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不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心而不散乱也。阿弥陀经曰:「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慈恩之阿弥陀经疏曰:「一心不乱者,专注无散也。」
【佛学常见辞汇】
心专一而不散乱。
【俗语佛源】
「一心」这个词,在先秦儒、道典籍中已经有了。如《尚书·泰誓》:「一心一德,立定厥功。」《庄子·天道 》:「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在佛教中:「一心」或为真如实相的异称;或谓心无杂念,更不他缘,犹言专心。这里仅取后面一种意义。「一心不乱」是净土宗的主要修持方法,意思是收摄众念归于一念,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到「一心不乱」,妄尽真显,就能同阿弥陀佛的愿力「感应道交」,而往生西方净土,其语本于《阿弥陀经》:「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般若三昧经·行品》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在其他佛经中,也可以找到依据,如《坐禅三昧经》说:「菩萨坐禅 ,不念一切,唯念一佛,自得三昧。」《华严经·离世间品一》说十种菩萨行时,提到「一心不乱,修三昧行」。「一心不乱」按其程度,又可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我们平时所说「一心不乱」,意思是专心致志,不去胡思乱想,如:练气功时,关键是「调心」,只有逐步做到「一心不乱」,才能渐入佳境。(李明权)
(术语)一心而不散乱也。阿弥陀经曰:「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慈恩之阿弥陀经疏曰:「一心不乱者,专注无散也。」
【佛学常见辞汇】
心专一而不散乱。
【俗语佛源】
「一心」这个词,在先秦儒、道典籍中已经有了。如《尚书·泰誓》:「一心一德,立定厥功。」《庄子·天道 》:「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在佛教中:「一心」或为真如实相的异称;或谓心无杂念,更不他缘,犹言专心。这里仅取后面一种意义。「一心不乱」是净土宗的主要修持方法,意思是收摄众念归于一念,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到「一心不乱」,妄尽真显,就能同阿弥陀佛的愿力「感应道交」,而往生西方净土,其语本于《阿弥陀经》:「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般若三昧经·行品》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在其他佛经中,也可以找到依据,如《坐禅三昧经》说:「菩萨坐禅 ,不念一切,唯念一佛,自得三昧。」《华严经·离世间品一》说十种菩萨行时,提到「一心不乱,修三昧行」。「一心不乱」按其程度,又可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我们平时所说「一心不乱」,意思是专心致志,不去胡思乱想,如:练气功时,关键是「调心」,只有逐步做到「一心不乱」,才能渐入佳境。(李明权)
十恼乱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修行安乐者应离十种之恼乱:一、豪势,国王王子等也。二、邪人法,外道之法也。三、凶戏,凶恶之游戏也。四、旃陀罗,从事屠杀等之贼种也。五、二乘,小心自调之行人也。六、不男,五种之不男,即不具人也。七、欲想,淫欲之情也。八、危害,独入他人之家也。九、讥嫌,世人讳嫌所行也。十、畜养,畜养犬猫等之八不净也。见法华玄义四之二。
(名数)修行安乐者应离十种之恼乱:一、豪势,国王王子等也。二、邪人法,外道之法也。三、凶戏,凶恶之游戏也。四、旃陀罗,从事屠杀等之贼种也。五、二乘,小心自调之行人也。六、不男,五种之不男,即不具人也。七、欲想,淫欲之情也。八、危害,独入他人之家也。九、讥嫌,世人讳嫌所行也。十、畜养,畜养犬猫等之八不净也。见法华玄义四之二。
五种散乱
【佛学大辞典】
