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白药(白藥)  拼音:bái yào
由多种中药组成的散剂,以三七为主。原为云南白族的民族药,外用专治跌打损伤及出血等;内服用于治胃肠道出血。一般以云南白药通行。
《漢語大詞典》:寄生草
(1).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三、三、七、七、七、七、七(七句)。可用作小令,也可用于套曲中。红楼梦第二二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絳唇》,鏗鏘顿挫,韵律不用説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第二章:“﹝ 宝玉 ﹞听《寄生草》之曲,而悟立足之境;读《胠篋》之篇,而作焚 花 散 麝 之想。”
(2).中药桑寄生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桑上寄生:“此名寄寓他物而生,如鸟立于上,故曰寄生、寓木、蔦木。俗呼为寄生草。”
《漢語大詞典》:冰脑(冰腦)
中药名,即冰片。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经验方:“以之(熊胆)治目幛翳,极验。每以少许浄水略调开,尽去筋膜尘土,入冰腊一二片,或泪痒,则加生薑粉些少,时以银筯点之,絶奇。”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莹中 回至寓所,遂不復寝,命爱姬煎茶,茶到,又遣爱姬取酒去,私服冰脑一握。”
《漢語大詞典》:山芎
中药名。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山芎麦麴都不用,泥行露宿终无疾。”
《國語辭典》:药铺(藥鋪)  拼音:yào pù
出售中药的店铺。唐。张籍 赠任道人诗:「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他在一个药铺里学过买卖去了,有一个月掌匮的就不要他了。」
《漢語大詞典》:银膏(銀膏)
(1).一种中药。由白锡、银箔和水银合成。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银膏
(2).白色脂肪。 元 郝经 《赠渔者》诗:“斫开细雪银膏莹,旋折黄芦爇晚烟。”
《漢語大詞典》:鳖甲(鼈甲)
(1).鳖的背壳。可制中药。新唐书·地理志七上:“ 广州 南海郡 ,中都督府。土贡:银、藤簟、竹席、荔支、鼊皮、鳖甲。”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鳖﹝修治﹞引《别录》:“鳖甲生 丹阳 池泽,采无时。”
(2).灵车的车盖。释名·释丧制:“﹝舆棺之车﹞其葢曰柳……亦曰鳖甲,似鳖甲然也。” 毕沅 疏证:“殯车之葢名輤,葬车之葢名荒,其谓之鳖甲则同也。”参见“ 鳖甲车 ”。
《漢語大詞典》:鳖甲车(鼈甲車)
灵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载以鳖甲车,衬土而下,平地无坟。”
分類:灵车
《漢語大詞典》:丸散
指中药的丸剂、粉(散)剂之属。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不知过之在己,而反云道之无益;故捐丸散而罢吐纳矣。”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写着箇专治相思的圣惠方。”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分類:中药丸剂
《國語辭典》:桃仁  拼音:táo rén
1.胡桃科植物果实的核仁。呈淡褐色,外表有不整齐的凹沟,含丰富脂质,是一般大众所爱吃的乾果。
2.一种中药。桃的种仁。为破血袪瘀的常用药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九。果部。桃》:「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润燥活血,宜汤浸去皮尖炒黄用。」也称为「桃核」。
《國語辭典》:路路通  拼音:lù lù tōng
1.每条路均可通达。如:「法国巴黎市中心的道路设计成放射状,要往凯旋门还真是路路通。」
2.比喻人缘甚广,任何关节都能打通。如:「他的交际手腕相当灵活,真是八面玲珑路路通!」
3.对每件事都略微通晓的人。如:「他是个博学多闻的路路通。」
4.一种药材。金缕梅科。为枫香树的果实。外有刺,如粟球,壳内有核,多孔穴如蜂巢。味苦、微涩。产于云南、四川、福建等地,以浙江临安、乐山产者为良。有利水消肿、活血通络的功效。
《漢語大詞典》:血竭
中药名。又名骐驎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骐驎竭:“此物如乾血,故谓之血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骐驎竭﹝集解﹞引 苏颂 曰:“今南番诸国及 广州 皆出之。木高数丈,婆娑可爱。叶似樱桃而有三角。其脂液从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飴状,久而坚凝,乃成竭,赤作血色。”明史·李时勉传:“ 时勉 於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涖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却又要了血竭来到,热酒研化下去。”
《漢語大詞典》:六一泥
(1).道家炼丹用以封炉的一种泥。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矾石、牡蠣、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封之﹞。” 王明 校释:“ 孙 校:‘泥’下刻本有‘封之’二字。 明 案《籤》六七‘泥’下有‘固济’二字。固济者,密封也。”后以指炼丹。 唐 王维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长天寺》诗:“墨点三千界,丹飞六一泥。”亦省称“ 六一 ”。 唐 吕岩 《七言》之十四:“知是一般真箇术,调和六一也同天。”
(2).中药名。蚯蚓泥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蚯蚓泥
《國語辭典》:姜黄(姜黃)  拼音:jiāng huáng
植物名:(1)薯蓣科薯蓣属,一年生蔓性草本。茎左旋,叶互生,三角状心形,基出脉五至九条,细脉网状。圆柱形块茎可作为药物原料。也称为「黄山药」、「姜黄草」。(2)姜科姜黄属。「姜黄」之别称。参见「姜黄」条。
《國語辭典》:姜黄(薑黃)  拼音:jiāng huáng
植物名。姜科姜黄属,「郁金」与「姜黄」之混称。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内部橙黄色,有香味如姜。叶长椭圆形,有长柄,两面光滑(郁金)或背面有毛(姜黄),穗状花序由叶鞘内抽出(姜黄)或单独由根茎抽出(郁金),苞片密集,卵形,每苞具二朵花,花作漏斗形,淡黄色(姜黄)或白色带红晕(郁金)。根可入药,并可作黄色染料。
《漢語大詞典》:瓦衣
生长在屋瓦阴处的苔藓类植物。中药屋游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屋游:“瓦衣、瓦苔、瓦蘚、博邪。”﹝集解﹞引 陶弘景 曰:“此古瓦屋上青苔衣也。”
《國語辭典》:五加皮  拼音:wǔ jiā pí
一种五加科植物的中药。五加皮酒系由其根皮制成的药酒,性辛温无毒,有袪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國語辭典》:五加  拼音:wǔ jiā
植物名。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高约二至三公尺。枝干生刺。掌状复叶,小叶五枚,倒卵形,锯齿缘,殆无小叶柄。伞形花序,初夏开黄绿小花。果实色黑,为球形浆果。根皮可浸酒、入药,有袪风湿、壮筋骨的药效。也称为「五叶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