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5,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一以贯之
一易之地
一隅之见
一隅之说
一言以蔽之
一目之士
一木之枝
一面之识
一面之雅
一面之缘
一命之荣
一面之款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一偏之论
一偏之见
《國語辭典》:一以贯之(一以貫之)  拼音:yī yǐ guàn zhī
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指用一种道理贯通于各类事物之中。《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五灯会元。卷一六。签判刘经臣居士》:「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
《國語辭典》:一贯(一貫)  拼音:yī guàn
1.语本《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后以一贯指以一种道理贯通万事万物。唐。张九龄〈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方殊,道以一贯。」
2.依照一定法则,始终不变。如:「一贯精神」、「一贯作业」。
3.同一道理。《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亡国之主一贯。」
4.旧以千钱为一贯。《金史。卷四八。食货志三。钱币》:「印一贯、二贯、……十五贯等谓之大钞。」
5.成串的物品。《北史。卷三四。赵柔传》:「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缣。」
《漢語大詞典》:一易之地
指隔年耕种的土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 郑玄 注:“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畮。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復种;地薄,故家二百畮。”
《國語辭典》:一隅之见(一隅之見)  拼音:yī yú zhī jiàn
比喻片面偏颇的见解。《清史稿。卷二三九。沈文奎传》:「此一隅之见,偏而不全。」
分類:片面见解
《漢語大詞典》:一隅之说(一隅之説)
片面的说法;偏见。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李贤 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宋 苏洵 《衡论上·御将》:“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説也,非通论也。”
分類:片面偏见
《國語辭典》:一言以蔽之  拼音:yī yán yǐ bì zhī
用一句话来概括它。《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歧路灯》第三回:「只是教幼学之法,慢不得,急不得,松不得,紧不得,一言以蔽之曰难而已。」也作「一言蔽之」。
《漢語大詞典》:一目之士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於 元 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詆斥 宋 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漢語大詞典》:一木之枝
谓细小的木材。亦喻微薄的才力。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北周 庾信 《拟连珠》:“盖闻百尺之高,累於九碁之上;千钧之重,悬於一木之枝。”
《國語辭典》:一面之识(一面之識)  拼音:yī miàn zhī shì
只见过一次面。比喻交情不深。《水浒传》第八一回:「宿太尉旧日在华州降香,曾与宋江有一面之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的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也作「一面之交」。
《國語辭典》:一面之雅  拼音:yī miàn zhī yǎ
雅,交情。一面之雅指仅见过一次面的交情。比喻无深厚交情。如:「我和他只有一面之雅,并没有很深的了解。」也作「一面之交」。
《國語辭典》:一面之交  拼音:yī miàn zhī jiāo
只有见过一次面的交情。比喻相交不深。《三国演义》第二四回:「某与关公有一面之交,愿往说之。」《儒林外史》第五○回:「我同苗总兵系一面之交,又不曾有甚过赃犯法的事,量情不得不输。」也作「一面之识」、「一面之雅」、「一日之雅」。
《國語辭典》:一面之缘(一面之緣)  拼音:yī miàn zhī yuán
见过一次面的缘分。《红楼梦》第一回:「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
分類:见过缘分
《漢語大詞典》:一命之荣(一命之榮)
谓受任一官的荣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滁阳王奉祀官:“后人不叨一命之荣。 滁阳 之祭,亦仅有司岁终一举而已。”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等看来,功名一道,岂惟科甲,便是一命之荣,苟非福德兼全,也就难望立得事业起!”
《漢語大詞典》:一面之款
见“ 一面之交 ”。
《國語辭典》:一面之交  拼音:yī miàn zhī jiāo
只有见过一次面的交情。比喻相交不深。《三国演义》第二四回:「某与关公有一面之交,愿往说之。」《儒林外史》第五○回:「我同苗总兵系一面之交,又不曾有甚过赃犯法的事,量情不得不输。」也作「一面之识」、「一面之雅」、「一日之雅」。
《漢語大詞典》:一年之计,莫如树谷(一年之計,莫如樹穀)
古谚。谓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谷物。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漢語大詞典》:一偏之论(一偏之論)
偏于一面的议论。 宋 朱熹 《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 列御寇 谓气为易,而不及乎阴阳; 王通 谓人为易,而不及乎天地:皆一偏之论。”宋史·儒林传·陈亮:“陛下厉志復讎,足以对天命;篤於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临群臣一偏之论:此百代之英主也。”
分類:议论
《國語辭典》:一偏之见(一偏之見)  拼音:yī piān zhī jiàn
偏向某方面的看法。《宋史。卷三二一。刘述传》:「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三侠五义》第四○回:「他也不想想所做之事,该剐不该剐。他却自具一偏之见。」
分類: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