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林丛(林叢)
树木丛生之处。 汉 扬雄 《羽猎赋》:“山谷为之风猋,林丛为之生尘。”
分類:树木丛生
《漢語大詞典》:榛丛(榛叢)
亦作“ 榛藂 ”。 丛生的草木。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吾猎将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后汉书·马融传》:“伐咎鼓,撞华鐘,猎徒纵,赴榛丛。” 唐 韦应物 《复理西斋寄丘员外》诗:“始自疎林竹,还復长榛藂。”一本作“ 榛丛 ”。 宋 曾巩 《拟岘台记》:“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於榛藂茀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
分類:丛生草木
《骈字类编》:罗丛(罗丛)
明一统志罗丛岩在浔州府城西南六十里其岩明爽可容二三百人内有三教殿东西有碧虚灵源二洞实浔之胜槩每岁重九郡人登高于此
《國語辭典》:草丛(草叢)  拼音:cǎo cóng
群生于一处的草。如:「黑夜里,草丛中的萤火虫此起彼落地飞著。」《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远远草丛中一物突高,移步往前一看,却是床大一个败龟壳。」
《骈字类编》:两丛(两丛)
唐 白居易 画竹歌 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韵府拾遗 月韵》:丛樾(丛樾)
冯时可月赋的的寒池冉冉丛樾
《國語辭典》:丛杂(叢雜)  拼音:cóng zá
繁多而杂乱。唐。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至于臣者,自知最为浅陋,顾贪息待,趋以就事,丛杂乖戾,律吕失次。」《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可防火攻。」
《骈字类编》:万丛(万丛)
马祖常送毛真人还山诗见万本下
《分类字锦》:新丛(新丛)
王维 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嫩节留馀箨,新丛出旧阑。
分类:
《國語辭典》:丛冢(叢冢)  拼音:cóng zhǒng
1.众多尸骸埋葬在一起的大冢。《宋史。卷四○一。刘爚传》:「都大坑冶耿某闵遗骸暴露,议用浮屠法葬之水火,爚贻书曰:『使死者有知,祸亦惨矣。』请择高阜为丛冢以葬。」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流民死者为大冢葬之,谓之丛冢。」
2.坟冢丛聚乱葬的地方。如:「走了数里路,仍然不见人影,触目所及,仅止高阜上一片丛冢。」
分類:许多死者
《骈字类编》:绮丛(绮丛)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
《漢語大詞典》:丛山
连绵的山岭。例如:丛山峻岭。
分類:连绵山岭
《漢語大詞典》:玉丛(玉叢)
指竹林。 唐 陈陶 《竹》诗之十一:“ 玄圃 千春闭玉丛,湛阳一祖碧云空。”
分類:竹林
《漢語大詞典》:绮罗丛(綺羅叢)
富贵者丛集之处。亦指繁华浮艳的生活环境。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窃花:“ 霍定 与友生游 曲江 ,以千金募人窃贵侯亭榭中兰花插帽,兼自持往綺罗丛中卖之。” 宋 张元干 《感皇恩·寿》词:“綺罗丛里惯,今朝醉。” 明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綺罗丛粉黛容娇,珠翠簇麝兰香盛。” 清 陈维嵩 《燕归慢·虎邱遇刘元玉因忆东皋旧事赋感》词:“ 苏臺 原是綺罗丛,被牧笛、吹来几阵风。”
《國語辭典》:人丛(人叢)  拼音:rén cóng
聚集众多的人群。《薛仁贵征辽事略》:「帝大惊,急遣左右近臣往人丛中问曰:『射笠子英雄虎将何人也?』」《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人丛中国舅伏德,挟白绢十数疋至。」
分類:密集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