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3 64 65 66 下一页
僧神会( 高 真宗大师、真宗、大师曰真宗 )
蔡隐丘( 希逸 行第 四 字 隐丘、隐石 )
丘延翰(字 翼之 )
僧翛然( 修然 裴 )
释崇业(号 安国 )
王仲丘
僧道光( 李 )
僧鉴真( 淳于 号 大和尚、招提 )
僧智升( 耳 )
僧神悟(字 通性 李 )
真法师( 王 )
李颀( 丘尉 )
僧灵著( 刘 镏 )
僧昙一(字 昙允 张 )
其它辞典(续上)
王丘(字 仲山 文 别称 王邱 宿预男 )僧神会( 高 真宗大师、真宗、大师曰真宗 )
蔡隐丘( 希逸 行第 四 字 隐丘、隐石 )
丘延翰(字 翼之 )
僧翛然( 修然 裴 )
释崇业(号 安国 )
王仲丘
僧道光( 李 )
僧鉴真( 淳于 号 大和尚、招提 )
僧智升( 耳 )
僧神悟(字 通性 李 )
真法师( 王 )
李颀( 丘尉 )
僧灵著( 刘 镏 )
僧昙一(字 昙允 张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 【介绍】: 唐相州安阳人,字仲山。王同皎侄。年十一擢童子科,他童皆专经,而丘独属文。及冠,举制科中第,授奉礼郎。历官吏部侍郎,典选累年,甚称平允。出为怀州刺史。入为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3 又作王邱,字仲山,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11岁擢童子科。弱冠,举制科,授奉礼郎。长安中,自偃师主簿迁监察御史。开元初,为考功员外郎,进司封郎中,迁紫微舍人、吏部侍郎。十年(722),拜尚书右丞,后转黄门侍郎。十二年出为怀州刺史。十四年,入迁尚书左丞。父丧服除,为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二十一年,为御史大夫,转太子宾客,袭父爵宿预男。以礼部尚书致仕。天宝二年(743)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丘气象清古,而志行修洁,尤善词赋。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苏颋《授王邱主爵郎中等制》、《唐摭言》卷六。《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八
邱字仲山。光禄卿同皎从子。年十一擢童子科。他童皆诵经。而邱属文。由是知名。及冠举制科。授奉礼郎。开元中累拜黄门侍郎御史大夫。改太子宾客。袭父爵宿预男。以疾徙礼部尚书。天宝二载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6—760 【介绍】: 唐僧。襄阳人。俗姓高。初投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后至韶州曹溪参慧能,受“顿悟”说。玄宗开元八年,住南阳龙兴寺。后于洛阳传慧能学说。与北宗禅师论辩于滑台大云寺。安史乱起,设坛度僧收“香水钱”以供官军。肃宗为造荷泽寺于洛京,故又名“荷泽大师”。卒谥真宗大师。有《显宗记》等。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神会俗姓高氏。襄阳人。幼投本郡国昌寺。依颢元禅师出家。开元八年敕住南阳龙兴寺。天宝二年敕住荆州开元寺。肃宗朝敕入内供养。又敕住西京河泽寺。上元元年卒。年九十二。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高。襄阳人。资性惇明。年方幼学。即事郡之国昌寺显元法师出家。受经具戒特异群类。时能禅师。弘唱心法于岭表。会闻而乐之。竟往无复沮。及见。问会曰。从何所来。曰无所从来。曰如是则汝且归去。曰亦无所归。曰太茫茫生。曰身现在路。曰犹未到在。曰曾不滞留。于是居曹溪者数载。开元八年。诏配南阳龙兴寺。后复开导洛阳。而南宗之指。始盛于天下。先是两京之间。皆神秀化地也。而普寂又秀之嗣。世谓之北宗。逮会而普寂之门绝人迹。则南北之宗。各树党矣。因而是非相攻。毁誉交起。天宝初。御史卢奕奏。会聚众图不轨。诏辨对。卒无他。徙均州。二年。又徙荆州之开元寺般若院。十四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举兵内向。陷两京。车驾幸蜀。诏郭子仪。以天下副帅讨禄山。时大农空乏。军兴绝资费。右仆射裴冕策以为。凡所在郡府。宜置戒坛度僧。而收其施利。以给国用。会由是获主洛阳事。其所输入尤多。肃宗朝娄入内廷供养。诏将作大匠。造禅宇于荷泽。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与门人嘱别。俄避席望空顶礼。归方丈。是夕卒。寿九十三。建塔葬洛阳之宝应寺。谥真宗。塔号般若。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神会。姓高。襄阳人也。年方幼学厥性惇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乃无仕进之意。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下出家。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全大律仪匪贪讲贯。闻岭表曹侯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学者骏奔。