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13,分16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九畹
九围
九五
九霞光
九霞奇酝(又作:九霞觞)
九仙
九叙重歌
九疑夙驾
九仪
九斿
九原
九原唤起
九原可作(又作:九原起)
九酝
九真君
典故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东汉·王逸注:「十二亩曰畹,或曰田之长为畹也。」

例句

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 韩愈 合江亭

典故

《毛诗正义》卷二十之四〈商颂·长发〉~800~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圣敬日跻。昭假??,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遒。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汉·毛亨传:「九围,九州也」。唐·孔颖达疏:「谓九州为九围者,盖以九分天下,各为九处,规围然,故谓之九围也。」
典故

《周易注疏》卷一〈乾〉~0~
「九五,飞龙在天,立见大人。」唐·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
《诗经·国风·邶风》卷第二—二《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例句

九五当乾德,三千应瑞符。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典故
九霞光


《水经注疏》卷一〈河水〉~0~
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昆崙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星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东,名曰昆崙宫。其处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似如一。渊精之阙,光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烛日晖,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真官仙灵之所宗。」
典故
九霞奇酝
 

《太平广记》卷四十〈神仙四十·许碏〉~255~
许碏,自称高阳人也。少为进士,累举不第。晚学道于王屋山,周游五岳名山洞府。后从峨眉山经两京,复自襄汴,来抵江淮,茅山天台,四明仙都,委羽武夷,霍桐罗浮,无不遍历。到处,皆于石崖峭壁人不及处题云:「许孳自峨眉山寻偃月子到此。」睹笔踪者,莫不叹其神异,竟莫详偃月子也。后多游芦江间,常醉吟曰:「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好事者或诘之。曰:「我天仙也。方在昆仑就宴,失仪见谪。」人皆笑之,以为风狂。后当春景,插花满头,把花作舞,上酒家楼醉歌,升云飞去。
典故

《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道教三洞宗元〉
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其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真、圣二境,其号次第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而为次第。
典故
九叙重歌

相关人物
夏禹


《尚书》卷四〈虞书·大禹谟〉~52~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乾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火、水、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旧题汉·孔安国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叙皆可歌乐,乃德政之致。」
典故
九疑夙驾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36~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苟中情其好脩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汉·王逸注:「翳,蔽也。缤,盛也。九疑,舜所葬也。言巫咸得己椒糈,则将百神蔽日来下;舜又使九疑之神,纷然来迎,知己之志也。疑,一作嶷。」
典故

《周礼注疏》卷十八〈春官宗伯·大宗伯〉~278~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沈祭山林川泽。以?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帅执事而卜日宿。视涤濯。莅玉鬯。省牲镬。奉玉齍。诏大号。治其大礼。诏相王之大礼。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大宾客。则摄而载果。朝觐会同。则为上相。大丧亦如之。王哭诸侯亦如之。王命诸侯。则傧。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王大封。则先告后土。乃颁祀于邦国都家乡邑。汉·郑玄注:「每命异仪,贵贱之位乃正。《春秋》、《传》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典故

《周礼注疏》卷三十七〈秋官司寇·大行人〉~562~
上公之礼。执桓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樊缨九就。贰车九乘。介九人。礼九牢。汉·郑玄注:「常,旌旗也。斿,其属幓垂者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叔誉
 
赵文子(赵武)


《礼记注疏》卷十〈檀弓〉~99~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叔誉曰:「其阳处父乎?」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馀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东汉·郑玄注:「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作『原』。」

简释

九原:指墓地。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唐杜甫《哭长孙侍御》:“惟余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例句

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杜甫 哭长孙侍御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

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 顾况 酅公合祔挽歌

典故
九原唤起

相关人物
赵文子(赵武)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赵文子称贤随武子〉~47~
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文子曰:「夫阳子行廉直于晋国,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子曰:「夫舅犯见利而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其随武子乎!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阿而退。」三国吴·韦昭注:「『原』,当作『京』也。京,晋墓地。」
《礼记注疏》卷十〈檀弓〉~97~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汉·郑玄注:「全要领者,免于刑诛也。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为『原』。」
典故 
九原起

相关人物
叔向
 
赵文子(赵武)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赵文子称贤随武子〉~47~
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

简释

九原可作:喻死者再生。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玡邴曼容。”


例句

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玡邴曼容。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九原自此无因见,反复遗踪泪万行。 罗隐 箧中得故王郎中书

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 罗隐 咏史

典故

《昭明文选》卷四〈赋乙·京都中·南都赋〉~55~
若其厨膳,则有华芗重秬,滍皋香粳,归雁鸣鵽,黄稻鲜鱼,以为芍药酸甜滋味,百种千名。春卵夏笋,秋韭冬菁苏榝紫姜,拂彻膻腥。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醪敷径寸,浮蚁若蓱。其甘不爽,醉而不酲。唐·李善注引《魏武集·上九酝酒奏》曰:「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唐·刘良注:「九酝,十旬,皆酒名。」
《西京杂记》卷一~07~
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酝,一名醇酎。
典故
九真君


