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2,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双方
事假
游仙诗
出面
私德
私权
客观
户头
什么人
私知
私亵
一肩挑
独资
私房
私累
《國語辭典》:双方(雙方)  拼音:shuāng fāng
相对待的两方。如:「劳资双方」、「买卖双方」
《國語辭典》:事假  拼音:shì jià
因私事待办而向所属单位请的假。
《国语辞典》:游仙诗(游仙诗)  拼音:yóu xiān shī
旧时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个人怀抱或象徵人世际遇的诗歌。晋代何劭、郭璞皆有〈游仙〉诗。
《國語辭典》:出面  拼音:chū miàn
1.亲自出来承揽处理。《文明小史》第四四回:「你们既叫我出面,就得由我作主。」
2.具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我在此地做官,不便出面做生意,所以一切都用的是某记,并不出名。」也作「出名」。
《國語辭典》:私德  拼音:sī dé
1.私人的恩惠。《商君书。错法》:「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其功,功立而富贵随之,无私德也。」
2.关于个人的道德。相对于公德而言。
《国语辞典》:私权(私权)  拼音:sī quán
法律上指个人在私法上应享的权利,如人格、身分、财产等权。
《國語辭典》:客观(客觀)  拼音:kè guān
1.外观。表现在外的威仪风范。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九。李特雄寿势志》:「毋冉贱,雄妻任养为子,少攻学问,有客观。」
2.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加上个人意见。如:「既然是为人调解纷争,就要保有客观的立场。」
3.独立于意识或精神而存在。相对于主观而言。如:「人类想要改变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恐怕是办不到的。」
《國語辭典》:户头(戶頭)  拼音:hù tóu
1.家主。《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君赐河南女子百户牛酒」句下唐。章怀太子。注:「此女子百户,若是户头之妻,不得更称为户。」
2.在邮局或银行等开一存提款户,称为「户头」。
《漢語大詞典》:什么人
谁,哪个人或哪些人。用来问明是哪一个人或哪些人。例如:查明他是什么人。
表示询问某人的个性、职业、地位或作用。例如:你认为我是什么人,是傻瓜吗?
表示询问某人的身份。例如:不过是据说如此吗?什么人在这样说。
《漢語大詞典》:私知
同“ 私智 ”。 个人的偏见。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六国》:“遂恣睢旧习,矫任其私知;坑儒燔书,以愚其黔首。”
分類:个人偏见
《漢語大詞典》:私亵(私褻)
(1).指个人轻慢或不严肃的态度。礼记·表记:“不敢以其私褻事上帝。”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公为人廉直刚决……凡妻之昆弟、姊妹之婿,接之甚谨,虽竟月踰年,语不及于私褻,人以此为难。”
(2).谓淫秽。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前记异闻:“ 东昏 於诸楼阁壁上,画男女私褻之像。”
《国语辞典》:一肩挑  拼音:yī jiān tiāo
一个人负起全部责任。如:「这件事的成败由我一肩挑,你们只管继续做下去。」
分类:个人责任
《国语辞典》:独资(独资)  拼音:dú zī
由个人独自出资经营的企业。
《國語辭典》:私房  拼音:sī fáng
1.自己的私室。《周书。卷三一。韦孝宽传》:「事兄嫂甚谨,所得俸禄,不入私房。」《北史。卷三二。崔挺传》:「一钱尺帛,不入私房。」
2.家中个人的私蓄。《孤本元明杂剧。剪发待宾。第三折》:「这的是您娘的私房,且与你做面皮。」《儒林外史》第五回:「昨日典铺内送来三百两利钱,是你王氏姐姐的私房。」
3.隐密的、不可公开的。《警世通言。卷三五。况太守断死孩儿》:「二来自得支助指教,以为恩人,凡事直言无隐。今日这件私房关目,也去与他商议。」
4.属于个人特有的。如:「私房面」、「私房钱」、「私房菜」。
《國語辭典》:私累  拼音:sī lěi
身家之累,家庭方面的负担。《南齐书。卷二二。豫章文献王传》:「臣私累不少,未知将来罢州之后,或当不能不试学营觅以自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