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但弼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但弼(1836年—1892年),字梦岩,号肖丞,湖北武昌府蒲圻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82名。殿试登进士2甲第142名。同年五月(6月3日),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曾任河南新野县知县。光绪十八年(1892年),因其子在家修建花园,遭到弹劾,吞金自尽。族亲但绅,道光庚戌进士。
王承益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承益(1840年—?),字菊丞,山东省武定府乐陵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84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担任兵部主事。
王懋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9 【介绍】: 清湖北松滋人,字弼丞。咸丰中,晋知县,历署颍上、合肥、亳州、泗州,补六安直隶州知州。官安徽近五十年,所至皆有政声。
易贞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易贞 (1850年—?),字成吾、丞午,号煚士,河南省光州直隶州商城县(今河南省商城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登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后授军机章京。宣统三年,任典礼院学士。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吉丞,泰阶子。工词章,兼擅考据。南菁书院高才生,为院长黄元同、缪筱珊诸先生所激赏。对于乡邦文献亦所究心,刊有重思斋丛书,以郡优廪生中式。光绪甲午举人,屡试春官不第。科举废后,纳赀官内阁中书。旋改主事,甫到部,遽患咯血症,竟以不起。著有国朝汉学师承记,晋书集注,贡息甫年谱,龙砂志略,龙砂诗存,梓里咫闻录,重思斋诗存、文存各若干卷。邑续志传文苑。

人物简介

维基
金蓉镜(1855年—1929年),初名鼎元,字养寿,又字学范,号子篯,后更名蓉镜,字香严,号甸丞、殿丞,又号闇伯、潜庵,晚号香严居士、香严庵主、香严头陀、就李乡民、敬持老人,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清光绪戊子举人,十五年(1889)己丑进士,历任工部铅子库都水司主事,湖南郴州、靖州直隶州知州,永顺府知府,工部窑厂监督,军机处章京。民国后,曾任浙江通志局分纂,嘉兴县农会会长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十日,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禹之谟,因率学生迎接革命烈士陈天华、姚宏业灵枢安葬,又领导湘乡学界反对盐捐浮收,在长沙被捕,移解靖州。时金蓉镜任靖州知州,对禹之谟施用酷刑,被割舌,遭杀害。辛亥革命前夕,辞官回嘉兴。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七日,嘉兴光复,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时,企图活动担任分府民政长,被革命党人抵制。民国8年(1919)太湖水患,金蓉镜等人在嘉兴发起请愿修浚太湖。同年,又筹办嘉兴城区公共阅报处,进行社会教育。9年曾呈请北洋政府对嘉兴、嘉善、平湖、祟德、吴兴、德清6县实行减赋获准。善书画,师事沈曾植,所作山水,简略荒率,不求工致,有书卷气。诗有名,亦宗沈曾植,上承秀水诗派。富藏书,卒后遗嘱将图书1364部、6228册捐于高士词(辞官回乡后,创立高士祠于南湖畔,以祭枢嘉兴历代乡贤),后转归嘉兴图书馆。
尚其亨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尚其亨(1859年1月16日—1920年9月21日),字惠丞,一字伯恒,号会臣,晚号达庵,奉天海城人,隶汉军镶蓝旗。平南敬亲王尚可喜第七子和硕额驸尚之隆的八世孙。清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尚其亨生于咸丰八年十二月十三日辰时。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授候补知府。光绪二十年(1894年)任山东武定府知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署曹州府知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山东督粮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山东总理警务按察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山东布政使。同年九月二十八日(1905年10月26日),清政府改派山东布政使尚其亨、顺天府府丞李盛铎会同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出洋考察政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尚其亨任福建布政使。民国九年八月初十日丑时(1920年9月21日凌晨),尚其亨在北京去世,享年63岁。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卓臣,又字竹丞,家枚弟,艰于小试。光绪己亥,合江李紫璈大令宰江阴县试,正场拔第一。以葬亲,不与覆,李公嘉其孝行,赠诗有“难得锦标终不羡,王褒墓柏有馀哀”之句。是原名家槐,年,始补学官弟子员,已三十许矣,平生濡染家学,能诗文,工书法,与兄家枚同住南菁,一时有双丁二陆之目,年五十馀卒。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鹏云(1862~1915),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任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授佩绅章,十一月担任新竹厅嘱托,十二月东渡日本旅游。后往厦门,经营阜源钱庄。1901年往北京谒肃亲王,上书条陈兴革意见,未果。明治四十二年(1909)返台参加诗社活动,与台地文士多所唱和。