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2,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非举
慎举
举座
举凡
举后
案举
标举
行举
秋举
上举
食举
举声
举实
举音
举隅
《漢語大詞典》:非举(非舉)
荐举不当。后汉书·陈寔传:“乡论怪其非举, 寔 终无所言。”
分類:荐举不当
《漢語大詞典》:慎举(慎舉)
慎重选拔。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吾子为 鲁 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
《國語辭典》:举座(舉座)  拼音:jǔ zuò
全部在座的人。如:「他那充满感性的演讲,使举座为之动容。」也作「举坐」。
《漢語大詞典》:举坐(舉坐)
亦作“ 举座 ”。 犹满座。指全体在座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桓公 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按,太平御览卷九七七引此文“椅”作“猗”,注云:“音覊,箸取物也。”《通俗文》:“以箸取物曰敧。”则字本作“敧”。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晋 之 王导 ,可谓元臣,每与客言,举坐称善。”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一:“他那悲壮的歌声,震动了每个人的心弦,使举座为之感动。”
《國語辭典》:举凡(舉凡)  拼音:jǔ fán
1.凡是。表示概括之词。如:「经理下令,举凡品质不合者,一律淘汰。」
2.举出重要之点。《淮南子。要略》:「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散大宗。」
《韵府拾遗 有韵》:举后(举后)
韩非子夫騠马也者举后而任前
《漢語大詞典》:案举(案舉)
考核并荐举。史记·酷吏列传:“ 杨僕 者, 宜阳 人也。以千夫为吏。 河南 守案举以为能,迁为御史。”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二书》:“比辱书,以谓时时小有案举而谤议已纷然矣。足下无怪其如此也。”
分類:考核荐举
《國語辭典》:标举(標舉)  拼音:biāo jǔ
1.揭示、列举。《淮南子。要略》:「人间者,所以观祸福之变,察利害之反,钻脉得失之迹,标举终始之坛也。」
2.高出、高超。《宋书。卷六七。列传。谢灵运》:「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漢語大詞典》:行举(行舉)
作为,举动。《魏书·崔光传》:“为民父母,所宜存恤,靖以抚之,犹惧离散,乃於收敛初辰,致此行举,自近及远,交兴怨嗟。”
(1).巡查报告。汉书·成帝纪:“遣光禄大夫博士 嘉 等十一人行举濒 河 之郡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财振贷。” 颜师古 注:“巡行而举其状也。”
(2).谓根据品行任用人才。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马二 先生道:‘你这就差了。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 孔子 生在 春秋 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 孔子 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 孔子 的举业。’”
《漢語大詞典》:秋举(秋舉)
即秋贡。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 天圣 中, 邓州 秋举,旧例,主文到县,乡中长上率后进见主文。”参见“ 秋贡 ”。
《漢語大詞典》:秋贡(秋貢)
(1).秋季进贡。 唐 皮日休 《惜义鸟》:“ 商 人每秋贡,所贵復如何?”
(2). 唐 宋 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唐 喻凫 《送友人下第归宁》诗:“旋应赴秋贡,詎得久承欢。”宋史·选举志二:“旧制,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者。”
《漢語大詞典》:上举
向上的位移(如岩层或矿层的)
水的向上压力
《漢語大詞典》:食举(食舉)
(1).古代举行某些典礼时吃所举的肺和脊背肉等。仪礼·士昏礼:“皆祭举、食举也。” 贾公彦 疏:“举,谓举肺,以其举以祭以食,故名肺为举。”仪礼·特牲馈食礼:“举肺、脊以授尸,尸受振嚌之,左执之。乃食,食举。” 贾公彦 疏:“云食举,谓骨体正脊从俎举乡日,因名体为举。”
(2).古代帝王进餐或举行宴会时所奏的乐典。 晋 司马懿 《食举东西厢歌》之七:“唯敬朝饗,爰奏食举。”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一 宋 郭茂倩 题解:“《王制》曰:‘天子食,举以乐。’《大司乐》:‘王大食,三宥(侑),皆令奏鐘鼓。’…… 汉 有殿中御饭食举七曲,太乐食举十三曲, 魏 有雅乐四曲,皆取 周 诗《鹿鸣》。”
《漢語大詞典》:举声(舉聲)
放声。东观汉记·东海恭王彊传:“ 彊 薨, 明帝 发 鲁 相所上檄,下床伏地,举声尽哀。”
分類:放声
《漢語大詞典》:举实(舉實)
(1).核实。后汉书·和帝纪:“遣使者分行贫民,举实流宂,开仓賑稟三十餘郡。”后汉书·顺帝纪:“遣侍中 杜乔 等八人,分行州郡,班宣风化,举实臧否。”
(2).喻举用人才。《文选·张协〈七命〉》:“至闻皇风载韙,时圣道淳,举实为秋,摛藻为春。” 张铣 注:“举用贤能亦如秋时万物成实也。”
《漢語大詞典》:举音(舉音)
(1).放声喧呼。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西方之众有逐狶者,闻 司原 之譟也,竞举音而和之。”
(2).为悼死者而放声哀哭。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宫中当临者,朝晡各十五举音;非朝晡临时,禁无得哭。”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凶丧》:“道路皆举音以过丧。”
《國語辭典》:举隅(舉隅)  拼音:jǔ yú
举一部分为例以说明全部。如:「文学欣赏举隅」。
《國語辭典》:举一反三(舉一反三)  拼音:jǔ yī fǎn sān
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指列举一例而能晓喻其他各事。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则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