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陶丘
重表
合甲
重桴
居不重席
居不重茵
劳动二重性
佛类词典
四明两重能所
两重能所
《漢語大詞典》:陶丘
(1).两重的山丘。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 邢昺 疏:“丘形上有两丘相重累者,名陶丘。” 郝懿行 义疏:“陶从匋,匋是瓦器,丘形重累似之。”
(2).古地名。在今 山东 定陶 西北。书·禹贡:“导 沇水 ,东流为 济 ,入于 河 ,溢为 滎 ,东出于 陶丘 北。” 孔颖达 疏引 郭璞 曰:“今 济阴 定陶城 中有 陶丘 。”后汉书·明帝纪:“ 陶丘 之北,渐就壤坟,故荐嘉玉絜牲,以礼 河 神。” 李贤 注引 孙炎 曰:“形如累两盂也。”
(3).复姓。 春秋 齐 有大夫 陶丘德 ; 汉 有侍御 陶丘仁 。见通志·氏族三
《漢語大詞典》:重表
指高祖、曾祖以来的中表亲。一说两重表亲。 清 梁章钜 称谓录·曾祖之姊妹:“ 杜 诗云:‘我之曾老姑,尔之高祖母。’则 王砅 乃其曾祖之姊妹之元孙也。与祖之姊妹之曾孙,乃父之姊妹之孙,其称谓自当有别,故加一‘重’字而称之曰‘重表姪’……由此知,高曾以来之中表亲,皆当称曰‘重表’。”
《漢語大詞典》:合甲
用两重犀或兕之皮相合而制成的坚固铠甲。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合甲,削革里肉,但取其表,合以为甲。” 北周 庾信 《奉报寄洛州》诗:“长旍析鸟羽,合甲抱犀鳞。” 清 江永 《〈周礼〉疑义举要》卷七:“犀甲兕甲皆单而不合,合甲则一甲有两甲之力,费工多而价重。”
《漢語大詞典》:重桴
两重檩条(桁条)。古代建筑常有檐檩及挑檐檩,有时可用两根。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双枚既脩,重桴乃饰。” 李善 注:“双枚,屋内重檐也。重桴,重栋也。在内谓之双枚,在外谓之重桴。言重檐既长,因达于外,而重栋以施彩饰也。” 吕延济 注:“双枚,屋内两重作梁也。重桴,在外作两重牵也。”
分類:两重建筑
《国语辞典》:居不重席  拼音:jū bù chóng xí
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比喻生活非常的节约。《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也作「居不重茵」。
《国语辞典》:居不重茵  拼音:jū bù chóng yīn
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比喻生活非常的俭约。晋。陈元达〈谏起凰仪楼〉:「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也作「居不重席」。
《漢語大詞典》:劳动二重性(勞動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两重属性。 马克思 发现了劳动二重性,为劳动创造价值的学说奠定了科学基础。
四明两重能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明尊者所立两重之能所也。(参见:观不思议经)
两重能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乘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山外之异义,以真性而立观境,不许以阴妄之念为所观。四明尊者十义书通破之,且于指要钞立两重之能所,明阴妄正为所观之境。观者观三千之能观智也,犹如槌。不思议境者三千之妙谛,即所观也,犹如砧。此观智与妙境相望而立一重之能所。而阴妄之一念,犹如淳朴,何则?以观解阴妄之一念,是三千之妙境(即不思议境)故也(即观)。故此二望于阴妄之心,则皆为能观,而更有一重之能所。要之以能观智慧之槌与所观妙境之砧。而锻现前阴妄之心之淳朴,使为三千三谛之妙体也。指要钞上曰:「今更自立一譬。双明两重能所。如器诸淳朴。岂单用槌而无砧耶?故知槌砧自分能所。若望淳朴。皆属所也。智者以喻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