乃敩善财南方参问。裂裳裹足。以千里为跬步之间耳。及见能问会曰。从何所来。答曰。无所从来。能曰。汝不归去。答曰。一无所归。能曰。汝太茫茫。答曰。身缘在路。能曰。由自未到。答曰。今已得到且无滞留。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开元八年敕配住南阳龙兴寺。续于洛阳大行禅法声彩发挥。先是两京之间皆宗神秀。若不淰之鱼鲔附沼龙也。从见会明心六祖之风。荡其渐修之道矣。南北二宗时始判焉。致普寂之门盈而后虚。天宝中御史卢弈阿比于寂。诬奏会聚徒疑萌不利。玄宗召赴京。时驾幸昭应。汤池得对言理允惬。敕移往均部。二年敕徙荆州开元寺般若院住焉。十四年范阳安禄山举兵内向。两京版荡驾幸巴蜀。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于飞挽索然。用右仆射裴冕权计。大府各置戒坛度僧。僧税缗谓之香水钱。聚是以助军须。初洛都先陷。会越在草莽。时卢弈为贼所戮。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烬。乃权创一院悉资苦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功齐力。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是也。会之敷演显发能祖之宗风。使秀之门寂寞矣。上元元年嘱别门人。避座望空顶礼归方丈。其夜示灭。受生九十三岁矣。即建午月十三日也。迁塔于洛阳宝应寺。敕谥大师曰真宗。塔号般若焉。 系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者。贵其渐也。会师自南徂北行曹溪之法。洛中弥盛如能不自异。外护已成则可矣。况乎旁无力轮人之多僻。欲无放逐其可得乎。或曰。其过不多何遽是乎。通曰。犯时之忌罪不在大。失其所适过不在深。后之观此急知时事欤。是以佛万劫学化行者。知化行难耳。无令固己而损法。慎之哉。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高。襄阳人也。年方幼学。厥性惇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无仕进意。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全大律仪。匪贪讲贯。闻岭表曹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裹足以见。能问曰。从何所来。答曰。无所从来。能曰。汝不归去。答曰。一无所归能曰。汝太茫茫。答曰。身缘在路。能曰。由自未到。答曰。今已得到。且无滞留。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开元八年。敕住南阳龙兴寺。续于洛阳。大行禅法。声彩发挥。先是两京之间。皆宗神秀。见会明心六祖之风。荡其渐修之道。南北二宗。时始判焉。十四年。范阳安禄山。举兵内向。两京版荡。驾幸巴蜀。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于飞挽索然。用右仆射裴冕权计。大府各置戒坛度僧。聚香水钱。以助军须。初洛都先陷。会越在草莽。时卢奕为贼所戮。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烬。乃权创一院。悉资苦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大匠。为造禅师宇于荷泽寺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名希逸,以字行,排行四。蔡希寂兄。玄宗开元间在世。历官缑氏主簿。工草隶,能诗。殷璠《丹阳集》收其诗,以为“体调高险”,“殊多骨气”。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隐丘(一作隐石,误),以字行,排行四。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弟希周、希寂皆能诗。玄宗开元间任缑氏主簿。事迹散见蔡希综《法书论》、《新唐书·艺文志四》《包融诗》注、《唐诗纪事》卷一五。有诗名,殷璠汇次其诗入《丹阳集》,称其诗“体调高险,往往惊奇,虽乏绵密,殊多骨气”(见《吟窗杂录》卷二六)。唯称其名为“隐丘”,按清宗廷辅辑《丹阳集》,据蔡希综《法书论》,以为隐丘即其四兄希逸之字(《宗月锄先生遗著八种》),可从。《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全唐诗续拾》补收断句2。参见隐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翼之。范越凤高弟。有文名,尝游泰山,于石室中遇神人,授《玉经》(《海角经》)。洞晓阴阳,依法选择,罔有不吉。玄宗开元中,诣阙陈说,拜亚大夫。有《天机》等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修然。唐僧,一说道士。俗姓裴,裴思训子。善丹青,工画山水。为人恢诞强学,纵情诗酒,晓解丝竹。玄宗开元中,尝夜醉卧街,犯禁,乃为诗曰:“遮莫鼕鼕动,须倾满满杯。金吾如借问,但道玉山颓。”官不罪之。卒年三十九。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裴,郡望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楚州刺史裴思训之子。