(名数)众生之心有五种散乱:一、自然散乱,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迁也。二、外散乱,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之分别也。三、内散乱,心生高下,念念迁流而不定也。四、粗重散乱,计我我所等粗重之法,而不得解脱也。五、思惟散乱,弃舍大乘,忆念小乘,而不得寂静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的心有五种的散乱,即一、自然散乱,谓众生的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迁;二、外散乱,是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的分别;三、内散乱,是心生高下,念念迁流而不定;四、粗重散乱,是计我我所粗重之法,而不得解脱;五、思惟散乱,是弃舍大乘,忆念小乘而不得寂静。
(名数)众生之心有五种散乱:一、自然散乱,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迁也。二、外散乱,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之分别也。三、内散乱,心生高下,念念迁流而不定也。四、粗重散乱,计我我所等粗重之法,而不得解脱也。五、思惟散乱,弃舍大乘,忆念小乘,而不得寂静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的心有五种的散乱,即一、自然散乱,谓众生的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迁;二、外散乱,是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的分别;三、内散乱,是心生高下,念念迁流而不定;四、粗重散乱,是计我我所粗重之法,而不得解脱;五、思惟散乱,是弃舍大乘,忆念小乘而不得寂静。
六种散乱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自性散乱,谓前五识之自性驰逐外缘不能静定也。二、外散乱,谓修善之时,心驰散于五欲之境而不静寂也。三、内散乱,谓修定之时,心动散于诸尘,不生味著,退失静定也。四、相散乱,谓使他人信自己有德,诈作修善之相,而心退失也。五、粗重散乱,谓修善法之时,生我我所之执及我慢等,为此邪执粗重之力故,而所修之善法不清净也。六、作意散乱,谓馀乘及馀定等依外教作意修习,无有證悟,却生散乱也。杂集论一卷末说之。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杂集论)
〔一、自性散乱〕,谓五识自性,驰逐外缘,乖于静定,故名自性散乱。(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二、外散乱〕,谓正修善时,于五欲境上,其心驰散,不能寂静,故名外散乱。(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三、内散乱〕,谓修定时,发起沉掉,及于诸尘,而生味著,退失静定,故名内散乱。(沉掉者,沉即昏沉,掉即掉举。谓动散也。)
〔四、相散乱〕,谓欲令他人信己有德,诈见修善之相,由此因缘,所修善法,渐更退失,故名相散乱。
〔五、粗重散乱〕,谓修善法时,起我、我所执,及我慢等邪见,由此邪执粗重力故,所修善法,永不清净,是名粗重散乱。(我者,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中,计有我也。我所者,即色身及财宅眷属也。)
〔六、作意散乱〕,谓或依馀乘,或依馀定,作意修习,不能證悟,发起散乱,是名作意散乱。(馀乘者,谓人天乘也。馀定者,谓世间禅定也。)
(名数)一、自性散乱,谓前五识之自性驰逐外缘不能静定也。二、外散乱,谓修善之时,心驰散于五欲之境而不静寂也。三、内散乱,谓修定之时,心动散于诸尘,不生味著,退失静定也。四、相散乱,谓使他人信自己有德,诈作修善之相,而心退失也。五、粗重散乱,谓修善法之时,生我我所之执及我慢等,为此邪执粗重之力故,而所修之善法不清净也。六、作意散乱,谓馀乘及馀定等依外教作意修习,无有證悟,却生散乱也。杂集论一卷末说之。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杂集论)
