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随喜乐
【三藏法数】
谓佛随众机,有喜乐偈颂者,即为演说偈颂也。
为易受持
【三藏法数】
谓佛因长行,文句繁多,恐难受持,故说偈颂,令人记忆。如为槃特说偈云: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等是也。(槃特,梵语具云槃陀伽,华言继道。)
不疑为己杀
【三藏法数】
僧祇律云:比丘于檀越家见羊,后再往彼,见其头脚在地,即生疑而问言:前所见羊,为在何处?若言为阿阇黎杀,则不应食。若言我为祠天故杀,是名不疑为己杀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檀,华言施。言檀越者,华梵兼举。谓行施者,能超越贫穷之海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不为己杀
【三藏法数】
谓因于他事,或为他人而杀,不专为我而杀也。
一向为他恩
【三藏法数】
谓如来积劫修诸功德,不顾自身,但为度脱一切众生,未曾一念自为于己,是为一向为他恩。
为教本
【三藏法数】
谓如来先说此一乘圆顿之法,为诸教之本。然后渐施末教,调停小机,根器既熟,使其悟入如来智慧也。(末教者,即声闻、缘觉小教也。)
被正为机
【三藏法数】
谓佛正为一乘圆机,说此具德之教,使其闻而信解,修行悟入。即运不思议之妙乘,游入莲华藏海,是名被正为机。(游入华藏海者,以喻所證法界之理,无不周遍而含摄也。)
被兼为机
【三藏法数】
谓人闻此经,虽未悟入,而能信受,成坚固种。经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消。此约未證悟者,称之为兼,是名被兼为机。
被引为机
【三藏法数】
谓前权教菩萨,不信圆融具德之法,故于十地之中,以六相圆融之义,借其三乘行布之名,寄位增胜,诱引演说,令彼信受,即入圆融,是名被引为机。(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六相者,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也。)
被权为机
【三藏法数】
谓二乘聋瞽不闻者,乃是诸大菩萨权示声闻之行,在于法会,假言不闻,及至逝多林中,却顿悟法界。示小乘根,亦可得入,是名被权为机。(梵语逝多,华言胜林。)
被远为机
【三藏法数】
谓久远之机,令其成熟也。盖凡夫外道,无性阐提,及未来世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咸是所被。今虽不信,后必当入,远熏成种,是名被远为机。(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为他所敬
【三藏法数】
菩萨以道行具足,乃得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天、人、龙、鬼、夜叉、乾闼婆等,恭敬供养;如海导师,得国王宰辅一切人民恭敬供养。(梵语夜叉,华言勇健。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
为他依止
【三藏法数】
菩萨善巧方便,能为天人及诸外道而作依止,令其得出生死大海,险难恶道;如海导师,为诸商众、孤露困苦之人而作依止,令于险难之中,有所恃赖也。
能为济命
【三藏法数】
菩萨能为耽著生死诸有情类,设以方便,令其发起菩提之心,续延智慧之命;如海导师,能为世间人众,凡有所须,皆悉供给,以济其命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为作先导
【三藏法数】
菩萨于一切功德之法,善自增益,而能以诚实语,导引一切有情,出离生死苦海,而登涅槃彼岸;如海导师,谙通水陆之路,能以软爱之语,摄受诸商人众,复能为之先导,凡所指示之处,无不获其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