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路迦Loka,世为迁流之义。谓过现未时之迁行也。界谓具东西南北之界畔。即有情依止之国土也。又曰世间。间为间隔之义,故与界之义同。此二者虽通用于有情与国土。而常言者为国土也。楞严经四曰:「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名义集三曰:「间之与界名异义同,间是隔别间差,界是界畔分齐。」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世间,即有情众生所住的国土。佛经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东西南北上下为界,由此可见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国土,不但有东西南北上下的分界,而且是有生灭的,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
【俗语佛源】
梵语谓路迦驮都(lokadhatu),原意为日月照临的范围,即佛教中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四大洲,名为一小世界(亦含有地狱、天上等领域)又泛指宇宙,如三千大千世界和华藏世界。世含流迁意,指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界含方位意,指十方(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的空间。《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后「世界」成为一个偏义复词,侧重于「界」的含义。现在常用时一般指地球所有的地方。(无名氏)
(术语)梵语曰路迦Loka,世为迁流之义。谓过现未时之迁行也。界谓具东西南北之界畔。即有情依止之国土也。又曰世间。间为间隔之义,故与界之义同。此二者虽通用于有情与国土。而常言者为国土也。楞严经四曰:「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名义集三曰:「间之与界名异义同,间是隔别间差,界是界畔分齐。」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世间,即有情众生所住的国土。佛经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东西南北上下为界,由此可见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国土,不但有东西南北上下的分界,而且是有生灭的,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
【俗语佛源】
梵语谓路迦驮都(lokadhatu),原意为日月照临的范围,即佛教中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四大洲,名为一小世界(亦含有地狱、天上等领域)又泛指宇宙,如三千大千世界和华藏世界。世含流迁意,指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界含方位意,指十方(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的空间。《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后「世界」成为一个偏义复词,侧重于「界」的含义。现在常用时一般指地球所有的地方。(无名氏)
世界主
【佛学大辞典】
(杂名)初禅天之梵王,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也,二禅之梵王,小千世界之主也,三禅之梵王,中千世界之主也,四禅之大梵王,大千世界之主也。四禅之广量,如其次第,与一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相均。
(杂名)初禅天之梵王,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也,二禅之梵王,小千世界之主也,三禅之梵王,中千世界之主也,四禅之大梵王,大千世界之主也。四禅之广量,如其次第,与一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相均。
世界悉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悉檀之一。谓世间的说法使起信也。(参见:四悉檀)
【三藏法数】
世即隔别之义,界即界分也。盖由众生根器浅薄,故佛随其所欲乐闻,为之次第分别而说,令生欢喜,是名世界悉檀。
(术语)四悉檀之一。谓世间的说法使起信也。(参见:四悉檀)
【三藏法数】
世即隔别之义,界即界分也。盖由众生根器浅薄,故佛随其所欲乐闻,为之次第分别而说,令生欢喜,是名世界悉檀。
四悉檀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之说法不出四悉檀也。悉檀Siddha%nta者,古师一译为成。谓以此四法成就众生之佛道,故名。南岳解悉为汉语普遍之义,檀为梵言檀那之略,是施之义。佛以此四法普施众生,故云悉檀。天台随于南岳,愚案悉檀与新译之悉昙同,成就之义也。一世界悉檀,佛先顺凡情用人我等假名随顺众生所乐而说世界之法,令闻者欢喜适悦。二各各为人悉檀,佛说法鉴众生之机,随机宜之大小,宿种之浅深,说各人所应之法,令彼发起正信,增长善根。三对治悉檀,贪欲多者教以慈心,愚痴多者教以因缘观,如是施种种之法药,除遣众生之恶病。四第一义悉檀,佛见众生之机缘既熟,说诸法实相,令彼入于真證。要之佛始说浅近之事理,令闻者适悦者,世界也,令众生生善根者,为人也,除遣众生之恶病者,对治也,遂使悟入圣道者,第一义也。智度论一曰:「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相无相违背。」法华玄义一曰:「南岳师例大涅槃,胡汉兼称,悉是此言。檀是胡语,悉之言遍,檀为施。佛以四法遍施众生,故言悉檀也。」大乘义章二曰:「言悉檀者是中国语,此方义翻其名不一。如楞伽中子注释,或名为宗,或名为成,或云理也。」玄应音义二曰:「悉昙此云成就,论中悉檀者亦悉昙也,以随别仪转音名为悉檀。」(参见:四释)下天台四释。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悉,遍也。檀,梵语具云檀那,华言施。华梵兼称,故名悉檀。佛以此四说法,遍施一切众生,故名四悉檀也。