玄宗开元间僧人。一说为道士。性恢诞,好交游,喜诗酒,善画山水,妙解丝竹。开元中曾夜醉卧街而犯禁,乃作《渭川歌》,官不加罪。卒年39岁。事迹见《历代名画记》卷九、《大唐新语》卷一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全唐诗》存诗1首,署裴翛然。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初莫知所从来。俄偕弋阳道岸。依文网律师。究毗尼学。服勤罔怠。黉肆推为元长。夙与淄川恪齐名。而挺特刚毅过之。闻望之美。彻于宸冕睿宗朝。斥旧邸造寺。号安国。诏业居之。仍入承明殿薰脩。授上菩萨戒。施与优渥。时菩提寺。方治殿宇。业悉以所得助其役。盖其平生未尝畜长也。开元中。属微疾。顾弟子曰。吾数穷化尽。汝曹其谨循戒检。无令放逸。遂终于所居。西明寺之别院是。于澄照寔适孙云。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崇业。不知何许人也。初同弋阳道岸。学毗尼于文纲之法集。业之服勤淬砺罔怠。黉肆之间推居元长。与淄州名恪齐名。挺拔刚毅过之。美声洋洋达于禁闼。睿宗圣真皇帝操心履道。敕以旧邸造安国寺。有诏业入承明熏修别殿。为帝授菩萨戒。施物优渥。佥回舍修菩提寺殿宇。抑由先不畜盈长之故也。开元中微疾。嘱弟子曰。吾化穷数尽。汝曹坚以防川无令放逸。语讫终于所居寺之别院。业即南山之嗣孙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沂州琅邪人。玄宗开元中历集贤修撰、起居舍人。曾上奏请并用《贞观》、《显庆》二礼,以纠典章差驳,诏允。迁礼部员外郎。曾参与撰辑《开元礼》、《群书四录》,有《摄生纂录》。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五
仲丘。沂州琅邪人。开元中历左补阙内供奉集贤修撰起居舍人。迁礼部员外郎。卒赠秘书少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739 【介绍】: 唐僧。绵州巴西人,俗姓李。道士李荣侄。出家后,先修舍身苦行,继习般舟念佛,后入五台山,宝鉴禅师密授顿教。终住长安大荐福寺。能诗。王维曾师事十年,又为诗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763 【介绍】: 唐僧。扬州江阳人,俗姓淳于。器度宏博。武则天时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二十二岁受具足戒。寻游二京,遍研三藏。后住扬州大云寺,专宏戒律。玄宗开元中,日本国遣使延之,遂东渡,前五次均未成功,天宝十二载,第六次航行始达日本国,时鉴真已失明。日本天皇授“传灯大法师”,后又造唐招提寺使居之,教法大行,号“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为日本国传戒律之始祖。卒于日本。鉴真精医学、通《本草》,传有《鉴真上人秘方》,其随行弟子思托、如宝、法力等又精于塑造佛像与建造寺塔,故于日本医学、雕塑、建筑等颇有影响。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丱之岁。侍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悟。求出家。父奇其志许之。遂依智满禅师。听训诲。长安元年。诏天下度僧。因获隶寺为息慈。大云即今之隆兴寺也。神龙初。从道岸律师先受菩萨戒。景龙初乃复诣长安实际寺。从荆州恒景律师。登具足戒。观光两京。陶冶三藏。阅数稔。言旋淮海。以戒律利物。郁为一方宗首。开元中。日本国沙门荣睿普照等。礼真足而请曰。吾国居大海中。距华夏。以风之逆顺。为近远。而未易以道路计。然佛法于天下。固无彼此之沮。而师范之来。或难之。此三宗之传。所以犹缺然也。和尚其能辍此方之化。为吾国之行。则善矣。真因感其意。而问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王。兴起大教。又闻国相长屋。造千袈裟附舶。施中国名德。且绣偈于衣缘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言之。则诚善地也。吾何为自弃。而不为是行哉。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天宝二年六月。买舟载经律。由杨子江至越州浦止。署风山出洋。遇风涛盛壮。舟几溺。俄见空中。神将介甲而立。风涛寻定。所历蛇海鱼海鸟海之异。而后抵岸达日本。王躬迎导入城。安止大寺中。遽即其寺之卢遮那殿立坛。以为王受菩萨戒。次及夫人王子等。且选本土有德行沙门十人为师。度沙弥澄脩等四百人。教以白羯磨法。国之造寺施田者日至。号大和尚。后无疾辞众。逝于天平宝寺。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即代宗广德元年也。寿七十七。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鉴真。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丱俊明器度宏博能典谒矣。随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动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登便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属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乃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为龙兴。