了事
见“ 一笑了之 ”。
《漢語大詞典》:一笑了之
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 沙汀 《淘金记》五:“因为所谓还席,那显然是 幺长子 对 白酱丹 的毒辣的讽刺;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 张天民 《战士通过雷区》:“同样该挨骂的事,别人干了,他们会大发雷霆;咱们干了,他们会一笑了之。”亦作“ 一笑了事 ”。《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抚台听了,先还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老实,所以钦差加了他这个考语;后听别位司、道説起,晓得是为带着錶,方纔付之一笑了事。” 段荃法 《杨老固事略》二:“遇到明智的干部,就鼓励他几句,夸他是‘红色老人’,然后哈哈一笑了事。”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七:“幸好这位所长深知旗人的劣根性,没把它当成政治案件,只是淡淡地一笑了事。”
《国语辞典》:摊了事(摊了事)  拼音:tān le shì
遇上麻烦。如:「你既然摊了事,就不应该逃避,事情总是要解决的。」
分类:遇上麻烦
《國語辭典》:敷衍了事  拼音:fū yǎn liǎo shì
形容办事不认真或对人不热情,表面应付了事。《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到了那里,人家因为他是抚台,头一个就请他,他就取出那张纸来看著,念了一遍,总算敷衍了事。」
《國語辭典》:草草了事  拼音:cǎo cǎo liǎo shì
匆忙随便的解决事情。《红楼梦》第一一○回:「虽说僧经道忏上祭挂帐络绎不绝,终是银钱吝啬,谁肯踊跃,草草了事。」
分類:草率
《國語辭典》:了事环(了事環)  拼音:liǎo shì huán
战马鞍上搁兵器的铜铁环。《水浒传》第八四回:「那天山勇在马上把了事环带住,趱马出阵。」
《國語辭典》:竣事  拼音:jùn shì
事毕、完工。如:「这件工程提早竣事。」
分類:了事完事
《漢語大詞典》:毕事(畢事)
完毕其事;了事。荀子·尧问:“吾所执贄而见者十人,还贄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者百有餘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餘人。”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毕事驱传马,安居守牕萤。” 宋 岳珂 桯史·机心不自觉:“﹝ 秦檜 ﹞约以翌午毕事,院官不敢违,唯而退。” 明 汪道昆 《洛水悲》:“寡人 陈思王 曹植 ,应詔入朝,毕事之国,愿闻仙子起居。”
分類:完毕了事
《國語辭典》:完事  拼音:wán shì
1.周全的计画。《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
2.办完事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五人进过了三场,人人得意,个个誇强。沈灿若始终心下不快,草草完事。」《红楼梦》第五七回:「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
3.了结、平息。《红楼梦》第四七回:「他心中早已不快,得便意欲走开完事,无奈赖尚荣死也不放。」《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店主人无法,又把自己的衣服,老婆的首饰,并在一处当了,凑满了二百块钱,送了上去,方才完事。」
4.事情失败。如:「被你这么胡乱一闹,这件案子准定完事,没指望了!」
5.指人死亡。如:「他昨晚酒醉驾驶,出了车祸,当场完事。」
《國語辭典》:自由  拼音:zì yóu
1.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受外力拘束或限制。《大宋宣和遗事。亨集》:「适间听谏议表章,数朕失德,此章一出,中外咸知,一举一动,天子不得自由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因是父母在,不敢自由。」
2.指在《宪法》上或法律保障不受国家或他人干涉的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
《漢語大詞典》:但已
仅此而已。谓不复深究或就此了事。《汉书·淮阳献王刘钦传》:“纵不伏诛,必蒙迁削贬黜之罪,未有但已者也。” 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一:“理之所在,岂宜如此但已,愿更一言也。”明史·何乔新传:“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 乔新 曰:‘止於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