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12,分161页显示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一夏九旬
二九韵
二九五部
二十九有
二十九种庄严
七处九会
七转九例
八九二识
八宗九宗
八家九宗
八叶九尊
九十八使
九十八随眠
九十六术
佛类词典(续上)
一九之生一夏九旬
二九韵
二九五部
二十九有
二十九种庄严
七处九会
七转九例
八九二识
八宗九宗
八家九宗
八叶九尊
九十八使
九十八随眠
九十六术
一九之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九品往生也。迦才净土论上曰:「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
【佛学常见辞汇】
谓极乐世界九品往生。
(术语)谓九品往生也。迦才净土论上曰:「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
【佛学常见辞汇】
谓极乐世界九品往生。
一夏九旬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之九十日。为夏安居之日数。略曰一夏。
【佛学常见辞汇】
一次结夏安居的日数是九十天,即由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
(术语)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之九十日。为夏安居之日数。略曰一夏。
【佛学常见辞汇】
一次结夏安居的日数是九十天,即由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
二九韵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示动词之变化,名为丁岸哆声,有十八之不同,名为二九韵。寄归传四曰:「二九韵者,明上中下尊卑彼此之别,言有十八不同,名丁岸哆声也。」(参见:底彦多)
(术语)梵语示动词之变化,名为丁岸哆声,有十八之不同,名为二九韵。寄归传四曰:「二九韵者,明上中下尊卑彼此之别,言有十八不同,名丁岸哆声也。」(参见:底彦多)
二九五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宗,计有二九十八部之分派,又律宗有五部之分派。
(术语)小乘之宗,计有二九十八部之分派,又律宗有五部之分派。
二十九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二十九生也。(参见:有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言六阴十三入十九界,谓事物之绝无也。初果圣者以二十八有为极度,无第二十九有。十住毗婆沙论一曰:「人得须陀洹道(即初果),善闭三恶道门。见法入法得法,住坚牢法不可倾动。究竟至涅槃,断见谛所断法故心大欢喜,设使睡眠懒惰不至二十九有。」
(名数)二十九生也。(参见:有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言六阴十三入十九界,谓事物之绝无也。初果圣者以二十八有为极度,无第二十九有。十住毗婆沙论一曰:「人得须陀洹道(即初果),善闭三恶道门。见法入法得法,住坚牢法不可倾动。究竟至涅槃,断见谛所断法故心大欢喜,设使睡眠懒惰不至二十九有。」
二十九种庄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庄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亲之净土论,观察弥陀之净土,明二十九种之庄严。其中净土之依报,即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净土之正报,即众生世间清净,有十二种。依报十七种者:一清净庄严,胜过三界有漏之秽土而无漏清净也。二量庄严,究竟如虚空无边际也。三性庄严,依正道之大慈悲无漏之善根,随顺法性而生起之净土也。四形相庄严,净土清净,光明满足,如明镜日月轮也。五种种事庄严,备诸珍宝,具足妙庄严也。六妙色庄严,无垢光燄炽盛明净曜世间也,七触庄严,庄严净土之种种珍宝柔软,触之者生胜乐也。八三种庄严,水上与地上及虚空之三处庄严也。九雨庄严,雨宝衣宝华,无量之妙香普薰也。十光明庄严,佛慧明净之日除世之痴冥也。十一妙声庄严,净土妙声深远,善闻于十方也。十二主庄严,正觉之阿弥陀,为法王善住持也。十三眷属庄严。诸菩萨众由如来正觉之华化生也。十四受用庄严,受用大乘之法昧、禅味、三昧味也。十五无诸难庄严,永离身心苦恼,受乐无间断也。十六大义门庄严,净土是大乘善根界,一切平等清净无讥嫌之名言,又无女人与六根不具者及二乘与一讥嫌实体,众生普为大乘之萨埵,一味平等也。大义门者谓净土为通大乘义利之门户也。十七一切所求满足庄严。众生之所愿乐一切能满足也。正报之十二分为二种,佛有八种,菩萨有四种。佛之八种者,一座庄严,无量之大宝王微妙之净华台也。二身业庄严,相好之光一寻,超于色像群生也。三口业庄严,如来微妙之梵响闻于十方也。四心业庄严,同地水火风空于无分别也。五大众庄严,彼土之人天圣众,皆成就大乘善根由如来清净之智海而生也。六上首庄严,阿弥陀佛,于净土为上首,如须弥山王胜妙,无有超过者也。七主庄严,阿弥陀佛,为彼土之教主,天人丈夫之众,恭敬瞻仰也。八不虚作庄严,佛之本愿力非虚设,遇之无空过者,必能令速满足功德之大宝海也。菩萨之四种庄严者:一不动本处遍至十方供养化生庄严,二一念一时遍至佛会利益群生庄严,三一切世界赞叹诸佛庄严,四无三宝处示法庄严也。此二十九种皆由弥陀之愿心而庄严者。见净土论。
