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02,分314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页
鲍当(字 平之 )
沈周(字 望之 )
易著明(字 晦之 )
张及(字 之元 )
蔡用之(字 宗野 )
初炜(字 坦之 )
梁頠(字 习之 )
释小寿(别称 小寿以别之 )
朱巽(字 子权、顺之 )
释重显( 重显 别称 雪窦显 李 字 隐之 明觉大师、明觉禅师 号 云门中兴 明觉 )
查拱之
李坦之
任福(字 祐之 壮悯 )
王贯之
其它辞典(续上)
狄棐(字 辅之 )鲍当(字 平之 )
沈周(字 望之 )
易著明(字 晦之 )
张及(字 之元 )
蔡用之(字 宗野 )
初炜(字 坦之 )
梁頠(字 习之 )
释小寿(别称 小寿以别之 )
朱巽(字 子权、顺之 )
释重显( 重显 别称 雪窦显 李 字 隐之 明觉大师、明觉禅师 号 云门中兴 明觉 )
查拱之
李坦之
任福(字 祐之 壮悯 )
王贯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7—1043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字辅之。真宗咸平二年进士。以寇准荐通判益州,累迁知广州。拜龙图阁直学士权判吏部流内铨。后进枢密直学士,出知陕、郑州及河中、河南府。为政清廉,广州任满代还,不携南海土产。死之日,家无余资。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51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望之。第进士。历汉阳掾、高邮从事、平泉县令,累迁侍御史。通判润州,徙泉州,治尚简易,理讼常谕以义,在任狱少盗止。官终太常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袁州宜春人,字晦之。博学精声律。累被乡荐,与石延年为诗友。真宗天禧二年,赐三班奉职。官终左班殿直。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新昌人,字宗野。真宗天禧初进士。尝献万言书及词赋杂文,真宗叹为“江南夫子”,促赴阙,诏下未及赴而卒。全宋诗
蔡用之,字宗野,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尝以进士献万言书。真宗称为天下奇才,促赴阙,诏下而卒(《江西诗徵》卷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汀州长汀人,字习之。真宗咸平三年进士。以文章为陈尧咨推重,屡加荐引,官终开封府判官。全宋诗
梁頠,字习之。长汀(今属福建)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历知庐州,漕广东,迁开封府判官、兵部员外郎,出为河南少尹,卒。事见《永乐大典》卷七八九四引《临汀志》。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小寿禅师。不知何许人谁氏子也。以同时有永明寿。故称小寿以别之。二寿。皆天台韶国师真子。师闻堕薪而悟。作偈曰。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国师颔之。及开法。衲子争师尊之。天禧中。御史中丞王公随。出镇钱塘。往候师至湖上。去驺从。独步登寝室。师方负暄毳衣自若。忽见之问曰。官人何姓。王公曰。名随姓王。即拜之。师推蒲团藉地坐。语笑终日而去。门人让之曰。彼王臣来。奈何不为礼。此一众所系。非细事也。师唯唯。他日王公复至。众横撞大钟。倾寺出迎。而师前趋立于松下。王公望见。出舆握其手曰。何不如前日相见。而遽为此礼数耶。师顾左右。且行且言曰。中丞即得。奈知事嗔何。其天资粹美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荆门军人,字子权。朱震弟。所学甚富,时号二朱。全宋诗
朱巽,字顺之,扬州天长(今滁州)人。真宗朝官至工部侍郎(《东都事略》卷一一七)。历知杭州、扬州(《乾道临安志》卷三)。全宋文·卷二七四
