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切结书(切结书)  拼音:qiè jié shū
当事人以书面承诺履行某种义务或者保證文件内容之正确性。
《国语辞典》:契约书(契约书)  拼音:qì yuē shū
订明双方同意遵守之事项、条件、交易、买卖的书面凭据。
《国语辞典》:请购单(请购单)  拼音:qǐng gòu dān
申请订货的书面文件。
《漢語大詞典》:禀词(稟詞)
亦作“禀词”。 旧时称向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言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词讼人犯拘齐掛审后,该承行即将原被告状词禀词,汇齐粘连卷宗送閲。”郑观应《盛世危言·招工》附 吴剑华 《查视秘鲁华工记》:“接猪仔禀词,輒数百纸,据其所述苦情及寮主苛虐之状,受者丧胆,闻者酸鼻。”
《國語辭典》:笔墨官司(筆墨官司)  拼音:bǐ mò guān sī
以文字作书面上的争辩。
分類:书面争辩
《漢語大詞典》:笔伐口诛(筆伐口誅)
书面和口头宣布罪状,进行声讨。 清 忧患馀生 《〈官场现形记〉序》:“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鉞,笔伐口诛,大声疾呼,卒伸大义于天下,使若辈凛乎不敢犯清议。”参见“ 口诛笔伐 ”。
《國語辭典》:口诛笔伐(口誅筆伐)  拼音:kǒu zhū bǐ fā
用言语和文字来揭发、谴责他人的罪状。明。汪廷讷《三祝记》第一四出:「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也作「笔诛口伐」、「口伐舌击」。
《國語辭典》:保證书(保證書)  拼音:bǎo zhèng shū
在一定期限内,对于行为、财力或货物品质表示负责保證的单据。也称为「保单」。
《國語辭典》:保票  拼音:bǎo piào
在一定期限内,对行为、财力或货物品质表示负责保證的单据。也称为「保单」。
《國語辭典》:订立(訂立)  拼音:dìng lì
签订、制定。如:「做生意时,最好订立详细的合同。」
《漢語大詞典》:订明(訂明)
用书面形式明白约定。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佚闻·戊午科场之案:“条子者,截纸为条,订明诗文某处所用文字以为记验。凡与考官、房官熟识者皆可呈递。”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独有 英国 在 中国 通商值百抽五,订明在条约上面。”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八章二:“去年在家,分离的时候,与你订明商酌款项一事,我寄上数函,谅来收到了。”
《國語辭典》:第一人称(第一人稱)  拼音:dì yī rén chēng
1.语法上指代自己的词为第一人称。如我、吾、余等。
2.一种叙述法。以我的位置来描述事件。意谓自己即是事件的主角,参与事件的进行。此方法可用于小说、电影的创作。如:「以第一人称为主的创作,通常主观意识很浓厚。」
《國語辭典》:陈述句(陳述句)  拼音:chén shù jù
以平常语气,直接对主题说明表述的句子,如:「他是一位老师。」
《漢語大詞典》:千章万句(千章萬句)
犹千言万语。指书面文字。李卫公问对卷中:“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於人而已,臣当以此教诸将。”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之五:“千章万句卒非我,急走投君应已迟。”
分類:书面文字
《國語辭典》:牌票  拼音:pái piào
一种旧时下达的文书。《儒林外史》第四回:「现今奉旨禁宰耕牛,上司行来牌票甚紧,衙门里都也莫得吃。」《老残游记》第一八回:「你要我去也不难,请王大老爷先补了我的快班头儿,再标一张牌票,我就去。」
《國語辭典》:批驳(批駁)  拼音:pī bó
批评、驳斥。《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胡中立听他此言,无可批驳,便说道:『自古至今,有几个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