殆中宗孝和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诣长安。至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于实际寺依荆州恒景律师边得戒。虽新发意有老成风。观光两京名师陶诱。三藏教法数稔该通。动必研几曾无矜伐。言旋淮海以戒律化诱。郁为一方宗首。冰池印月适足清明。貌座扬音良多响答。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用补缺然。于开元年中达于扬州。爰来请问。礼真足曰。我国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可能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乎。真观其所以察其翘勤。乃问之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王兴隆佛法。是乎。又闻彼国长屋曾造千袈裟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地也。默许行焉。所言长屋者则相国也。真乃慕比丘思托等一十四人。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乃天宝二载六月也。至越州浦止署风山。真夜梦甚灵异。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𣝕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弃投。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相次达于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为国王授菩萨戒。次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足满十员。度沙弥澄修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亲田。舍宅造寺号招提。施水田一百顷。自是已来长敷律藏受教者多。彼国号大和尚。传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宝字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身不倾坏。乃唐代宗广德元年矣。春秋七十七。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国王贵人信士时将宝香涂之。僧思托著东征传祥述焉。神僧传·卷第八
释鉴真。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角随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动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后为一方宗首。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真许往。遂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至越州浦止署风山。真夜梦甚灵异。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𣝕(音笺)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投弃。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相次达于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号大和尚。以代宗广德元年无疾辞众坐亡。身不倾坏。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其国国王贵人信士。时将宝香涂之。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人。总丱俊明。随父母入大云寺。见佛像。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便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属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乃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为龙兴。殆中宗孝和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以戒律化诱。郁为宗首。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于开元年中。达于杨州。爰来请问。礼真足曰。