朱巽,字顺之,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人。景德三年知制诰。大中祥符元年为右正言、知审刑院;四年,带使职出知荆南府;六年十月,移知洪州;九年八月,以左司郎中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天禧初除谏议大夫,进给事中、集贤院学士;三年,知永兴军;次年九月,以尝荐朱能、不察奸妄,降一任为护国军节度副使。天圣中复官职,知河中府;七年,知杭州;八年,徙扬州。明道二年知苏州。见《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二○、职官二三之五、职官六一之三八、职官六四之二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一、八七、九六,《东都事略》卷一一七,《宋史》卷三三一《孙长卿传》,《乾道临安志》卷三,《咸淳临安志》卷四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52 【介绍】: 宋僧。遂州人。俗姓李,字隐之。家世豪富,以儒业传。幼承家学而志存出世,因离俗入道。得法于智门祚禅师。居明州雪窦寺。仁宗皇祐中赐号明觉大师。有《瀑泉集》。全宋诗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学五年。真宗天禧中至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全宋文·卷三二六
重显(九八○——一○五二),俗姓李,字隐之,遂州(治今四川遂宁)人。幼出家,受具足戒。游方至随州,参云门宗大师智门光祚,居五年,尽得其道。曾至池州景德寺为首座,讲僧肇《般若无知论》。后为苏州洞庭山翠峰寺住持。受曾会请,住持明州雪窦山贤圣寺三十一年,朝廷赐号明觉大师。重显工翰墨,曾举古代公案百则,以韵语颂其奥旨,此即《雪窦颂古》,于禅宗影响至深,云门宗风由是大振,世称「云门中兴」。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著作除《颂古集》一卷外,尚有《祖英集》二卷、《瀑泉集》一卷、《拈古集》一卷等,门人集其著述及语录,后合编为《明觉禅师语录》六卷(存)。事迹详见吕夏卿《明觉大师塔铭》(大正藏卷四七《明觉禅师语录》卷六附)。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一
禅师名重显。字隐之。遂州人。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于李氏。幼精锐。读书知要。下笔敏速。然雅志丘壑。父母不能夺。竟依益州普安院。沙门仁铣为师。落发受具。出蜀浮沈。荆渚间历年。尝典客大阳。与客论赵州宗旨。客曰。法眼禅师。昔解后觉铁觜者。于金陵。觉赵州侍者也。号称明眼。问曰。赵州柏树子因缘。记得否。觉曰。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法眼拊手曰。真自师子窟中来。觉公言无此语。而法眼肯之。其旨安在。显曰。宗门抑扬。那有规辙乎。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貌寒寝侍其旁。辄匿笑而去。客退。显数之曰。我偶客语。尔乃敢慢笑。笑何事。对曰。笑知客智眼未正。择法不明。显曰岂有说乎。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显阴异之。结以为友。显盛年工翰墨。作为法句。追慕禅月休公。尝游庐山栖贤时。諟禅师居焉。简严少接纳。显藞苴不合。作师子峰诗讥之(师子峰在栖贤之后)。曰踞地盘空势未休。爪牙安肯混常流。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头。显与齐岳者为侣。同谒五祖戒禅师。显休于山前庄。遣岳先往。机语不契。显亦竟不见。北游至复州。北塔祚禅师者。香林远公嫡子。云门之孙也。祚远皆蜀人。知见高。学者莫能觏其机。显俊迈。祚爱之。遂留止五年。尽得其道。显与学士曾公会厚善。相值淮上。问显何之。曰将游钱塘绝西兴。登天台雁荡。曾公曰。灵隐天下胜处。珊禅师吾故人。以书荐显。显至灵隐。三年。陆沈众中。俄曾公奉使浙西。访显于灵隐。无识之者。时堂中僧千馀。使吏捡床历。物色求之。乃至曾公问。向所附书。显袖纳之曰。公意勤。然行脚人非督邮也(一本曰。然行脚人。于世无求。敢希荐达哉)。曾公大笑。珊公以是奇之。吴江翠峰虚席。举显出世。开法日。顾视大众曰。若论本分相见。不必高升此座。乃以手指曰。诸人随山僧手看。无量佛土一时现前。各各子细观瞻。其或涯际未知。不免拖泥带水。于是登坐。又环顾大众曰。人天普集合。发明何事。岂可互分宾主。驰骋问答。便当宗乘去。广大门风。威德自在。辉腾今古。把定乾坤。千圣只言自知。五乘莫能建立。所以声前悟旨。犹迷顾鉴之端。言下知归。尚昧识情之表。诸人要识真实相为么。但以上无攀仰。下绝己躬。自然常光现前。个个壁立千仞。