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9,分3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不书名
词典
书名
书名号
淡书名
银策书名
书名天下
分类词汇
论语
韩子
琴心
孝经
汉书
尔雅
茶经
鹤书
左传
典故
不书名

相关人物
霍光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2468~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

例句

神皇麒麟阁,大将不书名。 储光羲 次天元十载华阴发兵作时有郎官点发

《漢語大詞典》:书名(書名)
(1).用于书写的文字。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 郑玄 注:“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得能读之。”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兴其农业,劝其蓺事,教其语言,諭其书名,期二十年而其民可举於中央议院。”
(2).写上姓名。左传·隐公七年:“ 滕侯 卒,不书名,未同盟也。” 唐 张籍 《赠赵将军》诗:“会取 安西 将报国, 凌烟阁 上大书名。”
(3).擅长书法的名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仲翼 有书名而前辈多以为俗,然亦以配 周越 。予尝见其飞白大字数幅,亦甚工,但诚不免俗耳。”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孟 蜀 时, 王鍇 字 鱣祥 ,最著书名……昔有塔,於 乾隆 年间为雷震圯,内贮《法华经》全部,皆 鱣祥 所书。”
(4).字,别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姚信 书名 士纬 , 梁 人。”
《國語辭典》:书名号(書名號)  拼音:shū míng hào
一种标点符号。用来标明书名、篇目、歌曲名、影剧名或报纸、杂志的名称。其形式为波纹形的曲线,直行标在字行左旁,横行则在字行之下。
《漢語大詞典》:淡书名(淡書名)
指进士榜上的名字。 唐 宋 科举放榜时用淡墨书写榜文,故称。 宋 王禹偁 《赋得纸送朱严》:“前春悬作牓,应见淡书名。”参见“ 淡墨榜 ”。
《漢語大詞典》:淡墨榜
科举时代,礼部录取进士,以淡墨书榜,称“淡墨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文:“ 贞观 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进士榜头,竖黏黄纸四张,以毡笔淡墨袞转书曰‘礼部贡院’四字,或曰 文皇 顷以飞帛书之。” 宋 张洎 贾氏谭录:“ 李紆 侍郎将放举人,命笔吏勒纸书,未及填右语‘贡院’字,吏得疾暴卒。礼部令史 王昶 者亦善书, 李侍郎 召令终其事。适值 王昶 被酒已醉,昏夜之中半酣,染笔不能加墨,迨明悬榜,方始觉悟,则修改无及矣。然一榜之内,字有二体,浓淡相间,反致其妍。自后榜因模法之,遂成故事。” 宋 杨万里 《送族弟子西赴省》诗:“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
《分类字锦》:银策书名(银策书名)
贾子说林舜以金策书贤臣之名以银策书功臣忠臣之名
分类:
《分类字锦》:书名天下(书名天下)
唐书薛稷传初贞观永徽间虞世南褚遂良以书颛家后莫能继稷外祖魏徵家多藏虞褚书故锐精临仿结体遒丽遂以书名天下画又绝品
分类:外祖孙
《国语辞典》:论语(论语)  拼音:lún yǔ
书名。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问答之言,由孔门后学记录而成的书。原有《鲁论》、《齐论》、《古论》三种,《齐论》、《古论》久亡,今《论语》即《鲁论》,凡二十篇。宋时以《论语》合《大学》、《中庸》、《孟子》为四书。
《漢語大詞典》:韩子(韓子)
(1).指 战国 韩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韩子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陈书·袁宪传论:“ 韩子 称为人臣委质,心无有二。 宪 弗渝终始,良可嘉焉。”
(2).指 唐 韩愈 。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 韩子 曰:‘ 尧 以是传之 舜 , 舜 以是传之 禹 。’” 明 高启 《驱疟》诗:“ 韩子 盖有託,谁能辨其诗?”按, 韩愈 有《谴疟鬼》诗。 清 刘大櫆 《程书原传赞》:“余未识 秋官 , 秋官 一见余文,即以为今之 韩子 。” 清 董正位 《〈归震川先生全集〉序》:“ 唐 之中叶称 韩子 ,而与 韩子 同时者有 柳子厚 、 李习之 。”
(3).书名。韩非子的旧称。汉书·艺文志:“《韩子》五十五篇。名 非 , 韩 诸公子,使 秦 , 李斯 害而杀之。”
《國語辭典》:琴心  拼音:qín xīn
以琴音传达情意。《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唐。李贺〈有所思〉诗:「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国语辞典》:孝经(孝经)  拼音:xiào jīng
书名。相传为曾子弟子所作,十八章。是儒家讲孝道之书,阐发明王以孝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孔安国注。自唐玄宗注本颁行天下,孔、郑两注并废。清严可均有郑注辑本,宋邢炳疏。
《国语辞典》:汉书(汉书)  拼音:hàn shū
书名。东汉班固撰。记载西汉的历史,一百二十卷。体例分为纪、表、志、传。为二十四史之一,亦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唐颜师古注,清王先谦补注。
《國語辭典》:尔雅(爾雅)  拼音:ěr yǎ
1.书名。十九篇。相传〈释诂〉一篇,为周公所撰。其他或言为孔子、子夏、叔孙通、梁文所增补。基本上当是由汉初儒者缀辑旧文递相增益而成,为中国最古训诂名物的书。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一般语词,后十六篇专门解释各种名物术语。《尔雅》的注释有晋代郭璞注、宋代邢炳疏、清代邵晋涵的《尔雅正义》、清代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皆称精博。
2.文雅正直。《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宋。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国语辞典》:茶经(茶经)  拼音:chá jīng
书名。唐陆羽撰,三卷。详述茶的起源、制茶器具及烹饮方法等,为世界上第一本最完整的茶书。清陆廷灿有《续茶经》三卷,订正补辑,颇切实用。
《國語辭典》:鹤书(鶴書)  拼音:hè shū
一种美术字体。古时专用于徵召贤士的诏书书体,因形似鹤头,所以称为「鹤书」,汉时称为「尺一简」。后亦用以指诏书。南朝齐。孔稚圭 北山移文:「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唐。刘长卿 酬秦系诗:「鹤书犹未至,那出白云来。」
《国语辞典》:左传(左传)  拼音:zuǒ zhuàn
书名。春秋鲁太史左丘明撰。西汉刘歆始引传文解释春秋经义,列为春秋三传之一,初与春秋分行,晋杜预乃附于经,唐孔颖达作正义。也称为「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