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胡说(胡說)  拼音:hú shuō
1.毫无根据的乱说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胡说!我自是娘家去,如何是逃去?」《红楼梦》第六四回:「少胡说!你快去罢!我在这里等你。」也作「胡讲」、「胡言」、「胡语」、「胡云」。
2.胡乱瞎闹。《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这儿子就更胡说,混穿混吃,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著相与,却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
《國語辭典》:胡诌(胡謅)  拼音:hú zōu
随意乱说、瞎编。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他歪吟的几句诗,胡诌下一道文,都是些要人钱谄佞臣。」《老残游记》第四回:「你别信他们胡诌!没有的事!」也作「胡柴」、「胡嘈」。
《國語辭典》:乱弹(亂彈)  拼音:luàn tán
1.清代中叶对当时兴起的各种地方戏曲的泛称,寓有贬意。以多种乐器合奏,纷杂嚣乱。剧词和音乐通俗易解,受众多人民的喜爱。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即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也称为「花部」。
2.梆子腔系统的戏曲。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拔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
3.台湾北管戏职业戏班的俗称。参见「北管戏」条。
《漢語大詞典》:吵吵
(1).方言。指许多人乱说话。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别吵吵呀,不许开小会,大伙都站好。”
(2).方言。大声喊叫。 张天民 《创业》十二:“ 秦发愤 的嗓门本来就大,再加上事事认真,吵吵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缪说(繆説)
胡诌,乱说。亦指谬论。庄子·盗跖:“多辞繆説,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章炳麟 《文学说例》:“不通斯例,则古义不完;逐流忘返,则繆説滋起。”
《漢語大詞典》:鼓说(鼓説)
瞎说,乱说。 清 陈确 《与张考夫书》:“此学者万世之计,故不觉其忧之深而言之长如此,皆出惓篤请教之诚,非敢骋词而鼓説也。”
分類:瞎说乱说
《國語辭典》:浪舌  拼音:làng shé
随意说说,指说话不算数。如:「他不过是浪舌一两句,是真是假,仍有待观察。」《大宋宣和遗事。亨集》:「遂解下了龙凤绞绡直系,与了师师道:『朕语下为敕,岂有浪舌天子脱空佛?』」
分類:随意乱说
《漢語大詞典》:作浪语(作浪語)
不负责任、随便乱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此妇坚贞之性,数年以来,老僧颇识之,彼是不定作浪语的。”
《國語辭典》:嘴稳(嘴穩)  拼音:zuǐ wěn
说话谨慎,能保守秘密。如:「他的嘴稳,有什么事尽管说吧!」也作「嘴紧」、「嘴严」。
《国语辞典》:胡讲(胡讲)  拼音:hú jiǎng
毫无根据的乱说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必是强盗杀人送尸到此,偶堕其内的。不要听他胡讲!」也作「胡说」。
《國語辭典》:胡扑搭(胡撲搭)  拼音:hú pū dā
无理的纠缠。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我若出公门,小民把我胡扑搭,莫不是这老子卖弄这势剑铜铡。」
分類:信口乱说
《國語辭典》:语四言三(語四言三)  拼音:yǔ sì yán sān
议论纷纷、信口批评。《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二一。分钗记。计诱皮氏》:「为何的语四言三,平白地将人讥诮。」也作「言三语四」。
《國語辭典》:言三语四(言三語四)  拼音:yán sān yǔ sì
胡言乱语,信口批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那牢中人来索常例钱、油火钱,亏得县宰曾分付过,不许难为他,不致动手动脚,却也言三语四,絮聒得不好听。」《红楼梦》第六九回:「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也作「语四言三」。
分類:说三道四
《國語辭典》:游谈无根(游談無根)  拼音:yóu tán wú gēn
言谈虚浮不实,毫无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一。集部。别集类二四。篁墩集》:「敏政学问淹通,著作具有根柢,非游谈无根者比。」
《國語辭典》:油嘴  拼音:yóu zuǐ
狡猾善辩的口才。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我俩个一生皮脸无羞耻,油嘴之中俺为祖。」《红楼梦》第三八回:「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
《漢語大詞典》:针喇(針喇)
亦作“鍼喇”。 胡说,乱说。一说,刺人的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休鍼喇,放二四不识娘羞!” 凌景埏 校注:“休针喇--疑是不要乱説的意思。有人説:‘针喇’是刺心话的意思。也有人説:此处应用韵,‘喇’字就字形当是‘嗽’字之误,‘针喇’疑原作‘声嗽’;声嗽, 金 元 人习用语。又有人説:此处当在‘休’字断句,‘针喇放二四’,指正在胡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