还辩明得也无。未辩辩取。未明明取。既辩明得。便能截生死流。踞佛祖位。妙圆超悟。正在兹时。堪报不报之恩。以助无为之化。后住明州雪窦。宗风大振。天下龙蟠。凤逸衲子。争集座下。号云门中兴。显尝经行植杖。众衲环之。忽问曰。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曰体露金风。云门答遮僧耶。为解说耶。有宗上座曰。待老汉有悟处。即说。显熟视。惊曰。非韩大伯乎。曰老汉瞥地也。于是令挝鼓众集。显曰。大众今日。雪窦宗上座。乃是昔年大阳韩大伯。具大知见。晦迹韬光。欲得发扬宗风。幸愿特升此座。宗遂升座。僧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曰神光射斗牛。又问出匣后如何。曰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僧退。宗乃曰。宝剑未出匣。神光射斗牛。千兵虽易得。一将实难求。便下座。一众大惊。暮年悲学者寻流失源。作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二早过。灵台一点不揩磨。贪生逐日区区去。唤不回头争奈何。馀敷扬宗旨。妙语遍丛林。皇祐四年六月十日。沐浴罢。整衣侧卧而化。阅世七十三。坐五十夏。建塔山中。得法上首天衣义怀禅师。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雪窦禅师。名重显。字隐之。遂州李氏子。幼精锐抗志尘表。依普安诜上人。出家受具。遍历讲筵。游刃经论。问辩风驰。同学敛气。不敢伸。弃而归禅。出蜀入楚。尝典客大阳。与客论赵州宗旨。客曰。法眼禅师。昔解后觉铁觜于金陵。觉赵州侍者也。号称明眼。问曰。赵州柏树子因缘。记得么。觉曰。无此语莫谤先师。法眼拊手曰。真自师子窟中来。觉公言无此语。法眼肯之。其旨安在。师曰。宗门抑扬。那有规辙乎。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貌寒寝侍其傍。辄匿笑而去。客退。师数之曰。我偶客语耳。乃敢慢笑。笑何事。对曰。笑知客眼未正。择法不明。师曰。有说乎。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椿旧处寻。师阴异之。结以为友。师盛年工翰墨。作为法句。追慕禅月休公。有诗云。红芍药边方舞蝶。碧梧桐里正啼莺。离亭不折依依柳。况有春山送又迎。尝依栖贤湜公。机不合。作师子峰诗而去。与齐岳者为侣。同谒五祖戒师。休于山庄前。遣岳先往。机语不契。师亦竟不见。遂南游。谒智门祚禅师。祚者。香林远公嫡子。云门之孙也。知见高。学者。莫能觏其机。师俊迈。智门爱之。一日伸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智门召师。师近前。智门以拂子蓦口。打拟开口。随又打。师豁然开悟。依止五年。尽得其道。师与学士曾公会厚善。相值淮上。问师何之。曰将游钱塘绝西兴。登天台雁荡。曾公曰。灵隐天下胜处。珊禅师吾故人。以书荐师。师至灵隐。三年陆沉众中。俄曾公。奉使浙西访师。灵隐无识者。时堂中僧千馀。使吏捡床历。物色求之。乃至曾公问向所附书。师袖纳之曰。公意勤然。行脚人非督邮也。曾公大笑。珊公以是奇之。师出世。初住吴江翠峰。后迁明州雪窦。曾公守越时。敦请也。上堂云。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便下座却顾谓侍者曰。适来有人看方丈否。曰有。师曰。作贼人心虚。师举扬宗教三十馀年。海内奇衲子争赴之。暮年。悲学者寻流失源。作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二早过。灵台一点不揩磨。贪生逐日区区去。唤不回头争奈何。又书壁文。戒进后学。其略曰。身如行厕。利称软贼。百年非久。三界无安。可惜寸阴。当求解脱。读者鼻为之酸师一日偶经行。植杖于林下。众衲环之。忽问曰。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曰体露金风。云门答这僧耶。为解说耶。有宗上座出众对曰。待老汉有悟处即说。师熟视惊曰。非韩大伯乎。曰老汉瞥地也。于是令挝鼓。众集。师曰。大众。今日雪窦宗上座。乃是昔日大阳韩大伯。具大知见。晦迹韬光。欲得发扬宗风。幸愿特升此座。宗遂升座。僧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曰。神光射斗牛。又问。出匣后如何。曰。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僧退。宗乃曰。宝剑未出匣。神光射斗牛。千兵容易得。一将实难求。