我国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真问之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王兴隆佛法。是乎。又闻彼国长屋(相国名)曾造千袈裟。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地也。点许行焉。真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天宝二年六月。至越州浦。止署风山。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亻笺]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投弃。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次达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为国王授菩萨戒。次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度沙弥澄修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亲田。舍宅造寺。号招提。施水田一百顷。自是已来。长敷律藏。受教者多。彼国传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宝字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乃唐代宗广德元年。春秋七十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长安西崇福寺。学大小乘,尤善毗尼宗。以《大藏目录》真伪相乱,乃于玄宗开元十八年撰《开元释教录》。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智升。开元中崇福寺沙门。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未详何许人。悬解二乘。尤善毗尼。然于著述盖出天性。每以大藏之目。虽有聂道真道安明佺等。所撰晋魏汉等录。亦姑以记其翻传岁月。人物名字耳。若其同本异出。以一为二。以旧为新。后先浑淆。真伪杂滥。则其过不可枚举。乃于开元十八年庚午。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其甄别之至。遂能黜江泌女子之文。以塞妖忘之源。后有作者如圆照之贞元录。犹相去远矣。又续道宣内典录一卷。靖迈图纪一卷。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智升。未祥何许人也。义理悬通二乘俱学。然于毗尼尤善其宗。此外文性愈高博达今古。每慊聂道真道安至于明佺宣律师。各著大藏目录记其翻传年代人物者。谓之晋录魏汉等录。乃于开元十八年岁次庚午。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最为精要何耶。诸师于同本异出旧目新名。多惑其文真伪相乱。或一经为两本。或支品作别翻。一一裁量少无过者。如其旧录江泌女子诵出经。黜而不留。可谓藻鉴杜塞妖伪之源有兹独断。后之圆照贞元录也。文体意宗相岠不知几百数里哉。麟德中道宣出内典录十卷。靖迈出图纪四卷。升各续一卷。经法之谱无出升之右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751 【介绍】: 唐僧。长水人,字通性。俗姓李。世习儒业,幼为诸生。玄宗天宝四年受具足戒。居润州石圮山。李华、崔益问以三教优劣,应答如流。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字通性。李氏。其先居陇西。晋南度。为长水人。世儒素。悟幼而材颖。然有恶疾。莫治疗。开元中。溪光律师教之理事二忏悔法。因爇一指。以致精恪。感瑞光如月。于菩萨像前。天宝四年。始披缁受具足戒。八年。举异行。获隶名兹山。山即石圯山也。地当劳劳之东。晚节结宇幽僻。每置法华道场。九旬脩观佛三昧。尝语门人曰。夫阴薄日以何伤。风运空而不动。苟达于妄。孰非性者。久之猛兽驯于禅榻。祥云垂于法堂。一夕有神人。谓悟曰。弟子隋之新城侯曹世安也。职典斯地。今师至止。愿以永奉行道。言讫而隐。吏部员外李华。殿中侍御史崔益。同谒悟。从容问及三教优劣。悟曰。路伽邪典籍。皆心外法。味之者劳而无證。其犹朽壤滋华。乾池映月。比释教。其辽哉邈矣。如是詶唱再四。华益唯唯。不知首之累肯也。 十年春稍寝疾。仍加跗坐而逝。寿六十三。腊二十六。阇维收舍利。五百馀粒。珠明玉润可爱。门人湛一圆一。树塔以葬。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神悟。字通性。陇西李氏之子。其先属西晋版荡。迁家于吴之长水也。世袭儒素幼为诸生。及冠忽婴恶疾有不可救之状。咎心补行力将何施。开元中诣溪光律师。请耆域之方。执门人之礼。师示以遣业之教。一曰理忏。二曰事忏。此二者圣之所授。行必有徵。遂于菩提像前。秉不屈之心。爇难捐之指。于时有异光如月朣胧绀宫。极苦可以感神明。至精可以动天地。盖人之难事欤。天宝四年受具足戒。身始披缁。八年举尤异行名隶于寺。逮其晚节益见苦心。每置法华道场。九旬入长行礼念。观佛三昧于斯现前。因语门人曰。夫阴薄日以何伤。风运空而不动。苟达于妄谁非性也。方结宇于劳劳山东。中据石圯达分仙径。诸猛兽驯于禅榻。祥云低于法堂。中夜有山神现形谓悟曰。弟子即隋故新成侯曹世安。生为列侯死典南岭。今师至止。愿以此地永奉经行。言讫隐而不见。故吏部员外李华殿中侍御史崔益。同谒悟。