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强告化
指强行索讨的乞丐。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一种‘强告化’又叫‘流民’者,平素非常之凶,现在亦只得屈服于农会之下。”
《漢語大詞典》:贱丐(賤丐)
乞丐。以其低贱,故称。 清 钮琇 觚賸·雪遘:“自称昔年贱丐,非遇先生,何有今日?”
分類:乞丐低贱
《漢語大詞典》:教化头(教化頭)
乞丐。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呀,怎么我家解典库门首立着个教化头。”《水浒传》第四九回:“ 毛太公 道:‘我家比你家,各有内外,你看这两箇教化头倒来无礼。’”
分類:乞丐
《國語辭典》:瓦罐  拼音:wǎ guàn
1.提水的器具。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二折:「则你是个腌腌臜臜泼婆娘,少不得瓦罐儿打翻在井水底。」
2.乞丐的用具。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你若提著一个瓦罐还家来,我可也怨不的你。」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二折:「你把那摇槌来悬,瓦罐来擎。绕闾檐,乞残剩。」
《漢語大詞典》:行丐
亦作“ 行匄 ”。
(1).路过的乞丐。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异胎:“有生儿一头两面,双耳四足,男女皆具者,其家怪之,弃於市河中。行丐收之,人有求观者,索钱一文。”
(2).犹行乞。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贫民往往食人殍,死者相望,官日载数车出城,一夕,皆剐食其肉浄尽。縉绅士女多行匄于街,民间有食其子。” 梁启超 《论国家之目的》:“如是而犹不可,则弱者行匄,强者为盗,闤闠行旅,始骚然矣。”
《國語辭典》:都子  拼音:dū zǐ
戏曲中对乞丐的俗称。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一折:「(丑扮都子开门科云)是谁唤门哩。(正末云)我来讨一把火儿来。」
分類:乞丐
《國語辭典》:化子  拼音:huā zi
乞丐。也称为「叫花子」。
《國語辭典》:莲花落(蓮花落)  拼音:lián huā lào
旧时乞丐所唱的歌曲。后发展成曲艺的一种,有专业演唱者,用竹皮按拍,常以「莲花落,落莲花」为尾声,内容多民间传说。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没奈何,我唱个莲花落,讨些儿饭吃咱。」《红楼梦》第五四回:「然后又命小戏子打了一回莲花落。」也作「落子」、「哩嗹花儿」、「哩嗹」、「莲花乐」。
《國語辭典》:火房  拼音:huǒ fáng
1.厨房。如:「客人太多,他在火房里忙得不可开交。」《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宋御史唤至后厅,火房内赏茶吃。等写了回帖,装于套内封了,又赏了春鸿三钱银子。」
2.指专司炊事的人。如:「客人到齐了,快催火房上菜!」
3.暖室。如:「外面好冷,快进火房来取暖!」
4.旧称收容乞丐的住所。
《漢語大詞典》:养病坊(養病坊)
唐 开元 时由官府设置属寺僧经营的收容流寓乞丐及残疾人的场所。旧唐书·武宗纪:“悲田养病坊,缘僧尼还俗,无人主持,恐残疾无以取给,两京量给寺田賑济。” 宋 阮阅 诗话总龟·讥诮中:“时有人作诗曰:谁谓调元地,翻成养病坊。”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养济院育婴堂义冢地
《漢語大詞典》:佣丐(傭丐)
佣人和乞丐。泛指地位卑下和贫穷的人。 唐 柳宗元 《师友箴》:“道苟在焉,佣丐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 清 赵翼 《山行杂诗》之四:“尚有佣丐者,无地可把锄。”
《国语辞典》:哩嗹  拼音:lī lián
旧日乞丐所唱的歌曲。参见「莲花落」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昼无饘粥夜无眠,落得街头唱哩嗹。」
《漢語大詞典》:窃乞(竊乞)
盗贼和乞丐。 清 唐甄 潜书·思愤:“天降疾恶,甚於刖劓之刑;天降忧贫,甚於流窜之罚。其於愚人,则流於佣隶,入於窃乞。其於才人,则流於徼幸,入於奸乱。”
分類:盗贼乞丐
《國語辭典》:悲田院  拼音:bēi tián yuàn
救济老弱废疾者的机构。唐代设悲田养病坊,由僧人主持,悲田院是沿悲田养病坊而来。《旧唐书。卷一八。武宗本纪》:「悲田养病坊,缘僧尼还俗,无人主持,……」《通俗编。地理》:「悲田,释典以供父母田为恩田,供佛为敬田,施贫穷为悲田。」至宋元时,称贫民、乞丐的收容所为「悲田院」。后引申为乞丐收容所,或乞丐聚居的地方。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恰便似饿狼般撞入肥羊圈,乞儿般闹了悲田院。」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少不的悲田院里学那一声叫爹妈。」也作「卑田院」、「悲天院」。
《國語辭典》:叫街  拼音:jiào jiē
在街上大声喊叫乞食。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你著我叫街,倒不识羞,我好歹也是财主人家女儿。」《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小贱人,你可见那叫街的丫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