便下座。一众大惊。宗即承天宗禅师也。师一日游山。四顾周览。谓侍者。何日复来此。侍者哀乞遗偈。师曰。平生惟患语之多矣。翌日出杖履衣盂。散及徒众。乃曰。七月七日复相见耳。至期盥沐摄衣。北首而逝。阅世七十三。坐五十夏。塔全身于寺之西坞。赐号明觉禅师。 系曰。云门一宗。得雪窦而中兴。不然亦扑扑矣。师器宇凝重。即袖中一书。三年仍还本人。便足气压千古。家声浩浩。子孙绳绳。岂偶然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重显,字隐之,姓李氏,遂宁人也。依普安仁铣出家,受具后,横经讲席,究理穷玄,诘难转深,机辨无敌,咸钦法器。元莹讲《圆觉疏》于大慈寺,显往复辩难,莹不能屈,曰:“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彼待子之求也久矣。”往诣石门,留居三年,殊无所契。负簦南游,首造智门𧙓,即申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门召近前,击以拂子。方儗陈词,又忽击之,遂豁然开朗,无可言说。将造钱塘,值曾学士于淮南以书荐于珊禅师。显至灵隐,浮沈众中,忽焉三载。曾奉使归访之灵隐,无识之者,乃于净头寮舍物色得之。曾询荐书,显出袖中纳之,曰:“公意勤勤,然行脚人非书邮也。”珊由是奇之。有《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二蚤过,灵台一点不楷磨。区区逐日贪生去,唤不回头争奈何?”出住翠峰,忽迁净慈,未几移主雪窦。上堂,僧问:“雪覆芦花时如何?”曰:“点。”曰:“如何则为祥为瑞也?”显乃颂曰:“雪覆芦花欲暮天,谢家人不在渔船。白牛放却无寻处,空把山童赠铁鞭。”一日游山,四顾瞿瞿,悠然神远。久之,谓侍者曰:“何日复来于此?”侍者哀乞遗偈,显曰:“平生唯患语之多矣。”翌辰,出杖履衣盂散及徒众,乃曰:“七月七日,复相见耳。”至期,盥沐摄衣,北首而逝,塔于寺之西坞,追谥“明觉”。尝同于秘丞赋瀑泉:“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色应怜众白,声合让孤清。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灵槎如可放,天际问归程。”《雪窦漫兴》:“春山乱叠青,春水漾虚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日暮游东涧》:“极目生晚照,幽情春兰芷。白蘋叶里风,不在秋江起。”《送僧下雪窦》:“云衣轻拂下层峦,松桂生风触袖寒。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人看。”《寄大平瑞》:“千朵危峰杳霭间,石房长带瀑声寒。鸟啼花发寻常事,松木青青雪里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歙州休宁人。查陶子。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仕至都官郎中。廉行清节,不愧世风。
人物简介
简介
天禧五年(1021)任江陵府知府兼安抚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1—1041 【介绍】: 宋开封人,字祐之。真宗咸平中补卫士。累知庆州兼环庆路副总管,有战功。仁宗康定二年,西夏谋攻渭州,奉陕西安抚副使韩琦命,率兵迎击,战于张家堡南。敌佯败,纵兵追至六盘山下,中伏兵,力战而死。全宋文·卷三二六
任福(?——一○四一),字祐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咸平中补卫士,累迁至遥郡刺史。元昊反,除莫州刺史、岚、石、隰州缘边都巡检使,知陇州,擢秦凤路马步军副总管。寻知庆州,兼环庆路副总管,与子怀亮等讨平骨咩等四十一族,以功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贺州防禦使,改侍卫马军都虞候。康定二年春,将兵与元昊战,遇伏兵,力战而死。赠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谥壮悯。《宋史》卷三二五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大中祥符七年(1014)任保州知州。天禧三年(1019)任淮南路提点刑狱公事。乾兴元年(1022)任滁州知州。天圣四年(1026)任齐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