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02,分314页显示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1 72 73 74 下一页
章隐之
沈立(字 立之 )
王凯(字 胜之 壮恪 )
王尚恭(字 安之 )
张揆(字 贯之 )
崔峄(字 之才 )
冯行己(字 肃之 )
张益之
释怀琏( 怀琏 陈 字 器之 大觉禅师 泗州 世称 琏三生 )
宋咸(字 贯之 )
元绛(字 厚之 章简 )
仲简(字 畏之 )
冯文显(字 晦之 始平郡开国公 )
龚鼎臣(字 辅之 )
其它辞典(续上)
张和之章隐之
沈立(字 立之 )
王凯(字 胜之 壮恪 )
王尚恭(字 安之 )
张揆(字 贯之 )
崔峄(字 之才 )
冯行己(字 肃之 )
张益之
释怀琏( 怀琏 陈 字 器之 大觉禅师 泗州 世称 琏三生 )
宋咸(字 贯之 )
元绛(字 厚之 章简 )
仲简(字 畏之 )
冯文显(字 晦之 始平郡开国公 )
龚鼎臣(字 辅之 )
人物简介
简介
庆历六年(1046)任常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庆历五年(1045)任高邮军知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8 【介绍】: 宋和州历阳人,字立之。仁宗天圣进士。为益州签判。嘉祐初,黄河决于商胡,以权三司盐铁判官前往行视,采摭黄河事迹、古今利病,著《河防通义》,为治河者所宗。迁淮南转运副使,又撰《茶法要览》,请罢榷茶而行通商法。历户部判官、京西北路转运使、知沧州。神宗熙宁中,判都水监,出为江淮发运使,勤于职事。徙知杭、宣等州,后提举崇禧观。喜藏书,以所藏书目及所集《名山记》、《都水记》上神宗。又有《盐笑总类》、《香谱》、《锦谱》及文集等。全宋诗
沈立(一○○七~一○七八),字立之,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仁宗天圣间进士,签书益州判官,提举商胡埽。嘉祐中,为淮南转运副使,迁京西北路转运使。加集贤修撰、知沧州,进右谏议大夫、判都水监,出为江、淮、两浙、荆、湖六路制置发运使。历知越州、杭州、江宁府、宣州,提举崇禧观。神宗元丰元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七),年七十二。事见《无为集》卷一二《右谏议大夫沈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三三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六四○
沈立(一○○七——一○七八),字立之,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天圣进士,签书益州判官。嘉皊初,权三司盐铁判官,提举商胡埽,遂采摭黄河事迹,古今利病,著为《河防通议》,治河者守以为法。迁两浙转运使,以茶禁害民而获利无几,著《茶法要览》,请罢榷茶而行通商法。历户部判官、京西北路转运使、知沧州。熙宁中判都水监,出为江淮发运使,知越、杭等州。元丰元年卒,年七十二。所著有《名山记》、《都水记》凡三百卷,《文集》等四百卷。见杨盓《无为集》卷一二《沈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人,徙居京兆,字胜之。王全斌曾孙。寇准奏为三班奉职。累迁麟州都监,屡败西夏。兔毛川之役,虽流矢中面,犹杀敌百余。以功历泾州、秦凤路观察使,召拜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治军有纪律,善抚循士卒。卒年六十六。谥壮恪。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尚恭(一○○七~一○八四),字安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历庆成军、袁州判官,以著作佐郎知陕州芮城、缑氏等县。官至朝议大夫。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八。事见《范忠宣公集》卷一四《王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齐州历城人,祖籍范阳,字贯之。举进士。历北海县尉、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以尚书度支员外郎直史馆。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累迁右谏议大夫,进龙图阁直学士。积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刑院。出知齐州卒。性刚狷,阔于世务,然好读书。有《太玄集解》。全宋诗
张揆,字贯之,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掞兄。擢进士第,为北海县尉。仁宗时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累迁右谏议大夫,进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判太常寺。加翰林侍读志士、知审刑院,出知齐州,卒。《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京兆长安人,字之才。登进士第。累官尚书职方员外郎、知遂州。建议瞿塘峡置关,事行,徙提点刑狱,有善政。仁宗庆历六年,为三司户部判官、河东转运使,又为河东都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谏官、御史言宰相陈执中纵嬖妾杀婢,命按治,峄颇左右执中。知庆、同州,凤翔府,嘉祐六年知河中府,所至贪奸,比老益甚,以刑部侍郎致仕卒。全宋诗