尝问孔老圣教优劣。请陈题品。对曰。路伽邪典籍皆心外法。味之者劳而无證。其犹泽朽思华乾池映月。比其释教夫何远乎。如是往复应答如流华益拱手无以抗敌。其扦护释门疆场畴敢侵轶乎。华乃一代之文宗。与萧颖士齐名。笔语过之。若此之儒孰能抵角也。凡诸不逞之徒疑经难法者。悟必近取诸身远喻于物。如理答酬无不垂头搭翼者。十年辛卯春寝疾加趺坐而逝。享龄六十三。法腊二十六。阇维之日获舍利五百馀粒。珠颗累累粲然在瞩门人湛一圆一等主之迁塔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王氏。金华人。住馀姚之休光寺。持律通经。郁有名誉。甚为时彦所推重。天宝六年。太守秦公长史狄公。荐主此寺。二公相谓曰。真师解深妙法。悟无上义。问一得三。闻一知十。利涉之辨博。僧会之智周。与之齐驱并驾可也。八年终。县令王璲制文以铭。洪元慎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东川人。擢进士第。官新乡尉。有诗集一卷。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0?—754? 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官新乡尉。辛文房《唐才子传》云是东川人,误。近世承之,定其为四川三台(一说,云南会泽)人,讹误尤甚。参稽李颀诗歌,知为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东川实指颍水一支流。颀有别业在其旁,入仕前后均久居于此。后人因多称“李东川”。李颀早年出入两京,结交贵游,希冀用世。不成,乃闭户10年,折节读书。及第、释褐后,可能先任朝中卑职,继授新乡尉,因久不得调,愤而归隐,直至去世。隐居时于学佛读经、求仙炼丹颇为醉心。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二,今人谭优学《李颀行年考》(见《唐诗人行年考》)、傅璇琮《李颀考》(见《唐代诗人丛考》)。李颀为盛唐著名诗人,其边塞诗、人物素描诗、音乐诗、咏史怀古诗等均有佳作。尤擅七律、七古二体。七律7首,乃该体发展成熟时期之佳构,形式规范,声调洪亮,风格朗畅,尤为明人所尊崇。高柄认为其体“声调最远,品格最高”,“足为万世法程”(《唐诗品汇》卷二)。王世贞称之为盛唐四位七律能手之一(《艺苑卮言》卷四)。前后“七子”无不摹拟仿作,故沈德潜云:“明嘉、隆诸子专尊李颀”(《说诗晬语》)。李颀七古气势奔放,跌宕多姿,“转接奇横”(《三唐诗品》),酣畅恣肆。胡应麟将其与高适、岑参、王维并称,视为李、杜前盛唐之代表作家(《诗薮》内编卷三)。清王闿运认为其七古兼具卢仝之奇峭,白居易之浅近,李、杜之宏赡(《湘绮楼说诗》卷六)。综而言之,李颀诗歌丽而不缛,豪不失粗,“风骨高华”(《诗薮》内编卷四),“骨秀神清”(《三唐诗品》卷二),无愧为盛唐名家。《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唐诗汇评
李颀(?—约751),籍贯不详。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授新乡尉。去职,归隐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南)之未川。天宝八载秋,高适授封丘尉,颀有诗送之。天宝十三、十四载殷璠编《河岳英灵集》,谓颀“只到黄绶”。颀工诗,尤以边塞诗著称。与王昌龄、崔颢、綦毋潜、岑参、王维、高适等交游,时辈咸重之。有《李颀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至如《送暨道士》云“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又《听弹胡笳声》云“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足可歔欷,震荡心神。惜其伟才,只到黄缓,故论其数家,往往高于众作。容斋随笔
欧阳公好称诵唐严维诗“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及杨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句,以为不可及。予绝喜李颀诗云:“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且作客涉远,适当穷秋,暮投孤村古寺,中夜不能寐,起坐凄侧,而闻檐外雨声,其为一时襟抱,不言可知。而此两句十字中,尽其意态,海水喻愁,非过语也。《唐诗品》
颀诗意主浑成,遂无斫练,然情思清澹,每发羽调。七言古诗善写边朔气象,其于玄理间出奇秀。七言律体如《送魏万》、《卢司勋》、《浚公山池》等作,可谓翛然远意者也。《批点唐音》
李颀不善五言,而善七言,故歌行与七言律皆有高处。艺圃撷馀
李颀七言律最响亮整肃。诗薮
李律仅七首,惟“物在人亡”不佳。“流澌腊月”,极雄浑而不笨;“花宫仙梵”,至工密而不纤。“远公遁迹”之幽,“朝闻游子”之婉,皆可独步千载。唐诗选
七言律体,诸家所难,王维、李颀颇致其妙,即子美篇什虽众,愦焉自放矣。唐诗镜
李颀七律,诗格清炼,复流利可诵,是摩诘以下第一人。唐音癸签
盛唐名家称王、孟、高、岑,独七言律祧孟,进李颀,应称王、李、岑、高云。《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新乡七古,每于人不经意处忽出异想,令人心赏其奇逸,而不知其所从来者。新乡七律,篇篇机宕神远,盛唐妙品也。《诗源辨体》