(名数)(参见:庄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亲之净土论,观察弥陀之净土,明二十九种之庄严。其中净土之依报,即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净土之正报,即众生世间清净,有十二种。依报十七种者:一清净庄严,胜过三界有漏之秽土而无漏清净也。二量庄严,究竟如虚空无边际也。三性庄严,依正道之大慈悲无漏之善根,随顺法性而生起之净土也。四形相庄严,净土清净,光明满足,如明镜日月轮也。五种种事庄严,备诸珍宝,具足妙庄严也。六妙色庄严,无垢光燄炽盛明净曜世间也,七触庄严,庄严净土之种种珍宝柔软,触之者生胜乐也。八三种庄严,水上与地上及虚空之三处庄严也。九雨庄严,雨宝衣宝华,无量之妙香普薰也。十光明庄严,佛慧明净之日除世之痴冥也。十一妙声庄严,净土妙声深远,善闻于十方也。十二主庄严,正觉之阿弥陀,为法王善住持也。十三眷属庄严。诸菩萨众由如来正觉之华化生也。十四受用庄严,受用大乘之法昧、禅味、三昧味也。十五无诸难庄严,永离身心苦恼,受乐无间断也。十六大义门庄严,净土是大乘善根界,一切平等清净无讥嫌之名言,又无女人与六根不具者及二乘与一讥嫌实体,众生普为大乘之萨埵,一味平等也。大义门者谓净土为通大乘义利之门户也。十七一切所求满足庄严。众生之所愿乐一切能满足也。正报之十二分为二种,佛有八种,菩萨有四种。佛之八种者,一座庄严,无量之大宝王微妙之净华台也。二身业庄严,相好之光一寻,超于色像群生也。三口业庄严,如来微妙之梵响闻于十方也。四心业庄严,同地水火风空于无分别也。五大众庄严,彼土之人天圣众,皆成就大乘善根由如来清净之智海而生也。六上首庄严,阿弥陀佛,于净土为上首,如须弥山王胜妙,无有超过者也。七主庄严,阿弥陀佛,为彼土之教主,天人丈夫之众,恭敬瞻仰也。八不虚作庄严,佛之本愿力非虚设,遇之无空过者,必能令速满足功德之大宝海也。菩萨之四种庄严者:一不动本处遍至十方供养化生庄严,二一念一时遍至佛会利益群生庄严,三一切世界赞叹诸佛庄严,四无三宝处示法庄严也。此二十九种皆由弥陀之愿心而庄严者。见净土论。
七处九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十卷华严经,七处九会之说也。(参见:华严经)
(术语)八十卷华严经,七处九会之说也。(参见:华严经)
七转九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转,又曰七声,亦曰七例。依语尾之变化知体业等之差别者,谓之苏漫多声Sub-anta(名词),九例又名二九韵,丁彦多声Tin%-anta(动词),十八种之变化也。(参见:苏槃多)
(术语)七转,又曰七声,亦曰七例。依语尾之变化知体业等之差别者,谓之苏漫多声Sub-anta(名词),九例又名二九韵,丁彦多声Tin%-anta(动词),十八种之变化也。(参见:苏槃多)
八九二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性宗所立九识中第八之阿梨耶识与第九之庵摩罗识也。
(术语)法性宗所立九识中第八之阿梨耶识与第九之庵摩罗识也。
八宗九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八家九宗同。
(名数)与八家九宗同。
八家九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家者,俱舍等之八宗也,再加禅,称为九宗。净土门总称他门之名目。
(名数)八家者,俱舍等之八宗也,再加禅,称为九宗。净土门总称他门之名目。
八叶九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八叶莲台)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八叶莲台)
(术语)(参见:八叶莲台)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八叶莲台)
九十八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使又名随眠。皆为烦恼之异名。小乘俱舍以见思之惑立九十八使。(参见:思条及九十八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俱舍之见思二惑总数也。
【佛学次第统编】
由见思二惑,分别三界有九十八使。九十八使,即九十八随眠。谓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十使。
一、见惑八十八使 谓欲界三十二,色无色界各二十八,成八十八也。
一、欲界三十二 谓苦下十,集灭下各七,道下八,成三十二也。
一、苦下十 贪、瞋、痴、慢、疑、身、边、见、取、戒。
二、集下七 贪、瞋、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三、灭下七 贪、瞋、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四、道下八 贪、瞋、痴、慢、疑、见、取、戒(缺身、边)。
二、色界二十八 谓苦下九,集下六,灭下六,道下七,成二十八也。
一、苦下九 贪、痴、慢、疑、身、边、见、取、戒(缺瞋)。