《黄庭内景经》
「泥丸九真皆有房。」《注》:「三元隐化则成三宫,三三如九,故有三丹田,又有三洞房,合上元为九宫,中有九真君。」

例句

茜璨玉琳华,翱翔九真君。 李商隐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

《漢語大詞典》:九畹
《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王逸 注:“十二亩曰畹。”一说,田三十亩曰畹。见说文。后即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唐 杨炯 《幽兰赋》:“尔乃丰茸十步,绵连九畹。” 元 张昱 《赵松雪墨兰》诗:“ 玉庐 墨妙世无同,九畹高情更所工。” 明 唐寅 《和沈石田落花诗》之三十:“五更飞梦环 巫峡 ,九畹招魂费 楚 词。” 清 秋瑾 《兰花》诗:“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漢語大詞典》:九围(九圍)
(1).九州。《诗·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 孔颖达 疏:“谓九州为九围者,盖以九分天下,各为九处,规围然,故谓之九围也。”《隋书·西域传·高昌》:“自我皇 隋 ,平一宇宙,化偃九围,德加四表。” 唐 柳宗元 《祭独孤氏丈母文》:“名播九围,望高群士。”云笈七籤卷九六:“咄嗟天地外,九围皆吾家。”
(2).重围。 南朝 梁元帝 《祀五相庙》诗:“ 楚 关开六塞, 吴 兵入九围。”
分類:九州
《國語辭典》:九五  拼音:jiǔ wǔ
九,阳数,《易经》中以⚊表示。五为卦中自下而上的第五个爻位。《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比喻君位。《旧唐书。卷一九四。突厥传上》:「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朕又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三国演义》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漢語大詞典》:九霞觞(九霞觴)
亦称“ 九霞巵 ”。 1.酒杯名。常借指美酒。 唐 许碏 《醉吟》诗:“ 閬苑 花前是醉乡,误翻 王母 九霞觴。” 宋 杨万里 《宿庐山栖贤寺示如清长老》诗:“方丈 祝融 抹轻黛,羣仙遥劝九霞觴。” 宋 文天祥 《端午初度》:“ 楚 囚一杯水,胜似九霞巵。” 明 李东阳 《周少卿双寿堂》诗:“御璽重封五花誥,大官屡出九霞觴。”
(2).曲调名。宋史·乐志十七:“ 太宗 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剙新声者,总三百九十……越调《九霞觴》、双调《朝八蛮》、大石调《清夜游》。”
《漢語大詞典》:九仙
(1).九类仙人。 南朝 梁武帝 《登名山行》:“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云笈七籤卷三:“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火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
(2).泛指众仙。 唐太宗 《望终南山》诗:“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唐 顾况 《曲龙山歌》:“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分類:仙人众仙
《漢語大詞典》:九仪(九儀)
(1).天子接待不同来朝者而制定的九种礼节。周礼·秋官·大行人:“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 郑玄 注:“九仪,谓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公、卿、大夫、士也。”后称朝见天子之礼为九仪。 唐 李纾 《让皇帝庙乐章·亚献终献》:“秩礼有序,和音既同。九仪不忒,三揖将终。”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2). 周 代对九种命官的授命仪式。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
(3).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毛 传:“九十其仪,言多仪也。”后因以“九仪”指聘嫁的仪节。 北周 庾信 《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百两言归,九仪从聘。”
《漢語大詞典》:九斿
见“ 九旒 ”。
《國語辭典》:九旒  拼音:jiǔ liú
1.古代旌旗上的九条丝织垂饰。《礼记。乐记》:「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参旗九旒,从风飘扬。」
2.古代冠冕上的九串垂珠。《文选。曹植。七启》:「九旒之冕,散耀垂文;华组之缨,从风纷纭。」
《國語辭典》:九原  拼音:jiǔ yuán
1.九州大地。《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2.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后泛指墓地。唐。韦庄〈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冢多。」唐。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3.九泉,人死后居住的地方。宋。苏轼 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与我事母养子,才是本等。我在九原亦可瞑目。」
《國語辭典》:九原可作  拼音:jiǔ yuán kě zuò
语本《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后用于设想死者复生。有悼念及景仰其人之意。唐。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琊邴曼容。」
分類:设想再生
《漢語大詞典》:九酝(九醖)
一种经过重酿的美酒。西京杂记卷一:“ 汉 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醖、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醖,一名醇酎。” 汉 张衡 《南都赋》:“酒则九醖甘醴,十旬兼清。”拾遗记·晋时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张华 为九醖酒,以三薇渍麴糵……糵用水渍麦三夕而萌芽,平旦鸡鸣而用之,俗人呼为‘鸡鸣麦’。以之酿酒,醇美,久含令人齿动;若大醉,不叫笑摇荡,令人肝肠消烂,俗人谓为‘消肠酒’。” 唐 元稹 《西凉伎》诗:“ 哥舒 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醖当前头。”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三折:“九醖酒光斟琥珀,三山鸞凤舞翩蹮。” 明 王世贞 《罢官杂言则鲍明远体》诗之八:“饮用葡萄九醖清泠之美酒,焚用都梁百和旖旎之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