崔峄,字之才,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进士及第。累官职方员外郎、知遂州。迁给事中,纠察在京刑狱。仁宗至和二年(一○五五),知庆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八)。历知同州、凤翔府。嘉祐六年(一○六一),以工部侍郎知河中府(同上书卷一九三),未几以刑部侍郎致仕。《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庆历二年(1042)任台州知州。嘉祐四年(1059)任衢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90 【介绍】: 宋僧。漳州龙溪人,俗姓陈,字器之。工诗。尝住明州育王山。仁宗皇祐中,召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住持京师净因院。一时显宦名流,争与缔交。英宗治平中,乞归,渡江入四明,郡守迎住天童,建大阁曰宸奎,苏轼为撰碑。全宋诗
释怀琏,俗姓陈,字器之,小字泗州,人称琏三生,漳州(今属福建)人。初师事南昌石门澄禅师,为青原下十世。后为庐山讷禅师掌书记。仁宗皇祐二年(一○五○)诏住东京十方净因禅院,赐号大觉禅师。英宗治平中乞还山,归老于浙江四明之阿育王山广利寺。四明人为建宸奎阁,藏仁宗所赐诗颂,苏轼为之记。年八十馀卒。《禅林僧宝传》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一五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九三○
怀琏(一○○九——一○九○),字器之,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陈氏子。少年为僧,长参泐潭澄得法。复依圆通讷,为其记室。又曾住衡岳三生藏有年,丛林称之为琏三生。皇祐中,住庐山,诏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召对化成殿,赐号大觉禅师。治平三年乞归,少留于金山、西湖,而入四明之阿育王山广利寺。后建大阁曰宸奎,藏历代皇帝所赐御札什物。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二。见苏轼《宸奎阁碑》,《五灯会元》卷一五,《释氏稽古略》,《释氏资鉴》卷九。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八
禅师名怀琏。字器之。漳州陈氏子也。初其母祷于泗州僧伽像。求得之。故其小字泗州。幼有远韵。聪慧绝人。长为沙门。工翰墨声称甚著。游方爱衡岳胜绝。馆于三生藏有年。丛林号琏三生。闻南昌石门澄禅师者。五祖戒公之嫡子也。往拜谒。师事之十馀年。去游庐山圆通。又掌书记于讷禅师所。皇祐二年正月。有诏。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二月十九日。召对化成殿。问佛法大意。奏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斋毕传宣。效南方禅林仪范。开堂演法。又宣左街副僧录。慈云大师清满。启白倡曰。帝苑春回。皇家会启。万乘既临于舜殿。两街获奉于尧眉。爰当和煦之辰。正是阐扬之日。宣谈祖道。上副宸衷。问答罢乃曰。古佛堂中曾无异说。流通句内诚有多谈。得之者妙用无亏。失之者触途成滞。所以溪山云月。处处同风。水鸟树林。头头显道。若向迦叶门下。直得尧风荡荡。舜日高明。野老讴歌。渔人鼓舞。当此之时。纯乐无为之化。焉知有恁么事。皇情大悦。与琏问答诗颂。书以赐之。凡十有七篇。至和中。上书献偈。乞归老山中。偈曰。千簇云山万壑流。归心终老此峰头。馀生愿祝无疆寿。一炷清香满石楼 上曰。山即如如体也。将安归乎。不许。修撰孙觉莘老。书问宗教。琏答之书。其略曰。妙道之意。圣人尝寓之于易。至周衰先王之法坏。礼义亡。然后奇言异术。间出而乱俗。迨我释迦入中土。醇以第一义示人。而始末设为慈悲。以化众生。亦所以趣时也。自生民以来。淳朴未散。则三皇之教简而素春也。及情窦日凿。则五帝之教详而文夏也。时与世异。情随日迁。故三王之教密而严秋也。昔商周之诰誓。后世学者。有所难晓。彼当时人民。听之而不违。则俗与今如何也。及其弊而为秦汉也。则无所不至。而天下有不忍愿闻者。于是我佛如来。一推之以性命之理。教之以慈悲之行冬也。天有四时循环。以生成万物。而圣人之教。迭相扶持。以化成天下。亦犹是而已矣。至其极也。皆不能无弊。弊迹也。道则一耳。要当有圣贤者。世起而救之也。自秦汉至今。千有馀岁。风俗靡靡愈薄。圣人之教裂而鼎立。互相诋訾。不知所从。大道寥寥莫知返。良可叹也。琏虽以出世法度人。而持律严甚。上尝赐以龙脑钵盂。琏对使者焚之曰。吾法以坏色衣。以瓦钵食。此钵非法。使者归奏 上嘉叹久之。琏居虔服玩。可以化宝坊也。而皆不为。独于都城之西。为精舍。容百许人而已。有晓舜禅师。住栖贤。为郡吏临以事民其衣。走依琏。琏馆于正寝。而处偏室。执弟子礼。甚恭。王公贵人来候者。皆怪之。琏具以实对曰。吾少尝问道于舜。今其不幸。其可以像服。二吾心哉。闻者叹服 仁庙知之。赐舜再落发。仍居栖贤寺。治平中。琏再乞还山坚甚 英宗皇帝留之不可。诏许自便。琏既渡江。少留于金山西湖。遂归老于四明之育王山广利寺。四明之人。相与出力。建大阁藏所赐诗颂。榜之曰宸奎。命翰林学土兼侍读端明殿学士苏轼。为之记。时京师始建宝文阁。诏取其副本藏焉。琏归山二十馀年。年八十二。无疾而化。 赞曰。琏公生长于寒乡。栖迟于荒远。钵饭布衲。若将终身。一旦道契 主上。名落天下。而能焚龙脑。让正寝。非其素所畜养。大过于人者。何以至是哉。至于与士大夫论宗教。则指物连类。折之以至理。使其泮然无疑。则亦知为比丘之大体者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贯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知邵武军,立学置田以养士。移守韶州,奏除悍卒,境内肃然。狄青经制广西时,任其为转运使,以功转职方员外郎。官至都官郎中。有《易补注》、《扬子法言注》、《朝制要览》、《延年集》等。全宋诗
宋咸,字贯之,建阳(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知尤溪县、邵武军。庆历元年(一○四一),以太常博士知琼州。皇祐四年(一○五二),由韶州守为广西转运判官,迁转运使。嘉祐六年(一○六一),被劾党附知邕州萧注追官勒停。后注起用,咸已卒。事见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武溪集》卷一○《宋太博尤川杂撰序》、《宋职方忧馀集序》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四一三
