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92,分133页显示 上一页 87 88 89 90 91 93 94 95 96 下一页
摄意音乐
伎乐
技乐
苦乐二果
离一切苦依究竟乐
三种圆满安乐
四种大乐──涅槃四种大乐
四事先苦后乐
五种可爱乐法──国王五种可爱乐法
六种意乐
快乐心
破世间乐邪见
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成就意乐圆满
佛类词典(续上)
触乐摄意音乐
伎乐
技乐
苦乐二果
离一切苦依究竟乐
三种圆满安乐
四种大乐──涅槃四种大乐
四事先苦后乐
五种可爱乐法──国王五种可爱乐法
六种意乐
快乐心
破世间乐邪见
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成就意乐圆满
触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于触对而发乐情者。如男女之身分相触。
(术语)依于触对而发乐情者。如男女之身分相触。
摄意音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音乐能摄人心,使住于一缘,故云摄意。大日经二曰:「秦摄意音乐。」同疏八曰:「言摄意者,如世人见微妙色声,心为文醉,情有所注,不复异缘。今此金刚伎乐,能感人心,亦复如是。」
(术语)音乐能摄人心,使住于一缘,故云摄意。大日经二曰:「秦摄意音乐。」同疏八曰:「言摄意者,如世人见微妙色声,心为文醉,情有所注,不复异缘。今此金刚伎乐,能感人心,亦复如是。」
伎乐
【佛学常见辞汇】
音乐。
音乐。
技乐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妓乐)
(参见:妓乐)
苦乐二果
【佛学次第统编】
善恶之业既作,所成之报难逃。有如是因者,即有如是之果。果者果报,有苦乐二种:
一、苦果 身心所受苦之果报也。由于恶业而生,总言生死之果报,皆为苦。若分别之,生于天上,则为乐果;生于地下,则为苦果;生于人界,则苦乐相均。
二、乐果 身心所受乐之果报也。由于善业而生,总言生死之果报皆非乐。但分别比较之,则地下苦,天上乐,人则苦乐相杂也。
善恶之业既作,所成之报难逃。有如是因者,即有如是之果。果者果报,有苦乐二种:
一、苦果 身心所受苦之果报也。由于恶业而生,总言生死之果报,皆为苦。若分别之,生于天上,则为乐果;生于地下,则为苦果;生于人界,则苦乐相均。
二、乐果 身心所受乐之果报也。由于善业而生,总言生死之果报皆非乐。但分别比较之,则地下苦,天上乐,人则苦乐相杂也。
离一切苦依究竟乐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间分别比较,善道乐,恶道苦。但如实言之,生死之果报皆苦也。所谓三界火宅,谁得而安是也。惟有出世,乃得真乐。所谓究竟之乐,非一切苦乐比较之乐也。依此究竟之乐,须离一切之苦。
就世间分别比较,善道乐,恶道苦。但如实言之,生死之果报皆苦也。所谓三界火宅,谁得而安是也。惟有出世,乃得真乐。所谓究竟之乐,非一切苦乐比较之乐也。依此究竟之乐,须离一切之苦。
三种圆满安乐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成就加行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于净戒中,不敢毁犯,于身语意,清净无染,若有过失,即能忏悔,令其戒体圆满无亏,是名成就加行圆满。
〔二、成就意乐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为法出家,不为活命。但为求无上菩提及求大涅槃乐,勇猛精进,不生懈怠之心,不杂众恶之法,不受当来生老病死之苦,是名成就意乐圆满。(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成就宿因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于宿世中曾修福善,故于今生种种资身之具,悉无匮乏;复能为他广行惠施,心不悭吝,是名成就宿因圆满。
(出瑜伽师地论)
〔一、成就加行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于净戒中,不敢毁犯,于身语意,清净无染,若有过失,即能忏悔,令其戒体圆满无亏,是名成就加行圆满。
〔二、成就意乐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为法出家,不为活命。但为求无上菩提及求大涅槃乐,勇猛精进,不生懈怠之心,不杂众恶之法,不受当来生老病死之苦,是名成就意乐圆满。(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成就宿因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于宿世中曾修福善,故于今生种种资身之具,悉无匮乏;复能为他广行惠施,心不悭吝,是名成就宿因圆满。
四种大乐──涅槃四种大乐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三、大知乐〕,谓诸佛如来有大智慧,于一切法悉知悉见,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四、不坏乐〕,谓如来之身,非烦恼无常之身,犹如金刚不能毁坏。身不坏故,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出大涅槃经)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三、大知乐〕,谓诸佛如来有大智慧,于一切法悉知悉见,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四、不坏乐〕,谓如来之身,非烦恼无常之身,犹如金刚不能毁坏。身不坏故,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四事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先苦后乐。
〔三、坐禅念定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坐禅念定,由禅定力,则能次第入诸三昧,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坐禅念定先苦后乐。(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数出入息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数出入息,自然摄诸散乱,心得寂静,安住正理,与定相应;由此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数出入息先苦后乐。
(出增一阿含经)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先苦后乐。