〔一、自性散乱〕,谓五识自性,驰逐外缘,乖于静定,故名自性散乱。(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二、外散乱〕,谓正修善时,于五欲境上,其心驰散,不能寂静,故名外散乱。(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三、内散乱〕,谓修定时,发起沉掉,及于诸尘,而生味著,退失静定,故名内散乱。(沉掉者,沉即昏沉,掉即掉举。谓动散也。)
〔四、相散乱〕,谓欲令他人信己有德,诈见修善之相,由此因缘,所修善法,渐更退失,故名相散乱。
〔五、粗重散乱〕,谓修善法时,起我、我所执,及我慢等邪见,由此邪执粗重力故,所修善法,永不清净,是名粗重散乱。(我者,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中,计有我也。我所者,即色身及财宅眷属也。)
〔六、作意散乱〕,谓或依馀乘,或依馀定,作意修习,不能證悟,发起散乱,是名作意散乱。(馀乘者,谓人天乘也。馀定者,谓世间禅定也。)
狂乱往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往生之一。言罪业深之人,临终见地狱之猛火,而心狂乱,手握虚空,自身流汗七颠八倒者,闻善友之教,作十声或一声之念佛,而往生净土也。
(术语)四种往生之一。言罪业深之人,临终见地狱之猛火,而心狂乱,手握虚空,自身流汗七颠八倒者,闻善友之教,作十声或一声之念佛,而往生净土也。
胡喝乱喝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野狐禅者,自无真个见性,而猥对学人下喝也。盖是圆悟「雷声洪大,雨点全无,」之谓,徒为大喝,更无益学人之力,恰如空雷之不降膏雨无润草木之功也。
(术语)谓野狐禅者,自无真个见性,而猥对学人下喝也。盖是圆悟「雷声洪大,雨点全无,」之谓,徒为大喝,更无益学人之力,恰如空雷之不降膏雨无润草木之功也。
胡乱
【佛学大辞典】
(杂语)苟且也。禅宗语录。多有此语。他如胡言胡说等皆可准此解之。
(杂语)苟且也。禅宗语录。多有此语。他如胡言胡说等皆可准此解之。
胡乱坐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僧之不顾腊次乱杂而坐也。禅林之语。见象器笺十。
(杂语)言僧之不顾腊次乱杂而坐也。禅林之语。见象器笺十。
除散乱心印明
【佛学大辞典】
(印相)先舒左五指,安于脐轮之前,次舒右五指,安于左掌上。结此印已,入于西方无量寿如来之三昧。当观字,其字及我身十方悉皆为红莲华色。能使行者诸众生除散乱之心,入于三昧之位。见摄真实经中。
(印相)先舒左五指,安于脐轮之前,次舒右五指,安于左掌上。结此印已,入于西方无量寿如来之三昧。当观字,其字及我身十方悉皆为红莲华色。能使行者诸众生除散乱之心,入于三昧之位。见摄真实经中。
乱心
【佛学大辞典】
(杂语)心念散乱,不住于一处也。胜鬘宝窟下本曰:「心不住于一境名为乱心。」
【佛学常见辞汇】
散乱的心。
【三藏法数】
谓众生由散乱蔽覆于心,妨于禅定,如风中灯,虽有光明,不能照物,是名乱心。
(杂语)心念散乱,不住于一处也。胜鬘宝窟下本曰:「心不住于一境名为乱心。」
【佛学常见辞汇】
散乱的心。
【三藏法数】
谓众生由散乱蔽覆于心,妨于禅定,如风中灯,虽有光明,不能照物,是名乱心。
乱行
【佛学大辞典】
(杂语)乱暴放逸之行也。
(杂语)乱暴放逸之行也。
乱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欲界众生以散乱心所作之礼佛诵经等善根也。释门归敬仪中曰:「且如欲有乱善,体封下界。」
【佛学常见辞汇】
乱心所做的善事。
(术语)欲界众生以散乱心所作之礼佛诵经等善根也。释门归敬仪中曰:「且如欲有乱善,体封下界。」
【佛学常见辞汇】
乱心所做的善事。
乱想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散乱放逸之心想也。谓一切之烦恼。楞严经七曰:「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沈乱想。」增一阿含经一曰:「去众乱想,逮沙门果。」
(术语)散乱放逸之心想也。谓一切之烦恼。楞严经七曰:「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沈乱想。」增一阿含经一曰:「去众乱想,逮沙门果。」
乱僧
【佛学大辞典】
(杂语)乱行之僧也。
(杂语)乱行之僧也。
浊乱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恶法盛兴,浊人乱世也。总有五种,谓之五浊。
(术语)谓恶法盛兴,浊人乱世也。总有五种,谓之五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