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中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中有。死此生彼,中间所受之阴形也。阴者五阴之阴(新译云五蕴),俱舍宗以为有一定之中阴,成实宗以为无之,大乘宗以为有无不定。谓极善极恶之人,无中阴,直至所至。馀皆有之。大乘义章八曰:「命报终谢,名为无有。生后死前,名为本有。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文句四曰:「中阴倒悬诸根皆毁坏。」(参见:中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中有。(参见:中阴身)
【佛学次第统编】
欲海回狂云:「识离此形躯,其名曰中阴。一入胞胎后,此相忽然隐。譬之暗中灯,灯灭还晦冥。六道十七相,智者宜观省。」涅槃经云:「临命终时,眷属哭泣。其人惶怖,不能自持。一生善恶,俱现目前。煖气尽后,过去五阴灭,现在中阴生。入胎之后,现在中阴灭,未来五阴生。譬如灯生暗灭,灯灭暗生,相续不断。」
中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有之一。生死之果报有而非无,谓之有,现生与当生中间之果报谓之中有,又称中阴。中有者为灭当来之生之业所引生者,故中有之形如其所趣本有之形。欲界中有之量,如小儿年五六岁,然诸根明利。又色界中有之量,圆满如本有,衣服与体俱生,以惭愧之心增盛故也。其他欲界之中有,则以增长之无惭愧故而无衣。且欲界之中有,以香为食,因而称之为乾闼婆。又天之中有仰头人,鬼畜生之三者,横而如人,地狱之中有,头下足上。俱舍论九详说之。此中有有有无之论。(参见:中阴)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中阴。(参见:中阴身)
【三藏法数】
即中阴也。谓已死之后,未生之前,于其中间识未托胎,是名中有。
【三藏法数】
中有,亦名中阴。谓诸众生此身死后,识未托胎,现在所作善恶业因,必取当来善恶诸趣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中有。
中阴法事
【佛学大辞典】
(仪式)人间之中阴,身如童子之形,且必以七日为一期而生于本生处。若于七日之终,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日,至第二七日之终而生于本生处。如此七日为一期,最长者至第七期,第七期之终,必生于一处矣。因之此七七日间称曰中阴,在此时为追荐之法事,是曰中阴法事。略称曰中阴。于生缘未定之间,希以追福之力生于善处也。随原往生经曰:「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净土。」梵网经下曰:「父母兄弟和上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四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
中阴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姚秦竺佛念译。佛入中阴放大光明,集一切中阴之众生,说大乘之法,其中,初品佛与弥勒菩萨论中阴之法。【又】(仪式)读诵于中阴间之诸经也。
中阴身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中有,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由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生。
中阴了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之后,尚未投生,于中阴中,就能了知它将来托生之处了。
中阴藏
【三藏法数】
谓此色身死后未托生前,名为中阴。中阴藏者,如佛所说中阴等经。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