李颀五言古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亦多忌鹤膝。七言古在达夫之亚,亦是唐人正宗。五七言律多入于圣矣。《诗源辨体》
王元美云:七言律,李有风调而不甚丽,岑才甚丽而情不足,王差备美。愚按……李较岑、王,语虽熔液,而气稍劣。后人每多推之者,盖由盛唐体多失粘,讽之则难谐协,李篇什虽少,则篇篇合律矣。《唐诗评选》
盛唐之有李颀,犹制艺之有袁黄,古文词之有李觏,朽木败枝,区区以死律缚人。围炉诗话
李颀五律高澹,大胜七律,可与祖咏相伯仲。诗筏
唐李颀诗虽近于幽细,然其气骨则沉壮坚老,使读者从沉壮坚老之内领其幽细,而不能以幽细名之也。唯其如此,所以独成一家。《唐七律选》
旧盛唐名家多以王孟、王岑并称,虽襄阳、嘉州与辋川并肩而不并,然尚可并题。至嘉、隆诸子以李颀当之,则颀诗肤俗,不啻东家矣。明诗只存体面,总不生活,全是中是君恶习,不可不察也。师友诗传录
唐人七言律,以李东川、王右丞为正宗,杜工部为大家,刘文房为接武。《唐诗笺要》
东川诗典瞻风华,兼复音调句亮,盛唐能手。《历代诗法》
新乡长于七字,古诗、今体并是作家。其蕴气调辞,含毫沥思,缘源触胜,别有会心。向来选家徒以音节高亮赏之,乃牝牡骊黄之见耳。《唐诗别裁》
东川七律,故难与少陵、右丞比肩,然自是安和正声。自明代嘉、隆诸子奉为圭臬,又不善学之,只存肤面,宜招毛秋晴太史之讥也。然讥诸子而痛扫东川,毋乃因噎而废食乎?《唐诗别裁》
东川比高、岑多和缓之响。石洲诗话
东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诗人,莫之与京。徒以李沧溟揣摹格调,几嫌太熟。然东川之妙,自非沧溟所能袭也。石洲诗话
东川句法之妙,在高、岑二家上。高之浑厚,岑之奇峭,虽各自成家,然俱在少陵笼罩之中。至李东川,则不尽尔也。学者欲从精密中推宕伸缩,其必问津于东川乎!《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李颀赋笔轻新,以作七律,流丽婉润,自觉胜人。所垂七篇,尽为济南标录。《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李东川摛词典则,结响和平,固当在摩诘之下,高、岑之上。《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李东川七言古诗,只读得《两汉书》烂熟,故信手挥洒,无一俗料俗韵。昭昧詹言
东川缠绵,情韵自然深至,然往往有痕。于鳞以东川配辋川,姚先生以为不允。东川视辋川,气体浑厚微不及之,而意兴超远则固相近。《海天琴思录》
李东川五七古俱卓然成家,沧溟独取其七律,非作者知己者。《批唐贤三昧集》
李东川七律为明代七子之祖,究其容貌相似,神理犹隔一黍。《唐诗三百首续选》
东川七律风骨凝重,声韵安和,足与少陵、右丞抗行,明代李于鳞深得其妙。三唐诗品
五言其源出于鲍明远,发言清隽,骨秀神清,虽偶泛弦中,仍复自然合奏。七言变离,开阖转接奇横,沉郁之思,出以明秀,运少陵之坚重,合高、岑之浑脱,高音古色,冠绝后来。《诗学渊源》
(欣)古诗犹是齐梁一体,独七言乐府雄浑雅洁,一片神行,与崔颢同一机杼,而使事写怀,或且过之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1—746 【介绍】: 唐僧。绵州巴西人,俗姓刘。少出家,登戒寻师,不下千里。年四十,精毗尼,兼讲《涅槃》。晚岁问法于普寂,领悟宗风。后至长安,敷传禅法,住大安国寺楞伽院。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镏氏。巴西之绵人。年逮志学。乃遂出家。既登戒品。仍习毗尼。光阴变迁。齿涉不惑。晚岁惟阐涅槃。且领寤宗指于大照禅师。日引月将。于长安安国寺敷演上乘。杖锡而来。不灭千计。天宝五载。四月十四日。卒于寺之石棱伽经院。寿五十六。腊三十六。越三七日阇毗。是年十月十日。塔馀尽于龙首冈。右则佛陀波利藏舍利之所。左则帝女娲之坟。内侍上柱国天水赵思侃立碑。释子善运撰文。门人朗智道珣如一。追慕其德。奉香火至今。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灵著。姓刘氏。绵州巴西人也。年殆志学方遂出家。登戒寻师不下千里。年四十精毗尼道兼讲涅槃。一律一经勤于付授。晚岁请问大照禅师。领悟宗风守志弥笃。后诣长安诞敷禅法。慕道求师者不减千计。若鱼龙之会渊泽也以天宝五载四月十日申时示灭于安国寺石楞伽经院。享寿五十六。僧夏三十六。将终寺中亟多变怪。盖法门梁栋之颓挠也。著加趺而坐怡然而化。三七日后茶毗起塔于龙首冈。邻佛陀波利藏舍利之所帝女娲之坟右。以其年十月十日迁入塔焉。弟子朗智道珣如一。追慕师德香火不绝。内侍上柱国天水赵思侃。命释子善运撰碑于塔所焉。有钱塘灵智寺释法玩。俗姓冯。本长乐人也。随祖宦于江东。遂为钱塘人也。父子通字元达。世袭冠裳传其素业。然精覈百氏之馀。执志慕净名之应质。谈论多召禅林之士于家。别室供礼愿生令嗣。弥久玩诞于家。岐嶷之性天发端谨。才胜衣也启父求出俗。固不阻留。披剃登具。探赜三乘如指掌焉。而性终耿介。于此寺之深坞。实淅江之阳也。别构兰若去伽蓝夐远。终日安禅。时同志者造门请益。玩随事指南多有所證。以天宝二载十二月十三日天之将晓。告侍者端坐奄从泥曰。春秋六十五。僧腊减二十年。于时山鸟哀鸣云雾濛惨。远近檀越悲泣者如堵。以其月十九日迁殡于寺侧山原。有弟子俞法界及子怀福犹子希秀等。旧所归心。结塔营事皆出其家。塔因会昌中所毁。今存阯焉。碑石漫没。吁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2—772 【介绍】: 唐僧。越州山阴人,字昙允,俗姓张。