宋咸(九九五——?),字贯之,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登天圣二年进士乙科,知尤溪县,累官知邵武军。庆历元年,除太常博士、知琼州。皇祐中,迁职方员外郎,知韶州,为广西转运使,官终都官郎中。咸幼好学,博通群书,著有《小尔雅注》、《法言注》、《孔丛子注》(以上存)、《易训》、《易补注》、《毛诗正纪》、《外义》、《论语增注》、《朝制要览》、《过文中子》、《延年集》、《剑池编》等。见《青箱杂记》卷四,《宋史翼》卷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84 【介绍】: 宋杭州馀杭人,祖籍抚州临川,字厚之。元德昭孙。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历知永新、海门县,善治狱,累擢度支判官。皇祐中,侬智高据岭南,绛为广东转运使,供军饷有功,迁工部郎中。神宗熙宁中,为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八年,拜参知政事。后坐事罢知亳州,改颍州,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章简。有文集及《谳狱集》。全宋诗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历知台、福、郓诸州及开封府,又为广东、两浙、河北转运使,召为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以太子少保致仕。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六,谥章简。有《玉堂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苏魏公文集》卷五二《太子少保元章简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四三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全宋文·卷九二八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天圣二年赐同学究出身,八年擢进士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知永新、海门县、台州,有政绩。入为度支判官。侬智高叛,以直集贤院为广东转运使。以功迁工部郎中。历两浙、河北转运使、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徙广、越、荆南,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迁三司使。熙宁八年,参知政事。元丰二年罢知颍州,改青州。以资政殿学士、太子少保致仕。七年六月卒,年七十六。绛工于文辞,有文集四十卷,《谳狱集》十三卷。见苏颂《元章简公神道碑》(《苏魏公文集》卷五二),王安礼《元公墓志铭》(《王魏公集》卷八),《宋史》卷三四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都人,字畏之。登进士第。曾佣书杨亿门下,亿教以诗赋。历官工部郎中,奉使陕西,多任喜怒,以马箠击军士流血,仁宗面诘之,不能对,出为河东转运使。累擢天章阁待制、知广州。侬智高入邕州,州人告急,简指为妄言惑众而囚之。及智高至,始令民入城,蹂践至死者甚多。坐落职,旋复为兵部郎中、知洪州,卒。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三二
冯文显(一○一○——一○八○),字晦之,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人,太尉守信之子。初以父任为右班殿直。景祐初以左侍禁监定州酒税,历任唐、陈州巡检,曹、润、滑州都监,江东路、京西路提点刑狱,湖北路、益利路兵马钤辖,知莫、澧、祁、鄜州及广信军,所至以廉能称。累官至左藏库使、银青光禄大夫,封始平郡开国公。元丰三年卒,年七十一。见杨杰《无为集》卷一四《冯侯墓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87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字辅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初为平阴簿,后历知州县。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转吏、礼二部郎中。尝请汰滥官冗兵,禁奢靡,又屡上疏劝皇太后还政英宗。论大事无所顾忌,然词气平和,多被采纳。后出知应天府,徙江宁。神宗朝,累官判太常寺,留守南京。后知青州提举宫观,以正议大夫致仕。有《东原录》、《周易补注》等。全宋诗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嘉祐六年(一○六一),同知谏院,出为淮南路体量安抚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应天府(同上书卷二○四),徙江宁。神宗时历知兖州、青州。元丰八年(一○八五)致仕(同上书卷三六一)。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有《东原集》五十卷,已佚。今存《东原录》一卷。事见宋刘挚《忠肃集》卷一三《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全宋文·卷九三一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景祐元年第进士,为平阴县主簿,历知莱芜、濛阳县、渠州。召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寻判登闻鼓院,拜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改集贤修撰、知应天府,徙江宁府。拜谏议大夫、京东路安抚使,知青州。以正议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七。著有《东原集》五十卷,《谏草》三卷,《周易补注》三卷,《中说注》三卷,《编年官制图》一卷。见刘挚《正议大夫致仕龚公墓志铭》(《忠肃集》卷一三),《宋史》卷三四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