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十七珠为下品
【三藏法数】
此珠为下品者,以其数又次于前。若持以念佛名号,则功德利益为下品也。若以木槵、莲子、水晶、菩提子为者,其持掐所得之福,亦如前也。然此皆以珠数多寡而分四品之别,若能专心持念,则功德平等而无异也。
观过去因缘,谁最真正应为父母
【三藏法数】
谓如来将欲降生,先观过去因缘,谁可为其父母。以净饭王、摩耶夫人真正无邪,宿有因缘,可为父母;故于此王宫现降生也。(摩耶,梵语具云摩诃摩耶,华言大术。)
为宴默而居
【三藏法数】
为宴默而居者,谓如来深入禅定,寂然宴默,故不赴请。
为诸天说法
【三藏法数】
为诸天说法者,谓如来为诸天众宣说法要,故不赴请。
为观察病
【三藏法数】
为观察病者,谓时有病僧,如来为瞻察调理,故不赴请。
为看诸卧具
【三藏法数】
为看诸卧具者,时有商人,施僧妙。比丘得,制新卧具,弃旧卧具,狼籍于地。佛欲待比丘去,往彼瞻看,故不赴请。
为制其学处
【三藏法数】
制谓制立,学处即当学戒也。以比丘不应制新卧具,弃掷旧者;佛欲制其学戒,故不赴请。
无为位
【三藏法数】
无为位有六法:一、虚空无为,(真空之理,离诸障碍,犹如虚空,无所作为也。)二、择灭无为,(择,拣择;灭,断灭。以智断惑,所显真理,无有作为也。)三、非择灭无为,(不假智力,断灭诸惑,性本清净,无所作为也。)四、不动无为,(不动地,即第四禅天。从地立名。此天所修禅定之理,无所作为。)五、想受灭无为,(想、受心灭,所显真理,无所作为也。)六、真如无为,(不妄曰真,不异曰如。真如之理,无所作为也。)由此六法,体本虚融,无有作为,故名无为位也。
正为
【三藏法数】
华严出现品云:此经不为馀众生说,唯为不思议乘菩萨说。又云:非馀境界之所能知,普贤行人方能得入,是名正为。(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兼为
【三藏法数】
谓此经兼为未悟入众生闻者,而能信向成种。经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消。故地狱众生,十地顿超;而大海劫火,不能为障,是名兼为。(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引为
【三藏法数】
谓权教菩萨,不受圆融之法,于十地中,寄位显胜,借其三乘行布之名,引导熏习,方能信入圆融,是名引为。(寄位显胜者,谓以三乘之名,安寄十地之位。令权教菩萨修之,渐显圆融之法胜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权为
【三藏法数】
谓二乘之人,既不能闻,况于受持。故诸菩萨,权示声闻,或在法会,如聋如盲,彰其绝分;或示在道,而能启悟,知可回心,是名权为。(绝分,犹言无分也。在道,则闻法而不为聋盲之状也。)
远为
【三藏法数】
谓诸凡夫、外道、阐提,悉有佛性。今虽不信,尚知有法可谤,因其知有法故,后必当入,是名远为。(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法喻为名
【三藏法数】
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故以法喻为名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十如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也。权即三乘法,实即一乘法也。)
实相为体
【三藏法数】
谓中道实相,为此经所诠妙体,故名实相为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