〔三、坐禅念定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坐禅念定,由禅定力,则能次第入诸三昧,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坐禅念定先苦后乐。(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数出入息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数出入息,自然摄诸散乱,心得寂静,安住正理,与定相应;由此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数出入息先苦后乐。
五种可爱乐法──国王五种可爱乐法
【三藏法数】
(出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一、恩养苍生可爱乐法〕,谓国王能布德施仁,利济群生,使各遂其性,咸归治化。是以普天之下,咸被恩泽,无不爱乐也。
〔二、英勇具足可爱乐法〕,谓国王英武神授,智勇天锡,德覆万邦,威加四海。未降伏者,能降伏之;已降伏者,能摄护之。是以普天之下,畏威怀德,无不爱乐也。
〔三、善权方便可爱乐法〕,谓国王智谋机变,神用莫测,于柔顺服从者,方便而保爱之;强戾梗化者,则方便而制伏之。是以普天之下,畏威怀德,无不爱乐也。(梗化者,谓强梗弗顺化也。)
〔四、正受境界可爱乐法〕,谓国王善能筹量府库储蓄多寡,以仁爱心赐与亲族人民。凡疾病者,令医治之;贫乏者,悉赈济之。是以普天之下,咸被恩泽,无不爱乐也。
〔五、勤修善法可爱乐法〕,谓国王具足净信,能信过去未来善不善业人天果报,修习正因,以證圣果。是以普天之下,尊仰效慕,无不爱乐也。
(出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一、恩养苍生可爱乐法〕,谓国王能布德施仁,利济群生,使各遂其性,咸归治化。是以普天之下,咸被恩泽,无不爱乐也。
〔二、英勇具足可爱乐法〕,谓国王英武神授,智勇天锡,德覆万邦,威加四海。未降伏者,能降伏之;已降伏者,能摄护之。是以普天之下,畏威怀德,无不爱乐也。
〔三、善权方便可爱乐法〕,谓国王智谋机变,神用莫测,于柔顺服从者,方便而保爱之;强戾梗化者,则方便而制伏之。是以普天之下,畏威怀德,无不爱乐也。(梗化者,谓强梗弗顺化也。)
〔四、正受境界可爱乐法〕,谓国王善能筹量府库储蓄多寡,以仁爱心赐与亲族人民。凡疾病者,令医治之;贫乏者,悉赈济之。是以普天之下,咸被恩泽,无不爱乐也。
〔五、勤修善法可爱乐法〕,谓国王具足净信,能信过去未来善不善业人天果报,修习正因,以證圣果。是以普天之下,尊仰效慕,无不爱乐也。
六种意乐
【三藏法数】
(出摄大乘论)
谓菩萨修习一切法门,皆须作意欣乐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广大意乐〕,谓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奉施如来;复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现世得證佛果,犹无厌足,是名广大意乐。(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二、长时意乐〕,谓菩萨行于六度,乃至现世得證佛果,心常好乐,无有间息,是名长时意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三、欢喜意乐〕,谓菩萨能以六度饶益有情,由此所作,心生欢喜,是名欢喜意乐。
〔四、荷恩意乐〕,荷,负也。谓菩萨以此六度饶益有情,不见自身于彼有恩,是名荷恩意乐。
〔五、大志意乐〕,谓菩萨即以如是六度,所集善根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令其同得胜果,是名大志意乐。
〔六、纯善意乐〕,谓菩萨复以如是六度,所集善根功德,共诸众生回求佛果,心无间杂,是名纯善意乐。
(出摄大乘论)
谓菩萨修习一切法门,皆须作意欣乐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广大意乐〕,谓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奉施如来;复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现世得證佛果,犹无厌足,是名广大意乐。(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二、长时意乐〕,谓菩萨行于六度,乃至现世得證佛果,心常好乐,无有间息,是名长时意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三、欢喜意乐〕,谓菩萨能以六度饶益有情,由此所作,心生欢喜,是名欢喜意乐。
〔四、荷恩意乐〕,荷,负也。谓菩萨以此六度饶益有情,不见自身于彼有恩,是名荷恩意乐。
〔五、大志意乐〕,谓菩萨即以如是六度,所集善根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令其同得胜果,是名大志意乐。
〔六、纯善意乐〕,谓菩萨复以如是六度,所集善根功德,共诸众生回求佛果,心无间杂,是名纯善意乐。
快乐心
【三藏法数】
谓菩萨为诸众生贫乏困苦、无所依怙,即起大慈之心,利济摄受,平等饶益,令彼之心各得快乐也。
谓菩萨为诸众生贫乏困苦、无所依怙,即起大慈之心,利济摄受,平等饶益,令彼之心各得快乐也。
破世间乐邪见
【三藏法数】
谓人若言无罪福报,亦无如来等贤圣,因起此邪见,舍善为恶,当堕苦趣,失人天乐,是名破世间乐邪见。
谓人若言无罪福报,亦无如来等贤圣,因起此邪见,舍善为恶,当堕苦趣,失人天乐,是名破世间乐邪见。
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三藏法数】
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三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三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三、第四、第五地菩萨修三昧时,得真空寂灭之乐,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故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三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三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三、第四、第五地菩萨修三昧时,得真空寂灭之乐,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故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成就意乐圆满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为法出家,不为活命。但为求无上菩提及求大涅槃乐,勇猛精进,不生懈怠之心,不杂众恶之法,不受当来生老病死之苦,是名成就意乐圆满。(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谓修菩萨行者,为法出家,不为活命。但为求无上菩提及求大涅槃乐,勇猛精进,不生懈怠之心,不杂众恶之法,不受当来生老病死之苦,是名成就意乐圆满。(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