〔一、世界悉檀〕,世即隔别之义,界即界分也。盖由众生根器浅薄,故佛随其所欲乐闻,为之次第分别而说,令生欢喜,是名世界悉檀。
〔二、为人悉檀〕,谓佛欲说法,必先观众生机器之大小,宿种之浅深,然后称其机宜而为说之,令生正信,增长善根,故名为人悉檀。
〔三、对治悉檀〕,谓如众生贪欲多者,教观不净;瞋恚多者,教修慈心;愚痴多者,教观因缘。为对此等诸病,说此法药,遍施众生,故名对治悉檀。
〔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即理也。谓佛知众生善根已熟,即为说法,令其得悟圣道,是名第一义悉檀。
(名数)佛之说法不出四悉檀也。悉檀Siddha%nta者,古师一译为成。谓以此四法成就众生之佛道,故名。南岳解悉为汉语普遍之义,檀为梵言檀那之略,是施之义。佛以此四法普施众生,故云悉檀。天台随于南岳,愚案悉檀与新译之悉昙同,成就之义也。一世界悉檀,佛先顺凡情用人我等假名随顺众生所乐而说世界之法,令闻者欢喜适悦。二各各为人悉檀,佛说法鉴众生之机,随机宜之大小,宿种之浅深,说各人所应之法,令彼发起正信,增长善根。三对治悉檀,贪欲多者教以慈心,愚痴多者教以因缘观,如是施种种之法药,除遣众生之恶病。四第一义悉檀,佛见众生之机缘既熟,说诸法实相,令彼入于真證。要之佛始说浅近之事理,令闻者适悦者,世界也,令众生生善根者,为人也,除遣众生之恶病者,对治也,遂使悟入圣道者,第一义也。智度论一曰:「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相无相违背。」法华玄义一曰:「南岳师例大涅槃,胡汉兼称,悉是此言。檀是胡语,悉之言遍,檀为施。佛以四法遍施众生,故言悉檀也。」大乘义章二曰:「言悉檀者是中国语,此方义翻其名不一。如楞伽中子注释,或名为宗,或名为成,或云理也。」玄应音义二曰:「悉昙此云成就,论中悉檀者亦悉昙也,以随别仪转音名为悉檀。」(参见:四释)下天台四释。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悉,遍也。檀,梵语具云檀那,华言施。华梵兼称,故名悉檀。佛以此四说法,遍施一切众生,故名四悉檀也。
〔一、世界悉檀〕,世即隔别之义,界即界分也。盖由众生根器浅薄,故佛随其所欲乐闻,为之次第分别而说,令生欢喜,是名世界悉檀。
〔二、为人悉檀〕,谓佛欲说法,必先观众生机器之大小,宿种之浅深,然后称其机宜而为说之,令生正信,增长善根,故名为人悉檀。
〔三、对治悉檀〕,谓如众生贪欲多者,教观不净;瞋恚多者,教修慈心;愚痴多者,教观因缘。为对此等诸病,说此法药,遍施众生,故名对治悉檀。
〔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即理也。谓佛知众生善根已熟,即为说法,令其得悟圣道,是名第一义悉檀。
世俗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有隐覆真理之义,可毁坏之义。俗有显现流世之义,显现顺于人情之义。世事即俗法,三界之事法,悉具此二义,故曰世俗。唯识述记一本曰:「世谓覆障,可毁坏义。俗谓显现,随世流义。」俱舍光记一本曰:「言世俗者,有遍之法隐障真理名世,事相显现随顺俗情名俗。又解,有遍之法可毁坏故有对治,故名为世,俗即世名俗。」
(术语)世有隐覆真理之义,可毁坏之义。俗有显现流世之义,显现顺于人情之义。世事即俗法,三界之事法,悉具此二义,故曰世俗。唯识述记一本曰:「世谓覆障,可毁坏义。俗谓显现,随世流义。」俱舍光记一本曰:「言世俗者,有遍之法隐障真理名世,事相显现随顺俗情名俗。又解,有遍之法可毁坏故有对治,故名为世,俗即世名俗。」
世俗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俗凡夫之智,谓之世俗智。缘世间俗事之智,亦曰世俗智。此义通于凡圣。
【三藏法数】
谓世间有漏之智,不能出离生死,故名世俗智;亦云名字智,谓但有其名,而无其理也。(有漏者,谓漏落三界生死也。)
(术语)世俗凡夫之智,谓之世俗智。缘世间俗事之智,亦曰世俗智。此义通于凡圣。
【三藏法数】
谓世间有漏之智,不能出离生死,故名世俗智;亦云名字智,谓但有其名,而无其理也。(有漏者,谓漏落三界生死也。)
世俗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慈恩谓为世俗谛。义净谓为覆俗谛。皆为于胜义谛之称。单曰世谛或俗谛,亦同。世俗之道理也。寄归传四曰:「覆俗谛,旧云世俗谛,义不尽也。意道:俗事覆他真理,色本非瓶妄为瓶解,声无歌曲漫作歌心。(中略)由此盖真名为覆俗矣。此据覆即是俗,名为覆俗,或可但云真谛覆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世谛,或俗谛,是世俗的道理的意思。
(术语)慈恩谓为世俗谛。义净谓为覆俗谛。皆为于胜义谛之称。单曰世谛或俗谛,亦同。世俗之道理也。寄归传四曰:「覆俗谛,旧云世俗谛,义不尽也。意道:俗事覆他真理,色本非瓶妄为瓶解,声无歌曲漫作歌心。(中略)由此盖真名为覆俗矣。此据覆即是俗,名为覆俗,或可但云真谛覆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世谛,或俗谛,是世俗的道理的意思。
世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间之事相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世间相常住。」
【佛学常见辞汇】
世间的事相。
(术语)世间之事相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世间相常住。」