二、集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瞋、身、边、戒)。
三、灭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瞋、身、边、戒)。
四、道下七 贪、痴、慢、疑、见、取、戒(缺瞋、身、边)。
三、无色界亦二十八,同于色界。
二、思惑十使 谓欲界下四,色无色界下各三,而成十也。
一、欲界下四 贪、瞋、痴、慢。
二、色界下三 贪、痴、慢。
三、无色界下三 贪、痴、慢。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欲界有贪瞋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种思惑,三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术语)使又名随眠。皆为烦恼之异名。小乘俱舍以见思之惑立九十八使。(参见:思条及九十八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俱舍之见思二惑总数也。
【佛学次第统编】
由见思二惑,分别三界有九十八使。九十八使,即九十八随眠。谓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十使。
一、见惑八十八使 谓欲界三十二,色无色界各二十八,成八十八也。
一、欲界三十二 谓苦下十,集灭下各七,道下八,成三十二也。
一、苦下十 贪、瞋、痴、慢、疑、身、边、见、取、戒。
二、集下七 贪、瞋、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三、灭下七 贪、瞋、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四、道下八 贪、瞋、痴、慢、疑、见、取、戒(缺身、边)。
二、色界二十八 谓苦下九,集下六,灭下六,道下七,成二十八也。
一、苦下九 贪、痴、慢、疑、身、边、见、取、戒(缺瞋)。
二、集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瞋、身、边、戒)。
三、灭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瞋、身、边、戒)。
四、道下七 贪、痴、慢、疑、见、取、戒(缺瞋、身、边)。
三、无色界亦二十八,同于色界。
二、思惑十使 谓欲界下四,色无色界下各三,而成十也。
一、欲界下四 贪、瞋、痴、慢。
二、色界下三 贪、痴、慢。
三、无色界下三 贪、痴、慢。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欲界有贪瞋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种思惑,三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九十八随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于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于三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之欲界有三十六种。色无色无瞋,故于五部减之,各有三十一种。故为九十八种。盖见惑八十八使,加修惑之十随眠也。出于阿毗达磨发智论五,大毗婆沙论四十六,俱舍论十九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十随眠分见道所断与修道所断之二,其见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之四谛而分八十八,修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而分十,因得九十八之数。
(术语)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于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于三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之欲界有三十六种。色无色无瞋,故于五部减之,各有三十一种。故为九十八种。盖见惑八十八使,加修惑之十随眠也。出于阿毗达磨发智论五,大毗婆沙论四十六,俱舍论十九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十随眠分见道所断与修道所断之二,其见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之四谛而分八十八,修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而分十,因得九十八之数。
九十六术
【佛学大辞典】
(名数)九十六种之外道也。三论玄义曰:「九十六术,栖火宅为净道,五百异部,萦(参见:网为泥洹。」见外道)
【佛学常见辞汇】
九十六种外道的学术。
(名数)九十六种之外道也。三论玄义曰:「九十六术,栖火宅为净道,五百异部,萦(参见:网为泥洹。」见外道)
【佛学常见辞汇】
九十六种外道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