初于越州云门寺出家。中宗景龙中受戒。玄宗开元初游长安,从师习律学,又依崇圣寺僧学唯识,从善无畏受菩萨戒。所诣皆臻妙境,名动京师,一时名儒,多从之游。开元二十六年归会稽,住开元寺,以传扬四分律学为己任,门人遍及南北。有《发正记》。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张氏。其先韩人也。自留侯良。为汉元辅。晋魏以降。衣冠相继。曾祖恒以太常卿仕隋。扈跸扬都。子孙遂家。越一年十六。听茂亮法师。讲经论于云门寺。悬解异众。法师劝其母孟氏。放出家。亮即中宗皇帝菩萨戒师也。景龙中。以制恩薙染。年满。从丹阳玄昶律师受具。读南山事钞于当阳昙胜律师。开元五年。游京师。依观音寺大亮律师习毗尼藏。崇圣寺檀子法师。究唯识俱舍等论。安国寺印土沙门。受菩萨戒。又问易于左常侍褚无量。观史于国子司业司马贞。于是内外周赡。儒释贯通。而闻望起矣。丞相燕国公张诜。广平宋璟。尚书苏瑰。兖国陆象先。秘书监贺知章。宣州泾县令万齐融。皆相与游宴。二十五年。仗锡东归。明年诏天下州郡。置开元寺。长史张楚。举一充寺主。天宝十四载。浙河潮水壮甚。南激钱唐大云寺。一偕其徒千许人。阐律其傍。每至潮激。则皆唱摩诃般若。辄止。五月之晦。一方夜坐。见神人。衣冠甚伟。稽首谢曰。蒙垂法施。愿改波道矣。已而涨沙五十里于所激之地。计之仅距阐律时九十日尔。道俗以为神。 至德之际。国步多艰。教门颓弛。都督王公以一德足镇浮。道宜张善。请起为僧统。而风俗淳美如旧。大历六年十一月十七日。迁化干寺之律院。寿八十。腊六十一。以明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窆于秦望山。祔先和尚之茔也。先是一入关。谒明达法师。师目之曰。汝人中师子也。遵善寺尼慈和者。有灵异。言辄验。歌曰。昙一师。解毗尼。大聪明。更无疑。为先达所标拟如此。其开四分律。前后三十五过。删补钞二十馀过。江淮释子。从得戒法者十万计。以故衣缞执绋。号哭满山。既葬。天台国清寺湛然等树碑。而徐公浩撰文。以垂休美。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昙一。姓张氏。盖韩人也。其先轩辕。赋姓至良佐汉侯于留。魏晋已还衣冠继代。僧祖恒隋太常卿。扈跸扬都遂家于越。恒生孝廉翼。翼生处士蒇。蒇生一。令闻江南。今四叶矣。一宿植净因生知慧性。弱而敏悟长而聪明。年十五从李滔先生习诗礼。终日不违。十六听云门寺茂亮法师经论一闻悬解。法师异之。谓其母孟氏曰。此佛子也。可令削发当与授记。亮即孝和皇帝菩萨戒师也。一闻而欢喜有度世之志。景龙中承恩出家。隶在僧录。年满受具于丹阳玄昶律师。学通事钞于当阳昙胜律师。既而钻木见烟窥墙睹奥。开元五年西游长安。依观音寺大亮律师传毗尼藏。崇圣寺檀子法师学唯识俱舍等论。安国寺印度沙门受菩萨戒。于是莲华不染之义。甘露甚深之旨。一传慧炬了作梵雄。远近瞻仰如宗师矣。然刃有馀地时兼外学。常问周易于左常侍褚无量。论史记于国子司业马贞。遂渔猎百氏囊括六籍。增广闻见。自是儒家调御人天皆因佛事。公卿向慕京师籍甚。时丞相燕国公张说广平宋璟尚书苏瑰兖国陆象先秘书监贺知章宣州泾县令万齐融。皆以同声并为师友。虽支许之会虚嘉宗雷之集庐岳。未云多也。四分律者后秦三藏法师梵僧佛陀耶舍传诵中华。与罗什法师共为翻译。今之讲授自此员来魏法聪律师始为演说聪授道覆。覆授光。洎隋朝相部励律师作疏十卷。西京崇福寺满意律师盛传此疏。付授亮律师。其所传授一一依励律师疏。及唐初终南宣律师四分律钞三卷详略同异。自著发正义记十卷。明两宗之舛驳发五部之钤键。后学开悟夜行得烛。前疑泮释阳和解冰。佛日昭晰而再中。法栋峥嵘以高峙。发正记中斥破南山。持犯中可见也。二十五年仗锡东归。明年诏置开元寺。长史张楚举为寺主。因而居焉。一声振京华道高吴会。布大慈以摄众修万行以表仪。顺风问道者毂击肩摩。函丈请益者波委云萃。虚受之量随而演说。故前后讲四分律三十五遍。删补钞二十馀遍焉。江淮释子受木叉者。非一登坛即不为得法。从持僧律。盖度人十万计矣。至德之际国步多艰。缁徒慢法罕率经教国相王公出镇于越。以一德名素高请为僧统。一变清净大阐熏修。浃旬之间回邪入正。善诱潜化皆此类焉。始者一入关谒明达法师。目之曰。汝人中师子也。又遇遵善寺尼慈和。歌曰。昙一师解毗尼大聪明更无疑为达人之所谚多矣。天宝十四载浙河潮水南激钱塘。大云伽蓝当兹湍𣵡。因请一讲律。学徒千人。咸发大愿每上念摩诃般若。乃止涛激以福伍胥龙王。用兹庄严祈于卫护。五月晦夜惚恍之间。见一神人衣冠甚伟稽首谢曰。蒙垂法施即改波流。未逾九十日涨沙五十里。道俗惊叹得未曾有。一蔚为法主大扬教迹。发明前佛之付嘱。保證后佛之护念。四句作偈受持者了于未了。一音演法谛听者闻所不闻。非夫天地淳精江山粹灵与法作程间世而生。孰能玄通密證如此其大者乎。寺中洪钟一所作也。远徵凫氏近法雷门。生存累年匠其规制。殁后三日成于镕造。声应百里扛乎万钧。蒲牢叫而地震。师子吼而山嶪警悟聋俗导引迷方。胡可言也。法谢形离薪尽火灭。以大历六年十一月十七日。迁化于寺之律院。报龄八十。僧腊六十一。即以明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迁座于秦望山。从先和尚之茔也。一春秋已高精爽逾励。既不衰惫初无疾苦。忽谓侍者曰。吾将扫礼坟塔归骨于此。数日之后奄然而终。江淮之南河洛之表。衣缞制服执绋送丧。号哭满山幡华蔽野。比夫剧孟之母送车千乘孔丘之墓栽树万株。可同年哉。门人越州妙喜寺常照建法寺清源湖州龙兴寺神玩宣州隐静寺道昂杭州龙兴寺义宾台州国清寺湛然苏州开元寺辩秀润州栖霞寺昭亮常州龙兴寺法俊等。早发童蒙咸承训诱。三千弟子仰梁木而增悲。八万门人望栴檀而不及。时会稽徐公浩素敦乡里之旧。为碑颂德焉。大历十一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