【佛学常见辞汇】
世间的事相。
世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尊称。佛在一切世间为最上之英胜也。无量寿经上曰:「今日世英住最胜道。」
(术语)佛之尊称。佛在一切世间为最上之英胜也。无量寿经上曰:「今日世英住最胜道。」
世耶那萨喃
【佛学大辞典】
(物名)S/ayana%sana译言卧具。僧资具之一。
(物名)S/ayana%sana译言卧具。僧资具之一。
世时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古来世时经之略名。
(经名)古来世时经之略名。
世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异名。佛为世人之眼,示导正道。又开世人之眼,使见正道。无量寿经上曰:「今日世眼住导师行。」俱舍论二十九曰:「大师世眼久已闭。」净愿大经疏曰:「能开世人眼令见正道故名世眼。」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别名,因佛能开世人之眼,令见真理。
(术语)佛之异名。佛为世人之眼,示导正道。又开世人之眼,使见正道。无量寿经上曰:「今日世眼住导师行。」俱舍论二十九曰:「大师世眼久已闭。」净愿大经疏曰:「能开世人眼令见正道故名世眼。」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别名,因佛能开世人之眼,令见真理。
世第一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加行位之第四。是为有漏智之最极,世俗法中之第一,故名世第一法。俱舍论二十三曰:「此有漏故名为世间,此最胜故名为第一。此有遍法世间中胜,是故名为世第一法。」大乘义章十一本曰:「世第一者显胜之目,于世间中此善最上故云第一。」
(术语)四加行位之第四。是为有漏智之最极,世俗法中之第一,故名世第一法。俱舍论二十三曰:「此有漏故名为世间,此最胜故名为第一。此有遍法世间中胜,是故名为世第一法。」大乘义章十一本曰:「世第一者显胜之目,于世间中此善最上故云第一。」
世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为迁流之义,破坏之义,覆真之义。间为中之义。堕于世中之事物,谓之世间。又间隔之义,世之事物,个个间隔而为界畔,谓之世间,即与所谓世界相同。大要有二种:一有情世间,谓有生者。二器世间,国土也。楞严经四曰:「世为迁流。」唯识述记一本曰:「言世间者可毁坏故,有对治故,隐真理故,名之为世,堕世中故名为世间。」注维摩经不二品:「什曰:世间三界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时间和空间之谓,说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指出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叫做间。所谓世间,也就是宇宙的意思。在佛教里,不光是指森罗万象的大地为世间,宇宙和人生,统名之为世间,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叫做器世间,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间。
【佛学次第统编】
三界六道之众生,有其摄属之身体,所谓正报是也。有其依托之世界,所谓依报是也。此之依正报,能造之者为谁与所造之物如何,于下各项述之。
(术语)世为迁流之义,破坏之义,覆真之义。间为中之义。堕于世中之事物,谓之世间。又间隔之义,世之事物,个个间隔而为界畔,谓之世间,即与所谓世界相同。大要有二种:一有情世间,谓有生者。二器世间,国土也。楞严经四曰:「世为迁流。」唯识述记一本曰:「言世间者可毁坏故,有对治故,隐真理故,名之为世,堕世中故名为世间。」注维摩经不二品:「什曰:世间三界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时间和空间之谓,说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指出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叫做间。所谓世间,也就是宇宙的意思。在佛教里,不光是指森罗万象的大地为世间,宇宙和人生,统名之为世间,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叫做器世间,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间。
【佛学次第统编】
三界六道之众生,有其摄属之身体,所谓正报是也。有其依托之世界,所谓依报是也。此之依正报,能造之者为谁与所造之物如何,于下各项述之。
世间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天之一。世间之国王,虽居人世,而受享天福,故名之为世间天。涅槃经二十二曰:「世间天者,如诸国王。」
【三藏法数】
谓十方世界,一切刹土中,诸大国王,虽处人中,享受天福,是名世间天。
【三藏法数】
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术语)四种天之一。世间之国王,虽居人世,而受享天福,故名之为世间天。涅槃经二十二曰:「世间天者,如诸国王。」
【三藏法数】
谓十方世界,一切刹土中,诸大国王,虽处人中,享受天福,是名世间天。
【三藏法数】
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界所有之有情非情自惑业之因缘而生者,悉为有漏无常。即四谛中苦集之二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指凡夫众生一切生灭有漏之法。
(术语)三界所有之有情非情自惑业之因缘而生者,悉为有漏无常。即四谛中苦集之二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指凡夫众生一切生灭有漏之法。