大正元年(1912)西渡厦门,转至福州主事「瀛侨会馆」,1915年病殁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郑鹏云为新竹「竹梅吟社」重要成员,亦屡受邀为「栎社」上宾,可惜无个人诗集传世。明治三十年(1897)与曾逢辰合纂《新竹县志》,对保存文献颇具贡献。曾编撰《师友风义录》,网罗闽台一百馀位诗家,五百七十馀首作品,分成内、外、附篇,为晚清闽台诗坛之重要资料,明治三十六年(1903)由上海日本绛雪斋书局出版。阮圣谟认为此书:「内编与附编多乡贤之作,吟闽台时事,咏闾里佳话;外编则感时兴作及东游纪实,均存府志别集未收之罕见史料。」王国璠则推崇云:「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同年又与王人骥、郑以庠等合编《送米溪先生诗文》,收录乙未割台后西渡厦门台籍士人之诗作。〖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今郑氏作品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广台湾诗乘》、《台湾诗钞》、《台湾诗录拾遗》等编校辑录。(杨永智撰)
延昌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延昌,杭阿坦氏,汉姓赵,字子光,一字寿丞,京口驻防蒙古镶白旗人,清末翰林。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补行庚子、辛丑科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补行辛丑、壬寅恩正并科三甲进士,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补内阁学士。宣统三年(1911年),任典礼院直学士。
吴钧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吴钧(1866年—?),字秉丞,号莜谷 ,甘肃皋兰(今甘肃兰州)人,寄籍甘肃省西宁府贵德厅(今青海贵德) 。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吴钧生于同治五年(1866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吴钧中乙未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任户部主事,后改度支部主事。清朝末年任过一任山西省忻县知县,此外至中华民国初年一直在北京任职。中华民国时期,他于1912年任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1923年任敦煌县知事。
章锡光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章锡光(1867年—?),原名观光,字劼丞。浙江省会稽县人。进士出身。同治五年(1867年)生。肄业杭州紫阳书院、学海堂。光绪三十年,会试第66名;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48名,后分发为知县。著有《称山遗集》。
濮文波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濮文波(1870年—1960年),字秋澄、秋丞,安徽省芜湖县人。光绪三十年,会试第258名,登进士二甲81名。授阜宁县知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丹卿,号颜丞,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廿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选为吏部文选主事。目睹清廷腐败,以祖母病乞归。任江阴劝学所所长,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大力发展城乡教育。辛亥革命参加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二十馀种。为传承与发展文化作出了贡献。沦陷时期,日伪威胁利诱,主持维持会,均遭其严词拒绝。民国廿八年卒。
维基
祝廷华(1870年—1939年),字丹卿,号怡园、毅丞,晚号愚山佚叟,江苏省常州府江阴县人,清末民初文人、书法家。光绪进士,曾任吏部主事。祝廷华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联捷癸卯科进士。同年闰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官吏部文选司主事,以祖母病乞归。曾任江阴劝学所所长,大力发展地方教育。辛亥革命期间,加入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等二十馀种。同年冬,创办“征存学院”(江阴师范学校)前身。抗日战争初,拒绝汪精卫政权主持维持会之请。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卒。工书法。
范之杰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范之杰(1872年—1957年),别名范询炎,字俊臣(一作俊丞),又字瘖公,别号历山农、佞苏居士、悔道人。山东济南人。范之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三十世孙,清同治十年春(1872年)生于道墟范家溇祖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中进士,殿试列二甲第十一名,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宣统三年(1911年)任山东高等学堂校长。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历任山东提法使、都督府秘书,江西高等检察厅厅长、湖北高等审判厅厅长、烟酒税务局长、山东民政厅视察员以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专门委员兼总务处长等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闲居,1956年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次年病逝。擅书法,尤以“苏东坡体”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