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乘因果为宗
【三藏法数】
一乘即一实相也,宗即要也。谓修此实相之行为因,證此实相之理为果,故名一乘因果为宗也。
断疑生信为用
【三藏法数】
用即力用,谓以大乘妙法,开示圆机。在迹门,令断权疑而生实信;在本门,令断近疑而生远信,故名断疑生信为用也。(迹门者,此经二十八品,前十四品所谈是也。迹犹足迹,如人住处,则有行往之迹。谓如来从久远之本,以垂近成之迹也。本门者,后十四品所谈是也。本犹根本,谓如来开近成之迹,以显久远之本也。)
无上醍醐为教相
【三藏法数】
圣人垂训之谓教,分别同异之谓相。此经纯圆极妙,异乎偏小诸教,喻如醍醐上味,不同乳酪生熟二酥,故名无上醍醐为教相也。
原佛本意,为一事故
【三藏法数】
谓佛本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佛意如斯,故不分也。(九部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三藏法数】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者,明了论疏云:出家先须防心三过,谓于上味食起贪,下味食起瞋,中味食起痴。以此不知惭愧,堕三恶道,凡受食时,当作此观。(三恶道者,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三藏法数】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者,谓饥渴为主病,四百四病为客病,故须以食而为医药,用资其身。凡受食时,当作此观。(四百四病者,人身假地、水、火、风、四大所成,一大不调,则生百一种病,四大共成四百四病也。)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三藏法数】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者,谓不食则饥渴病生,道业何成?增壹阿含经云:多食致苦患,少食气力衰,处中而食者,如秤无高下。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有慈悯心,不为衣食
【三藏法数】
谓或有病比丘死,佛令常视病者,受其衣物;时有略曾瞻病者,亦取衣物,佛言:不应如是。故看病人,但当以慈悯为心,不可为衣食也。
能为病人说法
【三藏法数】
谓看病之人,当为说法,能令病者欢喜,亦令自己善法有所增益也。
为智所诃
【三藏法数】
谓毁戒之人,诸善比丘皆悉诃责,而常畏避,如恶死尸,是名为智所诃。(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魔说为真,正法为伪
【三藏法数】
谓末法之时,魔之所说,以为真道;而以佛之正法,反为不真也。
闻佛说法,为他人说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既得见佛闻法,复为他人随力演说,令其出离生死,成无上道,甚为希有,是为世间难得之宝。
不疑为我杀
【三藏法数】
谓知彼为祠天等故杀,而不专为我杀,是为净肉。
不为悔所犯故问不答
【三藏法数】
谓此人既知所犯,不生悔过之心,设为他故而问者,不应为答也。
看文为读
【三藏法数】
谓目视经卷之文,以口习宣演,故名看文为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