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约讲(約講)
旧乡村基层工作人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讲读上谕》:“约讲、乡耆之不可不选也。”
《漢語大詞典》:村先生
对乡村塾师的称呼。 林纾 《闽中新乐府》:“村先生,貌足恭,训蒙《大学》《中庸》。”
《漢語大詞典》:村戏(村戲)
犹社戏。乡村演的草台戏。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鼓》套曲:“做院本把我拾掇尽,赴村戏将咱来擂一和,五音内咱须大,我教人人喜悦,箇箇脾和。”
分類:乡村
《漢語大詞典》:三大户
后周 显德 五年,令乡村中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察民家之姦盗,均民田之耗登。见文献通考·职役一。后因称耆长为三大户。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 罕 曰:‘贼者多以庄客,何以御之?’仍召每村三大户,与之帖,使人募壮丁二百。”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 嘉祐 以前,长名衙前除差三大户外,许免其餘色役。”
《國語辭典》:竹篱茅舍(竹籬茅舍)  拼音:zhú lí máo shè
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的房子。亦用以比喻乡居简朴的生活环境。《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
《漢語大詞典》:五猖会(五猖會)
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所作的迎神赛会活动。各地形式不一。 绍兴 每年农历七月半左右举行,以祈求人寿年丰。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要到 东关 去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漢語大詞典》:乡佣(鄉傭)
乡农、乡村雇工。 严复 《主客平议》:“比者学子乡佣之蠢蠢,有明徵矣。”
分類:乡村雇工
《漢語大詞典》:厢村(廂村)
城郊的乡村。明史·高杰传:“ 杰 攻城急,日掠厢村妇女,民益恶之。”
分類:城郊乡村
《国语辞典》:群体医疗执业中心(群体医疗执业中心)  拼音:qún tǐ yī liáo zhí yè zhōng xīn
行政院卫生署为提升偏远乡村医疗保健服务水准,方便当地民众就医,于民国七十二年七月起逐年所设立的单位。除利用原有卫生所,充实医疗保健设备外,并由各地教学医院支援医师,开办门诊。简称为「群医中心」。
《国语辞典》: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进大观园)  拼音:liú lǎo lao jìn dà guān yuán
本指清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中的乡村寡妇刘姥姥,进入贾府大观园时,对事事物物无不感到新奇的经过情形。见《红楼梦》第四四回。后比喻人初次到某场所,对事事皆感到新奇,或用来取笑别人没见过世面。如:「小学生参观故宫博物院时,就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般,对什么都好奇。」
《国语辞典》:乡野传奇(乡野传奇)  拼音:xiāng yě chuán qí
流传在乡村原野的奇异鬼怪传说。
《国语辞典》:田园诗人(田园诗人)  拼音:tián yuán shī rén
喜描写乡村生活及自然景物的诗人。大都不满现状,退居乡野,遁隐山林,以歌咏自然生活,寄托自己不同流合污的精神,表现出隐逸避世的思想。如东晋陶渊明、古希腊诗人狄奥克利斯等为田园诗人的代表。
《国语辞典》:田园文学(田园文学)  拼音:tián yuán wén xué
描写乡村人物故事或风光景物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国语辞典》:都市化  拼音:dū shì huà
人口由乡村向都市集中,导致都市人口增加、都市区域扩张的过程。
《漢語大詞典》:钻灯棚(鑽燈棚)
谓乡村夫妇灯市日进城游逛。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绍兴灯景:“乡村夫妇多在白日进城,乔乔画画,东穿西走,曰‘钻灯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