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0,分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分类词汇(续上)
水泄不通
森严壁垒
逻络
密不通风
篱牢犬不入
《國語辭典》:水泄不通  拼音:shuǐ xiè bù tōng
连水都无法流通。比喻防备极严密。《三国演义》第九二回:「近闻诸葛亮杀败夏侯楙,困于南安,水泄不通,安得有人自重围之中而出?」亦用以形容拥挤不堪。《儒林外史》第五回:「众回子因汤知县枷死了老师夫,闹将起来,将县衙门围的水泄不通。」也作「水泄不通」。
《國語辭典》:水泄不通(水洩不通)  拼音:shuǐ xiè bù tōng
连水都无法流通。比喻防守极为严密。《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各姓分守城门,以拒庆封,防止严密,水泄不通。」亦用以形容拥挤不堪。《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无数粮船,阻塞住河路,自青年铺直到灵口,水泄不通。」也作「水泄不通」。
《漢語大詞典》:森严壁垒(森嚴壁壘)
使防御工事严整不可侵犯。比喻防守严密。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漢語大詞典》:逻络(邏絡)
比喻巡防严密犹如罗网。 明 陈子龙 《报夏考功书》:“而逻络忽严,津梁顿絶,时无 文 ( 文种 ) 范 ( 范蠡 ), 会稽 甲盾,復尔崩离。”
《國語辭典》:密不通风(密不通風)  拼音:mì bù tōng fēng
形容防守严密。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这两家做下敌头重,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國語辭典》:篱牢犬不入(籬牢犬不入)  拼音:lí láo quǎn bù rù
比喻防备严密,坏人便无从而入。《水浒传》第二四回:「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